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党内监督,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当前我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显得更为重要。加强党内监督,必须提高党员监督意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强化专门机构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2.
继往开来,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化建设,提升党内监督的成效,必须注意以下四方面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化建设的根本前提;发展党内民主是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重视党外监督是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保障人权成为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化建设新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执法机关过多、行政执法权分散、违程序执法、执法的趋利性、行政许可权不清等问题,所采取的完善性相应措施包括:1整顿执法队伍,集中执法权限;2提高执法人员素质;3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4建立符合国情的行政许可制度;5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从新时期的实践看,加强党内监督,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站在改革的高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制定有力措施,采取有效途径,实行标本兼治。根据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党内监督的实践及已经取得的一些经验看,主要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即:提高认识,增强党性,这是搞好党内监督的思想保证;制定措施,健全机制,这是搞好党内监督的制度保证;通过改革,理顺体制,这是搞好党内监督的组织保证。 一、强化党内监督意识,提高党内监督的自觉性 强化党内监督意识,是健全党内监督约束机制的前提与基础。强化党内监督意识必须立足于教育,着眼于提高自觉性。一是加强党的性质教育,使党员、干部认识到,能否有强  相似文献   

5.
<正>没有以监督为保障的制度难以贯彻和执行,没有以制度为载体的监督也是软弱无力的监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加强党内监督,确保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严格遵法履职提供了有力保障。要贯彻和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必须重视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确保党务公开,必须增强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同时,还需要  相似文献   

6.
党内监督是一个政党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如何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是当代执政党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首先要确保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民主权利的实施,其次要加强对党的高层进行监督,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造就,最后确保纪检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王翠芳 《理论探讨》2012,(2):136-138
加强和改善党内监督,必须着眼于新时期党领导和执政的现实要求,立足党内监督的现状与实际,遵循党内民主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地确定目标指向.党内监督主要应坚持“双流向”目标指向、制度化目标指向、“制权型”目标指向、开放性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8.
文丰安 《理论探讨》2015,(1):120-124
党内监督科学化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纪委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总体要求。党内监督是保证党的权力正常运转的必要手段,在遏制腐败、发展党内民主、完善相关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存在监督的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党内监督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党内监督主体自觉性不足、党内监督运转过程不够规范和功能不完整等方面的不足,可从党员的平等主体地位加强党内监督、从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方面加强党内监督、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党内监督等途径去促进党内监督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内监督条例》是我们党自身纠错的一项重大创举,也是为了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但在落实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因此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很重要,落实《条例》采取过硬措施也是必须。  相似文献   

10.
权力不受制约、不受监督已成为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为此,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谈到反腐败时,特别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其中“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然而,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今天仍是全党必须尽心努力的大事,本义从强化党内监督制度和完善外部监督体系的两个方面,提一些建议。一、必须强化党内监督制度1.完善推行巡视员制度,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按照《中纪委关于重申和建立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实施办法》的精神,由中央和省市纪委向下级派出巡视员。上海从1998年开始试行的巡视员制度,已…  相似文献   

11.
论党内监督     
加强党內监督,是纯洁党组织和反腐倡廉的需要;为保持党內监督的客观公正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依法治党等原则;在当前,党内监督,必须解决健全制度、完善监督体制和党內民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洋 《学理论》2013,(19):166-167
党内监督是指党凭借自身力量,对党组织和党员是否遵守党规党纪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加强党内监督需要在全党构建多层次,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体系,使各种权力行为都能处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从而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综合治理,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3.
刘丽娜  邢慧丽 《求知》2004,(3):9-11
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重要途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自身的民主,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推动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举足轻重。党内民主的本质决定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必然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提高:一是党内民主生活能力的提高;二是党内民主决策能力的提高;三是党内民主监督能力的提高。对于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来说,民主生活是基础,民主决策是根本。民主监督是关键。这三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是促进党内民主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张亚勇  李民 《求知》2011,(11):38-40
提高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科学化水平.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的目标。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屡禁不止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科学化水平不高。使监督难以落到实处。提高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科学化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个层面寻找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列宁在执政时就创新性地探索出一套党内监督体制。他认为党的高层理应受党员的监督,党内监督有助铲除党内莠草、约束党内权力、维护党内团结的作用。他还探索出一套党内监督措施:实行公开选举制和定期报告制;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监督作用;建立专门党内监督机构;加强对党的高层的监督。总之,列宁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理论与实践是我们当代执政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6.
党内监督是监督的一种重要形武,是依据党章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它是在长期的党建实践中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实质是党内民主、权力运行与制约和制度建设等三项共同推进的过程.建国以来,党内监督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转变.转变的过程启示我们必须要坚持党内监督这条主线不动摇,必须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党内监督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和建立权力之间的有效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7.
发展党内民主与加强党内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党内监督不力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党内民主不足、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党内民主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大力发展党内民主,才能保障党内监督的有效实现。加强党内民主意识教育,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严格党员组织生活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徐卫 《党政论坛》2007,(4):14-16
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2003年12月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加强和改进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9)
强化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并基于新时期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任务,围绕党内监督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在党内监督关键要素、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党内监督各项机制、党内监督组织架构和党员自身监督意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理念,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独具特色的党内监督思想,对于新时期强化党内监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加强执政党党内监督思想提出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果,现实背景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深化从严治党。习近平对加强执政党党内监督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在: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将党内监督的重点放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上;使党内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以不断创新路径来保障党内监督的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