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1)
国内伦理学界对休谟美德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休谟美德思想的一般性阐释、对休谟伦理学性质进行美德伦理学解读以及对休谟美德思想在伦理思想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的分析。国外对休谟美德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休谟德性概念的分析,对休谟美德思想中道德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对休谟伦理学进行美德伦理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美德伦理学的建构。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更应当重视对其心理学的发展,而非着力于美德伦理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金钱”,实质上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形象与党的事业。在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周围世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对钱即货币的依赖。这就迫使我们必须面对金钱。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金钱作为利益的象征物,自然有它进步的一面。但人的利益是多元的,绝非仅仅是物质利益。认为金钱万能,认为只要攫取了金钱,就等于得到一切,连资产阶级有识之士也认为失之偏颇。我们承认,钱是生活的必需,但要钱就得付出劳动,而不…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但又是不平等的,这平等与不平等矛盾的对立统一正是构成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特点。随着城乡经济开放、搞活、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我们如何看待他们,就有一个如何看待人们之间经济生活中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探讨这个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说社会主义是平等的社会,这是由于废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和剥削制度。今天,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法律和道德观念等方面是平等的。比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社会要求各兄弟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以平等地位和睦相处,社会上的职业只是分工不同,它不具有高低贵贱的不平等的性质,如此等等。人们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9)
在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哲学思潮中,与学者们普遍重视的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的美德伦理学相比较,受到忽视的休谟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反倒是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价值,并成为一种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在西方,继承并发展休谟道德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的集大成者当属于迈克尔·斯洛特,他将道德心理学中的移情概念运用其伦理学中,试图构建一种基于移情观念的当代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与之相比较,中国儒家思想家中的孟子思想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5.
民主的同一性是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它能够为人们正确理解和坚定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方向提供必要的启迪。民主同一性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和价值导向,具体表现为人权、平等、公平的价值内涵和人民主权、代议制政府、权力制约、厉行法治这些基本原则。评判民主同一性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上,坚持具体地、历史地、全面地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0)
自埃里克森首次提出自我同一性这一概念后,西方心理学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研究在跨越半个多世纪后呈现多理论多方向的局面,后人逐渐丰富发展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从Marcia的自我同一性状态模型到最新的Luyckx等人提出的双环模型,意对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发展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的新展望。  相似文献   

7.
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中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源远流长。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它构成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石。在现实生活中,它处处表现出固有的矛盾或统一,引起人们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思考。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5)
在西方哲学史上,人格同一性一直是一个争辩不休的重要问题。追溯其根本,可能要从柏拉图时代开始,其最主要的观点就是自我或作为自我的一部分应该是最高的及灵魂不灭,实质上是个简单的非物质实体。但到了近代的洛克,则认为自我应该被理解为不是当作一个简单的存在实体,无论是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它应该一个关于心理上和身体相关要素的持续变化的过程。1960年至今,西方哲学家复活并发展了洛克的理论,并将幸存(survival)及时间放入人格同一性的问题中进行研究。基于大量第一手外文资料,从历史的梳理到当今的价值解析,拟就人格同一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1)
经验主义总是在理性主义的对立面上被探讨,而休谟可谓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典型代表,那么休谟是如何看待理性的呢?他是否亦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将理性与经验的关系完全对立呢?希望通过休谟《人类理性研究》一书来探究理性在休谟学说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杨婧 《学理论》2012,(5):11-12
大卫.休谟是英国1 8世纪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伦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其关于正义起源的看法在西方伦理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分析休谟正义观寻求整体秩序时的利益取向问题,并与柏拉图的相关正义思想相比较,可以增进对休谟正义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杨翠兰 《学理论》2010,(23):230-231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心理和生理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还面临着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发展课题,会伴随着各种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体验出现各种不适应的表现,于是容易导致中学生出现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危机,表现为自我混乱。针对这个问题采用访谈法,列举了两个典型案例,分析了中学生存在的自我发展方面的问题的原因,引出了作者对当前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思考和对应对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4)
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在追寻着幸福。美德伦理学就是一门探讨如何通过追求美德、崇尚美德、达成美德继而获得幸福的学科。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受多元化、多层次价值观的影响,人们对与幸福相关的诸多问题存在着不少困惑,而美德伦理学为幸福提供了很多的认知视角,尤其值得我们用来对现在的幸福物化思潮进行反思。美德伦理学不但为当代人追寻幸福生活打开一个切入点,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参照与康德同时代的卢梭、赫尔德、洪堡特等人关于语言的学说,分析了康德关于语言分散的说法,得出十五条基本判定,进而通过比较,看到康德及其时代关注得更多的是人的问题,而后来成为哲学时尚的语言哲学问题在当时只是从属和次要的论题.康德关于"人的问题"并没有在后来的语言哲学中被解决或消解.因此,在康德逝世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思考如何追问:"什么是人?"  相似文献   

14.
周云 《学理论》2015,(4):82-83
随着社会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我们越来越迷失自我,失去道德航标,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物质愈丰富,幸福感愈低,而无法获得幸福感的人也越容易失去道德航标,这个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不得不重新开始重视关于幸福的问题,我们开始追问——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已经对幸福做出了解释。本文根据《尼各马可伦理学》提出了"幸福是一种合于德行的实现活动"以及"幸福是至善"两个概念,并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研究如何获得幸福。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5.
十五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进入了“攻坚阶段”、“关键时期”,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成为制约改革能否成功的基础或关键。这个问题就是亏损、困难企业如何走出困境以及如何妥善进行职工下岗分流、再就业。 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党和国家的大局上观察问题,高度重视亏困企业和职工下岗分流再就业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当前加强亏困企业的党建工作十分重要,刻不容缓,应作为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本文就亏损、困难企业和下岗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对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化对人们心理发展最深远的影响莫过于对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影响。其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大多数人正在确立一种双文化同一性;第二,青少年可能会越来越强烈地体验到同一性混乱;第三,一部分人可能选择加入某种由自我选择的文化;第四,人们心理发展过程中成年早期阶段的时间跨度延长。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个时期,社会收入分配出现的差异,即分配不公的现象,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如何正确地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能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把改革顺利推向前进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前收入分配中的主要倾向,仍然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下一步改革,特别是工资制度、劳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首要的仍然是解决平均主义的问题。对于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中,随着分配  相似文献   

18.
编者寄语     
《瞭望》1988,(23)
物价问题是当前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街谈巷议,朋友见面,几乎离不开这个话题,或表示疑虑,或牢骚满口,甚至骂娘。物价问题的确关联到千家万户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对于这样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避是不行的,牢骚、骂街虽然可以理解,但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积  相似文献   

19.
我知道,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已经挤压得世俗的人们不堪其累,除了钱之外,人还应该追求点什么。在这个欲望消费逻辑当道的时代,灵魂的放逐使许多人似无头苍蝇,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也许黑格尔的话是对的,“存在即合理”。我们也许没必要在这个物欲的时代为人们的精神空虚担一份无望的惆怅和多情的感喟。但我还是想提醒“娱乐至死”的人们:当价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欲望时,生命会变成怎样?  相似文献   

20.
东欧剧变以后,不少人提出一个问题: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究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这确实是当前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必须要很好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当代两种社会制度发展的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这个问题.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命运战后,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第一,科技革命成果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发达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