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吉万 《法人》2010,(1):87-87
前些日子,由商务部牵头制作的“中国制造”30秒广告在全球播出,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广告力图通过“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概念为中国制造重塑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具有亲和力的、与全球各个领域合作紧密的“中国制造”的形象。国家动用公共关系力量维护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作为制造业企业,这让我们感到振奋和鼓舞,更让我们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律师,我们能力“希望工程”做些什么?作为《中国律师》,我们能力“形象工程”做些什么?作力新闻工作者,我们能力二者做些什么——让我们在律师与“希望工程”之间牵手让我们在律师与“形象工程”之门牵手让我们在“希望工程”与“形象工程”之间——中国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一席谈——希望工程从热情走向冷静以动员海内外民间力量捐款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少年重返校园和为贫困地区乡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为宗旨的“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及其所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倡导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利国…  相似文献   

3.
任平 《法治纵横》2013,(24):1-1
回首35年光辉历程,从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大幕,到1992年力推改革向前,再到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党始终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中国故事”的精彩述说,已经雄辩地证明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4.
马丽 《法人》2010,(4):12-15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惠普质量门”和“丰田召回门”印证的是同一个事实:我们被歧视了。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12,(3):1-1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自己将自己的是非观搞乱了,在一些问题上是非不分,曲直不辨,从而影响了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的确立。比如,传统文化中的“和”,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和气、和睦、和谐、和而不同等等,在中国人的道德、价值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人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6.
怎样根据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的精神,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重点要求和步骤操作上,我提出“三先”的设想。“一先”:从全国范围讲,经济发达地区,政治体制改革应当领先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受着经济水平、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我们决不能脱离现实的国情和国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我们常讲,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脚踏”的“实地”。改革开放20年来,我…  相似文献   

7.
我们无法用笔来描绘论坛发言的精彩和思想交锋的激烈。作为论坛的记录者,我们只好将论坛的两个精彩片断略作语言修饰,“原汁原味”地摆在大家面前。希望读者能和我们一同感受到每一位发言者既“真”且“直”的演讲,以及中国律师论坛最大的特点──开放。──编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农村推行的直接选举,因其鲜明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被人喻为“草根民主”。“草根民主”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政治秀”,它活生生地凸现在大众面前,并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的具体实践,推进“草根民主”,我们需要完善的法律,也需要公正的司法体制,更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李卉 《政府法制》2013,(21):30-30
2005年,上海女孩汤玫捷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2006年,她和她的哈佛校友计划将哈佛的学术和校园生活方式带来中国,于是创办“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旨在向中国推行哈佛式教育实验。“除了刷马桶,你在峰会上,可以体会到哈佛新生一年里全部的生活。”汤玫捷说,“我们把它们都搬来了。”  相似文献   

10.
五年前的冬天,我踏着露珠迎着寒风走上了《中国律师》杂志负责人的岗位。五年多来,我们走南闯北,我们东来西往;我们见证了《律师法》颁行之后的欢呼雀跃和忧虑重重,我们也见证了以“全国十佳律师”为代表的各路豪杰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轨迹,我们还见证了以“司法部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为示范的律师机构的成功经验,我们更见证了几代中国律师对律师事业所做出的努力探索和突出贡献……我理解,所谓中国律师,他们是一群这样的人:他们帮你变被动为主动,助你变复杂为简单,为你化腐朽为神奇,为你挽狂斓于既倒,为你扶大厦于将倾;他们是…  相似文献   

