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发舜 《学理论》2009,(27):260-261
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学生思想工作的本质和方向,也决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本文探讨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例如如何加强高校教师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加强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何小霞 《学理论》2010,(16):289-290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以因特网的发展为主要标志。而因特网的发展又给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让新时代的工具——网络成为我们教育学生的好帮手。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我认为研究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困惑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章生 《学理论》2011,(2):254-255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历来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着的是成堆的困惑,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出现新的亟待解决的矛盾,如何适应变化,探求新路,探求对策就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视角下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思想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人的充分发展与和谐发展.目前,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表现为传统道德体系与现代价值理念的不和谐、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实践水平的不和谐、多元文化潮流和道德选择判断的不和谐、传统道德构建模式与现代道德构建体系的不和谐.因此,要用和谐教育观指导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从客观层面上营造思想道德构建的环境,从微观层面上完善青年和谐的思想道德心理结构,全面提高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5.
当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学习心理,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教育工作者因时制宜地采取措施,对其予以恰当的引导、教育,并与时俱进地革新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性人才。  相似文献   

6.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原则外,还要致力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根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性的特点,体育课如何提高终身体育意识,注意情感教育,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下面就如何注重情感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休闲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加强网络休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合理地利用网络进行休闲,把网络休闲过得充实、愉快和富有意义。网络休闲是一把"双刃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要积极探索网络休闲教育的有效路径,解决大学生在网络休闲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使大学生能更为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闲暇时间,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成才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管胜波  张敬泉 《学理论》2009,(7):154-155
我们面对的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新世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通过真实的学生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志莲 《学理论》2009,(24):173-174
为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避免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毒害,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按《政府采购法》有关要求,使用中央财政资金买断“绿坝一花季护航”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本文从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出发,介绍了国内外绿色过滤软件的现状,指出了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作用,并对怎样通过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梁春娥 《学理论》2010,(14):249-250
高校德育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改变传统灌输说教式的教育,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实施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讲好德育课,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使高校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9,(12)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我国国民的生活模式、思维及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就目前情况来说,如何在网络时代有效率地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亦是构建和谐校园理念中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加强校园网的思政建设、使和谐之风落到实处、打造和谐校园的安全根基、实现机会平等与诚信待人的校园氛围等方式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和谐德育模式的构建应具有新的科学内涵。这个科学内涵,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任务,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自身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德育内外各种积极要素的和谐互动,最终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和谐发展的一种对话型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浅析高校网络德育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芳芳  刘莉 《学理论》2008,(24):64-65
INTERNET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高校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更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的转变。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许多网站建设的重点对象。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成了高校德育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网络德育教育的现状,重点分析了网络德育教育的功能,提出了高校应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对我国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践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通过对陕西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应用模式和操作方法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亟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交互意识,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模式,丰富网络互动交往的对话内容,开展系统的网络媒介教育,注重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从而建立教育效果评估长效机制,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的和谐共生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正霞 《学理论》2008,(7):22-23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6.
艾阳明 《学理论》2009,(7):170-171
构建和谐美好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辅导员在学生德育教育、班级管理、系统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应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从而保证和谐校园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政宁 《学理论》2009,(14):167-169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仅从医院、医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追本溯源,从准医生的角度出发,对医学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反思,这是构建新形势下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李群娓 《学理论》2009,(10):188-189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德育教育。忽视德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职,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应尽的职责。如何抓住每一个机会、利用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够沐浴在德育的阳光里健康茁壮成长,这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探索并积极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童规》──少儿行为养成教育的好教材王霞林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如何有效地开展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人们共同关...  相似文献   

20.
论营造教风与学风良性互动的和谐教学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生智 《学理论》2010,(21):295-296
良好的教风与学风是构建和谐教学环境的基础,教风与学风二者之间是辩证互动关系,从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规范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学风教育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促进教风与学风良性互动,营造和谐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