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才 《理论探讨》2005,40(1):29-34
"哲学的大象魂形",即哲学的大象追问和哲学本体论的思维形态.这里的"象",就是哲学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感知;"形",就是哲学之"魂"隐身其中的表征形态和思维形态.哲学的大象魂形,是人类本体论的精神原型、心灵的故乡,是人们亲近哲学、理解哲学的根本前提.哲学的大象魂形被肢解或遗忘,人们就会丧失对哲学灵魂的体认能力,精神家园的回归之路也就由此被阻隔在形而上的迷失之中.为人们在终极信仰上提供本体论的寄托,是哲学的安身立命之本.现当代哲学与人的困境,实质是人们拒绝哲学又深感哲学逃离我们所造成的人生尴尬、生存无意义和生命质量蜕化的困境.它印证着哲学丧失本体论的无能与失误.因此,哲学应重塑本体论的现代诠释,追思本体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成为中国哲学界的讨论焦点,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这主要是因为各派对本体论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直接来源于西方传统哲学,要想更好地探讨其本体论问题,就必须对本体论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随着历史的变迁,本体论的内涵逐渐变得更丰富、更复杂,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意味着本体论的思维范式转向为实践论。实践成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现当代哲学的研究范式由近代的认识论或知识论转向生存论。而随着生存论解释原则的确立,一是为工程的哲学研究开启了新视阈;二是生存论的运思方式使工程的本体论追问得以可能;三是生存论打通了沟通工程的本体论研究与工程的知识论研究范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还是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呢?近年来哲学界争论不一。对此,肖前同志在3月12日《人民日报》上撰文认为:在确认实践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就是实践唯物主义,但不应当把它进一步看作是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一元论。他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范畴不仅具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意义,而且具有本体论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方式,在决定党的命运的问题中提出中共党史本体论问题,并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中共党史本体论问题的回答中解析出中共党史本体论的问答逻辑,同时从中共党史本体论的问答逻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历史的关联性中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不断发展,就必须满足社会需要、实践需要和人民需要。因此,基于这一中共党史的本体论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向度,就可以划分为"三为三谋"的研究向度、"治国理政"的研究向度和"人民中心"的研究向度。否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就可能成为一场空,就难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6.
黄映然 《理论探索》2007,1(3):23-26
“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由来已久,近年来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但仍存在诸多分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重新审视。其中有几点不能忽视:一是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即世界的物质客观实在性;二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三是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辩证统一”的说法值得商榷,它容易造成理论上的混乱,也不利于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理论探索》杂志刊发论文逐渐引起一定社会反响,被全国性报刊转载和摘要论文不断增加。本刊编辑部感谢各家文摘报刊的支持,同时欢迎广大作者惠赐精心研究之作,共同和我们把《理论探索》办得更有特色,更有良好的学术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1991年第1—2期《理论探索》中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转载的论文辑录如下,供读者参考。一、《理论探索》第1期转载情况: 1、包心鉴:当代社会主义与执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的存在论思想开启了哲学的本体论转向。巴门尼德是开端,接着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与古希腊本体论思想有关的重要哲学家的思想,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一时期本体论思想发展的脉络及其历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1989年第2期《新华文摘》转载了高清海同志《重新评价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以下简称《重评》,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该文)一文,读过之后,感到文中的许多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有的同志认为,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过时了,高清海同志也持这种观点,他提出重新评价唯物论与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本刊在突出抓好原有栏目的同时,更加注重打造新的精品栏目,以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导向定位,约请和编发了一大批立意高、深度广的理论文章,其中百余篇被《求是》、《红旗文摘》、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转载,收到良好社会效果。2015年,本刊第二期编发的《政治新常态建设要把握好四个维度》一文,被《新华文摘》第7期摘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空场"在客观上形成了构建当代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理论困惑.但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致思理路,我们还是能够准确把握内蕴于其中的文化指归,从而确立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前置性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于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强调和关注.其次,马克思主叉哲学的人学转向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阐释为文化哲学的论证提供了生存论意义上的论据.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着眼于人的全新生存方式的理论解读展现出明确的文化指归.无论是着眼于文化现象的哲学分析,抑或是立足于文化视角的理论阐释,当代哲学研究已经扬弃了单纯的理性思辨,转向对于人的存在的文化解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转向对于后世哲学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指归在当代的理论延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于老子的本体论,无论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实体化的读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这种解读方式始终存在着自相矛盾的理论困境,是对老子的误读。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对老子哲学本体论进行价值性解读,把老子哲学看做以价值为本体的道德形而上学。老子哲学的价值性或非实体性体现在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解构主义的言说方式、自然天真的存在方式、实践理性的超越方式等四个方面上。  相似文献   

