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曹应旺 《党史博览》2012,(5):9-14,26
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26年,功勋卓著,被人民群众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什么能赢得人民这样的称赞?他为什么能出色地管理好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情最为复杂的大国的国务?他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大国总理?  相似文献   

2.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与其国内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息息相关.而美国正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国家观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本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出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利社会条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其国家观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政治改革和国家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红 《党史纵览》2006,(9):51-55
邓小平是一位世纪伟人,他对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在人民心中.邓小平还是一位享誉中外的国际知名人士,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也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这一点,从中外发行的大量登载邓小平形象的邮票中可以得到印证.这些邮票大都以一些重大历史片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的时代风云.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作为农民的儿子,深知劳动人民的疾苦.他不仅在理论上、政策上积极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是艰苦朴素的光辉典范.他的一切起居、生活都崇尚简朴.在“吃”上,他同样十分节俭.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人跟其他动物就有这个...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05,(17):11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6.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条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黄河又是世界上最高的"悬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泥河".黄河水患曾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灾难,被称为"中国的忧患".治理黄河水患,开发黄河资源,使之造福人民,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注的大事.周恩来同志从解放前的黄河归故谈判开始,直到逝世,一直为治理黄河的事业操心操劳,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躬亲治水,除害兴利,功在当代,泽及万世.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里程碑——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编 《党史纵横》2003,(11):5-5
"神舟"五号的成功回收和航天员杨利伟的胜利凯旋,宣告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国由此成为继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中又跨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这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突出的是和平、重视的是合作、追求的是共赢.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9.
工具性是所有文字也是汉字的根本属性,不断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汉字经历了几次变革,但仍然是世界上比较难学的文字,仍有一部分常用字笔画繁多,难写难记.要通过再简化,让汉字成为易识易写易记的文字,使汉语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周恩来是20世纪举世仰慕的雄才,是现代中国最具有持续影响力和感染力的领导人.他那无与伦比的才干和贡献,以及独具魅力的风格,都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在政治和道德的双重天平上流芳千古的伟人.他领导中国革命的才干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特殊的尊重和永久的怀念,人民自然地、不约而同地把他塑造在“时代最卓越的中国人”的巅峰上.  相似文献   

11.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自觉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伟大的历史使命.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5页)列宁也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阶级性,从根本性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属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人民的.但使它同各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毛日清 《求实》2007,(11):11-1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最强音,建立一个国与国和平相处、人与人和睦相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与此同时,世界和平与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13.
与雷锋同行     
雷锋是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  相似文献   

14.
赶上并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伟大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获得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客观条件,毛泽东作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代表,开始把这一历史的呼唤转变为现实的行动,演绎了中国历史上一次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伟大追求。时代的呼唤与伟人的回应50年代初期,世界和中国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为使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就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观愿望:“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桑教授,在我们打开国门之后,人们越来越感到,我们这个国际社会已经连为一体了.邓小平也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处于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我们这个国际社会呢?桑:的确,我们这个世界已经连成一体,尽管我们还不能说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世界体系.在现在这样一个连成一体的国际社会中,我们一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等,几乎都无法与这个世界相分离.我们国家的兴衰,我们人民的贫富,在相当的程度上似乎都与世界的变幻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吸收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展现.在发展的重要性、中心、阶段、目标、步骤、动力、道路、布局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7.
姜跃 《党史博采》2005,(3):15-20
1991年,苏共这个有着93年历史的大党宣布解散,同时也结束了自己单独连续执政长达74年的历史.那么,苏共是怎样由一个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甘愿为人民的利益流血牺牲、为人民谋福利的党,演变成为一个脱离了群众、高高在上而为群众所抛弃的党呢?其实,这个问题自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以后,就一直为我国所关注.显然,世界上最大、历史最长的共产党的兴衰成败对我党的执政实践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卷有益     
21世纪即将到来.在快要过去的20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前半个世纪在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革命的斗争中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后半个世纪在社会改造和实现繁荣富强的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壮举.改革开放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使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相信,再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达到《纲要》提出的要求,我们国家的面貌就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从现在,起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以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毛泽东主席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定能够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60年前,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争取民族解放的神圣战争.它是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总动员,是中华民族经历百年屈辱和抗争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在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巨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衷心爱戴的伟大领袖和导师.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历尽艰辛,为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英勇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韧奋斗,为人民的民主自由幸福奋不顾身,把毕生的智慧和心血无私地献给了中国人民.作为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纵论兴亡的学问家,扭转乾坤的政治家,毛泽东的伟大业绩,早已融于整个中华大地,毛泽东的思想,早已渗透到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毛泽东,是新中国的象征,是中国人民永远引为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