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向贤彪 《世纪桥》2011,(16):1-1
庆祝党的九十华诞的喜悦之情还在心头荡漾,“八一”建军节又伴随着嘹亮的军歌激起我们澎湃的心潮。  相似文献   

2.
此次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忠诚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日报》5月2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不愧为人民子弟兵》,总结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说“中国人民为拥有这样一支英雄的子弟兵,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那么,“人民子弟兵”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3.
龟裂的土地上尘土飞扬,一支支队伍闻令出击,哪里最偏僻,哪里最危险,那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旱情持续以来,广大部队官兵奋战旱区,深山送水,寻找水源,助农春耕,成为抗旱一线的排头兵,打响了一场"抗旱保民生"的战役,演绎了一幕幕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4.
姚咸达  郭九林 《求贤》2006,(8):33-34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作为亲身经历过抗震救灾的人们.不会忘记这场空前灾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更不会忘记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驻津部队官兵不顾自身遭受严重灾害。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感人事迹。在“八一”建军节之际,我们根据当年采访的一些原始资料.整理出这篇回忆文章,献给那些已经离开我们和至今仍健在的抗震救灾英雄们。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6,(8):85-86
军旗,誉称“军魂”,既是领军的旗帜,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象征。红军时期,军旗的基本形式是红旗当中有五角星,五角星中心设有锤头和镰刀标志。  相似文献   

6.
王建柱 《共产党人》2007,(18):45-46
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首威武雄壮、高亢嘹亮的战歌,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很快就唱遍中华大地。解放战争时期由《八路军进行曲》改称《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决定  相似文献   

7.
余春莲  黎惠声 《党建》2009,(11):21-22
“平塘村覃丙生无收入,送去大米50斤。他的腿伤残,要多费点心。”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民学解放军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运动,对各行各业和全国人民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所延续时间的漫长性,对全国影响的广泛性,对各领域组织制度改造的深刻性,对我国60年代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这一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及其所造成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60年代的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苏振兰 《世纪桥》2009,(22):27-30
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西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张宗逊等,亲自主持选手的选拔工作/开幕式当天,朱德、邓小平、聂荣臻、贺龙、粟裕等党政军领导人云集 1952年5月9日,在抗美援朝战局基本稳定、国内经济建设热火朝天的形势下,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发布了召开“八一”建军节25周年全军体育运动大会的指示。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新概括,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如何才能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对“人民”这个词汇有特殊的偏爱,他常使用“人民群众”、“人民革命”、“人民军队”、“人民政府”、“人民共和国”等词汇,这些词汇与他的人民观紧密相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的思考及其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23,(1):5-5
奋楫两江千帆竞,福满山城万象新。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市委、市政府谨向全市3400万人民,向解放军驻渝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重庆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祝福和良好祝愿!2022年,极为重要、极不平凡。  相似文献   

1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新概括和理论表达,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价值旨归。全过程人民民主孕育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探索的百年民主新路,具有自主性和历史性。作为当代中国的民主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体现“两个结合”的思想结晶,人民性是其鲜明特质,其一切制度安排皆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凸显发展性和效能性,着眼于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是实现“四个统一”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相似文献   

14.
“人民”一词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政治概念.建党初期,中共对“人民”“国民”两概念的使用并没有明显的侧重.随着国共合作的开展,革命形势的高涨, “人民”因克服了“国民”这一概念的污名化与模糊性,又符合马列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所以逐渐取代了“国民”,成为中共的主流话语.大革命失败后一段时间,中共因“人民”概念曾经包含资产阶级,对其使用频率一度大为降低,并试图以“群众”“民众”“工农”等概念替代之,反映出当时中共革命政策的转变和对“人民”内涵建构的不足.随着民族危机的上升,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后,中共统一战线政策逐渐转变,“人民”这一概念又重新回到中共话语体系中.  相似文献   

15.
陆凤金 《唯实》2003,(1):87-8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之一是 :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的。文化工作是党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维护好群众的文化利益 ,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就文化工作中如何把握好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 ,谈一点粗浅认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作为一个时代精神的制高点 ,往往率先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社会的变迁、历史的进程。进入新世纪后 ,世情、国…  相似文献   

16.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正任宁河县委书记。那年7月27日下午,我顶着烈日从“蹲点”的马鞍子村赶回芦台镇,参加每年一次的军民共庆“八一”建军节联欢会。28日凌晨3时42分,人们正在酣睡。蓦地,地光闪烁,地声隆隆,宁河县1000多平方公里大地剧烈地震颤、摇动。顷刻间,房倒屋塌,路毁桥断。  相似文献   

17.
杨黎源 《探索》2003,1(4):16-16
在社会主义国家 ,党、国家、人民三者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但政党、国家、人民是三个不同的主体 ,在根本利益上既一致又有所差异 ,在三者的关系上要把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 ,国家次之 ,政党为轻  相似文献   

18.
群众,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在中国古代对应的是“民”或“臣民”,是指社会的底层,统治者统治的对象。在西方政治学者眼中,群(mass)同样是一个负面意义很强的概念,在他们看来,群众具有非理性、情绪化等特征,因此经常与愚昧、盲从、无组织、暴力等概念一起出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群众的概念得到了根本性的颠覆和革命性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在我国开启“十二五”发展新征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热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光荣使命,规划了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诞生了“纲要”,给予我们幸福生活美好憧憬。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贯彻落实好。  相似文献   

20.
孙义东 《实践》2014,(11):33-33
<正>小时候,对于梦想还很懵懂,从电视上看到很多英雄形象,就梦想自己能够像解放军战士那样端起钢枪保家卫国,像医生那样穿着白大褂救死扶伤,像人民警察那样伸张正义、扫黑除恶,像武侠剧里的侠客那样风尘仆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慢慢地步入了学校,从课本上接触了许多为追求梦想而孜孜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