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宓翠 《东南亚》2014,(1):73-78
朝贡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所以能够形成朝贡体系,原因在于古代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对朝贡所代表的意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古代东南亚国家特殊的政权模式及其对世界的看法是促成朝贡关系达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这些古代东南亚国家基于其社会形态和世界观而产生的对朝贡不同于中国的理解也是他们愿意接受朝贡关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东亚朝贡体系主要是指古代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它是以宗主国的册封和藩属国的朝贡为基本前提,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贸易等方面交流的制度和秩序。  相似文献   

3.
朝贡关系是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发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主要形式。明朝朝贡关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则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它的性质也是不同的。这个变化过程实际上是明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演变的缩影。一洪武、建文年间(1368—1402年)是朝贡关系逐步建立的时期,明朝政府在朝贡中实行“例不给价”制度。朝贡关系作为明初统治者羁縻远人,巩固统治的手段,基本上  相似文献   

4.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吴哥以后的柬埔寨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国家重心从吴哥向金边的转移,这意味着商业和人口的移动;二是泰国和越南在柬埔寨历史中扮演角色。因此,研究十九世纪的柬埔寨也必须看到其对外关系背景。柬埔寨同越南和泰国两个国家的关系,在这两个比柬埔寨大的国家的对抗框架中存在。对抗产生于无论谁都不愿承认对方具有平等和优势地位。反过来,这种非情愿性部分可以从朝贡外交的传统观念追寻,朝贡外交强调朝贡者与受贡者之间的不平等地位。确实,19世纪东南亚外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仪式交换礼品以表示不同的国家身份和…  相似文献   

5.
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体系 ,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朝贡起源于先秦的分封制 ,秦汉以后 ,进一步发展 ,到隋唐时期已初具规模。宋元时期 ,由于中国与东南亚之间交通的发达 ,朝贡制度更加完善。明代是朝贡制度发展顶峰 ,其制度达到了缜密的地步。然而 ,进入清代以后 ,朝贡制度出现了严重的衰落 ,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破坏了东亚传统的华夷秩序。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越南是东南亚诸国中唯一属于中国文化圈的国家,处在中国政治统治下达千年之久,种种方面受到中国的显著影响。但是,唐末(越南独立应为宋初968年——编者)独立以来经过长期岁月,到了阮朝统治下的越南,与以往相比,能看到其中怎样的变化与差异呢?相反,或者说是进一步支那化呢?我准备着眼于这些方面,考察有关法国势力东渐初期清越间的文化交往,首先探讨阮朝诸帝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关心,或者皇帝自身的汉学修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在 10世纪末叶到中法战争结束以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里 ,中国与越南维持着册封与朝贡的宗藩关系。根据传统的东方封建法理 (主要是儒家思想 ) ,越南封建王朝的每一个新君即位都必须得到中国封建中央政府的正式册封才算合法。越南的封建统治者定期遣使前来中国进行朝贡 ,接受中国封建皇帝的各种赏赐。有时 ,中国也派出使臣前往越南进行册封、宣谕和凭吊等活动。这就是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型国际关系的一般准则。进入近代以后 ,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东侵 ,传统的东方国际关系面临严重的挑战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以后 ,国际关系史进入以西方…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纵横》2009,(2):112-112
1日,上午9时36分,首列中国南宁至越南河内的国际列车从广西南宁开行。这趟列车的开行为中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又提供了一种便捷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开始暴发的非典型肺炎已波及东南亚国家。今年2月底3月初以来,越南、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相继出现了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其中越南最早发现非典病例。截止5月19日,东南亚国家累计报告病例298个,死亡病例39个,治愈出院病例238个。鉴于半年前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刚刚启动,故目前人们普遍关注非典对今年东南亚经济、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宋以前,今越南北方作为中国的郡县处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直接管属之下。到公元10世纪中叶,北宋建立的时候,越南开始成为独立的国家。从这个时候起,中越之间才开始有了正式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真正意义上的中越贸易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始终是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地带。它之所以令人瞩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朝鲜半岛作为"边缘地带"的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和环境,二是朝鲜半岛国家的对外战略选择,常引起半岛乃至地区的震动性效应。实际上,从历史到现实,朝鲜半岛国家因为处于"边缘地带"使其在对外战略选择方面始终存在着海陆分裂的性格,或依靠陆上强国而生存,或依靠海洋大国而存在,特别是在海陆冲突的环境中,这种状况尤其明显。冷战后,朝鲜半岛国家对外战略选择的自主性增强,但仍然没有改变其海陆分裂的性格,仍然要在海陆大国关系的调整中寻求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海洋旅游经济圈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东盟地区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双方已成为彼此最为重要的旅游贸易伙伴之一。本文从中国—东盟双边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对这一地区海洋旅游经济圈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指出这一旅游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与东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洋交通运输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海运在交通运输业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越南将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来规划。本文通过研究越南海港和航线布局、海洋运输船队发展情况、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海洋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内容,以了解越南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海洋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与丧失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但分别被明清政府所扼杀。东南沿海商民的海外开拓,在极端专制的明清政府看来,是游离于朝廷控制的不安定因素,必须予以打击。郑和则是实施明初海外政策的执行者,其结果是中国背向海洋,毁灭了宋元时期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机遇。郑芝龙海商集团的崛起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机遇。但满清入主中原后,建立同样的极端专制统治,基本上继承明代的内外政策,葬送了明末清初中国海洋发展的第二次机遇。在明清数百年东南沿海商民面向海洋和朝廷背向海洋的抗争中,强大的中央政权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5.
韩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海洋管理从最初的分散管理体制到1996年建立统一的海洋政策机构——海洋水产部(MOMAF),再到2008年成立的管理陆地与海洋事务的国土海洋部(MLTM)的发展轨迹,显现出韩国综合性、整体性的海洋国土意识。近年韩国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港口产业、海洋科技产业、海洋环保产业等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海洋产业,突出了科技导向与绿色环保导向的海洋产业发展政策。韩国海洋管理与海洋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海洋产业管理与开发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期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而趋于紧绷之时,日印战略合作在不断深化"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基础上再度纵深发展。双方在民用核能、能源安全、经济贸易、战略安全与军事情报、推行价值观外交与构建海洋同盟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日印关系的快速升温并非偶然,而是与亚太地区的权势转移与战略态势的急剧变化密切相关。尽管日印防务合作要达到战略同盟级也还很遥远,日印强化战略合作的具体影响还要更多的通过观察来确定,但日印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持续走向深入,特别是军事合作趋于深化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仍不能不令人警惕。  相似文献   