13.
徐才 《理论探讨》2003,(2):28-32
“本体”作为哲学的终极信念 ,是人之为人、哲学之为哲学的一种宿命性的设定。“本体”之于人是宿命的 ,之于哲学更是宿命的。哲学归根到底就是对“人在世界中”“在”的澄明 ,这种澄明就是对人的本体论存在的彰显与完成。“哲学” ,质言之就是本体论的“人学” ;“本体” ,就是哲学与人的澄明之境 ,就是对人自身本体论存在的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社会主要的哲学流派,两者在本体论上的主张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特征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对本质基础主义、对理性的价值、对整体性同一性、对主体性等方面的看法和主张不尽相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要彻底消解本体论,否定"在场"和"逻各斯",走向"出场"的视域;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实践过程、强调理性功能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研究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发展而兴起、转型、式微。实践本体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中,其目的是呼唤和论证市场经济,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其前期形态是主体性实践本体论,它以主体性为根本原则,高扬人的个性独立和自由、弱化了传统物质本体论;其后期形态是生存论实践本体论,它流行于新旧世纪更替的十余年中,基本追求是凸显人的生命意义、价值意义,以缓解市场经济初期带来的意义迷茫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新内涵的确立,实践本体论研究式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重新回归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以聚焦中国道路,提炼时代精神,凸显马克思哲学内含的历史维度、现实精神。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对于存在的追问,奎因关于本体论承诺问题的论述,意味着本体论问题在现代哲学中的复兴,这也为我们重新理解近代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近代的认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它的本体论承诺基础之上的.近代哲学的各个流派都是从存在者出发去理解存在的.黑格尔通过将存在理解为理性化的生命,超越了近代哲学的本体论视域.奎因不是在黑格尔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进行思考的,他的本体论思想并没有超越近代哲学的视域.海德格尔则自觉到了自己和黑格尔的关系,并超越了近代哲学的视域.  相似文献   

17.
王虎学 《理论视野》2012,(7):81-F0003
近期,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华文摘》、《哲学研究》、《光明日报》、中央党校科研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的专家学者、媒体工作者20余人出席了开题会。  相似文献   

18.
徐崇温,1930年7月生于江苏无锡。1952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6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当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规划小组成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顾问。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撰写出版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论、分论和社会背景方面的专著共12种,主编出版有关丛书一套共42种,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被确定为高校文科教材,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199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获中宣部第8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获第一届北方15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主编《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围绕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问题发表论文16篇,有关文章入选1988年中宣部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并得奖;1989年度《新华文摘》曾两次全文转载相关论文;《中国哲学年鉴》在1989、1990、1991年连续三年辟专栏报道有关研究情况。1991年后,研究邓小平理论,先后撰写了多部专著和数十篇论文。论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一篇好文章奖;专著《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国际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2004年完成国家社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变革,并非是相对于"本体论"而实现的"实践论转向".它仍然是在"本体论"内部实现的变革.在本体论层面上的变革应被理解为"生存论路向"对"知识论路向"的超越.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生存论".它不同于海德格尔的"此在演历",即个体直观的"此在生存论".  相似文献   

20.
弗雷格开创了现代西方语言分析哲学的先河,他的意义理论,即涵义指称理论是现代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直接产物。弗雷格的涵义与指称的表征具有认识论与本体论意义,意义澄清成为哲学分析的灵魂,语言学转向开启当代哲学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