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论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 ,无疑会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 ,开发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 ,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 ,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云传播"让更多美食呈现在人们面前。新冠肺炎疫情后,"云传播"助推四川藏羌彝文化走廊饮食业"云恢复",产生了一定的效益,在对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利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近年来,从空间的角度研究饮食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文章较多,但多集中在跨地方、饮食的原真性以及饮食文化生产等领域,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对饮食文化空间体验构建的研究较少。把"云传播"的数据优势和四川藏羌彝文化走廊饮食业的民族、历史和人文优势转化为餐饮业经营和发展的质量优势,可为餐饮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发展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广阔的传播平台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不仅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更是海外侨胞文化认同的客观需要,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坚持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助力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4.
江西历来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赣菜养育了历代千千万万的江西百姓,同时也孕育了独具一格的赣菜文化。在时下竞争激烈的餐饮业中,如何让赣菜文化脱颖而出成为了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打造赣菜饮食文化旅游的可行性,并制定了提升赣菜文化内涵、建立赣菜品牌效应、做好赣菜组合营销的三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海外国家形象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传统节日的海外传播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南非媒体对"欢乐春节"项目报道的文本分析,探讨"欢乐春节"项目在南非传播的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策划海外交流活动,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建立共享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这个"根"与"源",既来自中华传统文化中孕育的政治文化,也来自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政治实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三个维度,阐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根、源和生命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存在发展,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里确实有适宜马克思主义生根发芽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有许多共通的哲学性思维。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历程和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的在曲折中发展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共通性确立的生存与发展历史必然。而在当下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中华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的思想土壤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性变革发展,必将为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福文化是中华儿女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瑰宝,闽东丰富的福文化资源蕴藏于闽东的地名、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以及饮食文化之中,加强对其研究有助于塑造科学正确的幸福观为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提供情感的储备,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精神食粮,为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提供传统借鉴。为了更好地发挥闽东福文化的当代价值,应通过促进两岸福文化交流、形成福文化价值共识、创新福文化表达方式、开设特色福文化课程等方式,传承发展闽东福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是实现中华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是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基础。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等问题,必须通过发挥全媒体宣传优势,利用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传承,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在"一带一路"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等途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10.
饮食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鲁菜饮食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鲁菜文化产业开发的必要性及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打文化牌,以文化为城市品牌载体、价值载体。铜仁市定位主城区的发展方向,提出要创建"仁义之城",打的就是文化牌。什么是"仁义"?"仁"和"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仁,主要指"仁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道德修为的基石;"义"的内涵为正义、道义。"仁义"一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历史传承和文化价值看,弘扬"仁义",就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以"仁义之城"作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谈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亦多次引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辞、歌、赋内容,"典"亮新时代,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与魅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观。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即遵循"继往开来"的原则,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的内在依据、是开拓未来的坚实根基。以实践维度而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也是对引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激励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奋进与斗志;在浩浩荡荡的世界发展潮流之中,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凸显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构建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体现了大国使命与风范。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本着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态度,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当代价值。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返本"与开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和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和"观念是在农业、饮食、音律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继而发展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保合太和""协和万邦"等观念群,共同构成了和文化的基本内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和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创造性转化。深入挖掘和文化的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时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时代生命力,加强对企业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企业家将自身成长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脉搏相结合,有助于引导企业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非此即彼、截然对立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朴素进步历史观、"家国天下"意识、大同世界追求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马克思主义既在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得到创新发展,也以新的科学元素进一步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由于受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地域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影响,存在不对应现象。以2006-2013年全国英语四级真题为例,对听力测试过程中的文化空缺词进行分析,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解释,并重视因"迁移"产生的错误语义,以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在英语课堂上,模拟实景,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理解上的文化障碍,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已发展成为我国的国家级顶级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对于建设"一带一路"具有重要作用,却面临着传统文化自身亟待现代转型、"新媒体"对固有的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的冲击以及受现行国际传播体系和西方学术体制制约三方面的挑战。着眼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积极推动建设由中国主导的国际传播体系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全方位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华夏文明兼收并蓄不断演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兼收并蓄、独领风骚为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逐渐演绎出中华文化创新性和创造性的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新时期我国国家治理目标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精神指引和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相融体现了文化的极大包容性,二者在哲学思维、社会理想和理论气质上高度契合,又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为思想建党提供了双重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老祖宗",是思想建党的核心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魂",是思想建党的重要根基。思想建党应积极在二者的融合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