17.
In D ecem ber 2004, a how ling ocean disasterwhirled away the year-end happiness, leaving am em ory ofdam ages and sadness and an expectationofrebuilding on ruins.O n the Eve ofChristm as,the threatfrom the naturedidn't dim inish w ith the bell, and the tsunam i,caused by the deadly earthquake in Indian O cean,struck deep wounds along ever-beautifulseashores.In this disaster, several hundred thousand peoplefrom 26countries died orw ere m issing,and justin asingle night the econom y and devel…  相似文献   

18.
杨震  杜彬伟 《东北亚论坛》2013,(1):59-70,128
苏联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是海权理论在冷战期间发展的一个高峰。国家海上威力论认为大洋对人类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有必要发展自己的海上威力。国家海上威力由海军、运输船队、捕鱼船队、科学考察船队等组成。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对海作战和对陆打击等等。苏联红海军在国家海上威力论的指导下成为足以与美国海军相抗衡的强大海上武装力量。然而,国家海上威力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给苏联的海权发展和海军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值得海权领域的学者深思。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是一个地缘空间相对狭小,战略力量分布密集,对权力分配异常敏感的国际热点区域。海洋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的强化、海洋权益博弈规则的零和性以及当前存在的制度缝隙交织的结果使得该地区海洋权益争端愈加激烈。鉴于海洋在新时期对于国家在安全、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的重要作用,一场新的"蓝色圈地运动"正在悄然展开。时移而世易,面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搁置争议,他来开发"的复杂局面和海洋对于我国和平崛起战略价值的日益提升,中国有必要适时改变既有的争端解决模式,通过"搁置争议,积极开发"的介入性举措和对主张权益"既要认,又要领"的实质性行为,以期在这场海洋主权博弈的大棋局中占得先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津与韩国仁川在城市地理位置、地位、功能、作用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天津与仁川可以在汽车零部件产业、相互引进投资、有效管理海洋、扩大两市空港、海港物流合作以及挖掘各自城市的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天津滨海新区与仁川经济自由区的互动发展将不仅带动两市整体经济发展,也为环黄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进而为东北亚地区经济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