11.
王吉万 《法人》2008,(12):82-82
“三鹿奶粉事件”震惊了一个民族,当“中国制造”以世界第一速度发展时,我们中国企业家理应也以世界第一速度迅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中国学界,和谐及和谐社会已成为十分凸现的论题。“情理法”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重要体现和中国人建构其所认同的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情理法”抑或“情”“理”“法”进行语义上的分析和梳理,再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情理法”的相互关系及其功能角度进行考察,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社会是如何建构和谐社会的,从而启示我们对当下我国学界和谐社会的研究进行反思。这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单成现 《法制与社会》2010,(16):180-180
当前无论是“中国威胁秽的外在舆论影响,还是“西藏问题的国家内部问题,都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良性发展,影响到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中国成胁论”和“西藏问题”的产生具有共通的深层次原因,这就是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问题。而公共外交理论作为一种以文化交流、信息传播为手段增进内外交流的外交方式,对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如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一件吸引人眼球的文化事件.而且,像文化界过去的一些焦点文化事件一样.叉引起一片争议和质疑之声。说这个“作家富豪榜”是娱乐也好,说它是“恶搞”作家、文学也好,说它展示了文学和作家的商业市场价值也好,总之,这些种种相左的意见、观点产生了诸多效应,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这种思考自然是文学的、文学和商业的、市场的、作家和财富观念的……但无论怎样,这个“作家富豪榜”告诉我们.我们的文化已经进入了“排行榜”时代。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形成的中国与西方两大绘画理法,分别渊源于各自的哲学与美学体系,它们之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决定了中国绘画崇尚“优美”,注重表达国家的主观精神和理想,艺术创作中遵循“以诗为法”、“以书为骨”的原则,力求在绘画中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西方传统的“天人相胜”的哲学观,决定了西方绘画崇尚“壮美”,偏重描绘客观对象的外在形态,采用科学方法,塑造绘像的立体感,力求达到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的艺术效果。通过相互比较研究,有助于艺术家和鉴赏运用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方法,创造和鉴赏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获得各不相同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也有利于我们立足于本民族艺术之根,借鉴一切有益于我们民族艺术发展的外民族艺术,以创造我们新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关于对抗制移植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要移植的对抗制已经不是英美国家所独有的审判模式,而是一种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或借鉴的有效方式。这为我们在中国移植对抗制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技术参考方案,只要对之进行符合国情的改造,扬其长处,补其短处,完全可以在中国移植成功。中国修订刑事诉讼法、改革庭审方式的立法与实践,无论其成功或失败之处,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借鉴和吸收对抗制的合理成份,改良中国的审判方式实际上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诸如“先走后审”、“判者不审”。‘”审者不判”、‘“上批下判”。‘’控审不分”、’‘辩护职能低弱…  相似文献   

17.
陈强 《政府法制》2008,(2):53-53
刚到美国时,对中国十分感兴趣的牧师Paul曾经问我:“你知道美国人最羡慕中国人什么?”。正当我绞尽脑汁寻找“最佳”答案时,Paul感叹道:“你们中国人对老人很孝敬,老人和子孙在一起,其乐融融,令我们很羡慕!”  相似文献   

18.
四年前,也就是在《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颁布以前,我们对“两法”实施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两法”能给律师带来更大的活动空间,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几年下来,跌跌撞撞,坎坎坷坷,在刑事案件的代理中使我们心灰意冷,无路可走,有的归纳律师在刑事辩护中为“十三难”(见《中国律师》97.12期夏露文),有的认为《刑法》第306条是把达摩克斯利剑(古希腊神话)悬在律师头上,有的则认为是陷阱。有些专家为律师鸣不平,但是“涛声依旧”、“江山不改旧模样”。现在全国的“刑辩”比两法颁布前不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律师》2002,(12):8-8
金秋十月,我们相聚黄浦江边叙旧话新;收获季节,我们走进国际会议中心设坛开讲。去年,我们在昆明共商“WTO背景下律师业管理与发展”;今秋,我们在上海探讨“专业定位与专业品牌”。为推进中国依法治国进程,为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环境和维护社会正义,为提高全民族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今天,志在励精图治而又满怀忧患意识的我们,齐聚在“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的旗帜下,共同签署《上海宣言》。本届论坛旨在以WTO为背景,交流和研讨在诚信原则指导下律师事务所专业定位与专业品牌的崭新理念与成功模式,这对于促进我国律师事务所管理…  相似文献   

20.
《陕西检察》2000,(2):1-1
江主席前不久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只要我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远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认真学习江主席的重要讲话,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三个代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