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桂西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也面临抵抗市场经济冲击能力弱、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式微明显甚至面临消亡的困境。在新时代,要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做到保护和挖掘先行,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优秀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使之既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公安队伍存在警民关系紧张、警队管理简单、缺少关爱、民警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追本溯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智慧,将警营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相结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而儒学"仁学、礼义、中庸、保民"思想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明、奉献"一脉相承,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应当传承发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于培育警察素养、管理警队,营造"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儒警文化氛围,以建设一支并将其具有良好道德水平的当代儒警队伍。  相似文献   

3.
当前公安队伍存在警民关系紧张、警队管理简单、缺少关爱、民警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追本溯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智慧,将警营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相结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而儒学"仁学、礼义、中庸、保民"思想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明、奉献"一脉相承,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应当传承发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于培育警察素养、管理警队,营造"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儒警文化氛围,以建设一支并将其具有良好道德水平的当代儒警队伍。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文化上的高度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能够为人们提供奋斗前进的精神力量,与理想信念教育所提倡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将其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也会进一步提高人民大众特别是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华夏文明兼收并蓄不断演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兼收并蓄、独领风骚为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逐渐演绎出中华文化创新性和创造性的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新时期我国国家治理目标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精神指引和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6.
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之际,发掘“五一口号”的优秀传统文化意蕴,重温多党合作的辉煌历程,对于传承民主党派优良传统、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理论上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法,也在实践中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是实现中华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是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基础。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等问题,必须通过发挥全媒体宣传优势,利用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传承,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在"一带一路"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等途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9.
"以民为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治国理政中所需要汲取的重要思想资源和智慧之源。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上的展开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执政方针理念的层面,必须要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传承和发展民本思想;二是政治制度的层面,必须要在健全协商民主中传承和发展民本思想。而协商民主既是民本思想的历史传承,又是其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所以更接近善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10 月 7 日至 8 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网信、文艺、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第五个着力"即"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性安排.这为我们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传承在创造创新发展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11.
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典范和杰出代表,凝聚着华夏儿女最深厚的民族情感,是炎黄子孙永远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文章等中频繁地引用诗词,引用数量大、类型多、来源广、时间跨度大,在使用方式上极为灵活,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诗词的高频引用和灵活转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伟大实践,开启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思路,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对诗词的引用,使得其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具有语言美、情感美、气势美、哲理美、意境美,是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有益尝试。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几千年传承发展的传统文化基因是其发展的历史依托和动力源泉。它所蕴涵的丰富民族文化精神可在激发当代新型政党制度潜能方面具有巨大价值优势,在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善于吸取其养分,又赋予其新时代内涵,有效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价值及其国际话语权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丰厚沃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文化自信深厚历史底蕴。文化自信源自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璀璨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辉煌,要坚持实践标准,确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坚守精神实质,传承弘扬丰厚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地位、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传统文化双向结合中的引领作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优势,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标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本着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态度,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当代价值。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返本"与开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的中华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地区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以再造民族地区文化新话语体系为关键,以挖掘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为基础,坚持"二为"的服务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学者们在新时代语境下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当前,学术界在现实逻辑、多重挑战、多维路径等方面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包括内容、载体、方式、路径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目前,学术界在研究内容上多局限于方向原则的探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具体方案、举措有待深入挖掘;在研究方法上,学术界多侧重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有待丰富;在研究视野上,学术界尚缺乏多维视角的分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有待引介人学、时空社会学和社会结构论等分析框架以拓宽其研究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医药文化"两创"应从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发掘区域中医药文化的亮点和特质、完善中医药政策法规及机制、普及中医药健康教育、促进跨界传播和多学科融合、开发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两创"产品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人的整体心性、价值信仰和观念世界。当代家规家训建设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传承,要弘扬传统家规家训的优秀部分,并立足当下中国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廉洁、法治的和谐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的第一年。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奋进新征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更高阶段,赋予了新要求。“五一口号”的提出,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领会“五一口号”,将其中蕴涵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实质,凝练巩固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