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随着萨达姆政权的消失,伊拉克已基本落入美英军队的掌控之中。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直截了当地说,这场战争能够帮助美国“重整中东秩序”。重整中东秩序虽不是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全部动因,但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意图。  相似文献   

2.
国际旧秩序的弊端凸显建立和谐世界的必要性。建设和谐世界,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与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构建和谐世界是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升华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艳新 《党课》2012,(15):80-83
今年以来,美国加快“重返亚太”战略步伐,发动一波又一波的攻势,拉拢新兴国家,力推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TPP),频繁举行联合军演,高调宣布军事存在,积极介入地区热点议题,推动战略调整进入实质化阶段,一时搅得亚太地区阴云密布,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4.
刘建飞 《新视野》2004,2(6):74-76
国际秩序在20世纪取得了重大进步,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联合国的建立。“二战”后,联合国在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权益,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壮大,世界总体和平局面的维持,都与联合国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赫德利·布尔认为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的一种稳定状态,也是其追求的目标。国际秩序由共同利益、规则和制度三个要素组成;实践中则依靠均势、国际法、外交、战争、大国等机制加以维系。虽然布尔的理论只揭示了国际现实的一个侧面,但其以秩序为线索,通过"社会性"的角度考察国际社会的机理和国际关系的现实,奠定了英国学派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以新的视角理解国际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6.
商景龙 《实事求是》2007,4(6):20-22
在国际政治领域,"失范"是一个相对国际秩序而言并能从国际秩序的属性中获得其意义的范畴.国际社会"失范"现象产生于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存在着一种超乎民族国家之上并相对摆脱民族国家主权限制的力量对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二是存在着民族国家的局限性对建立在普遍认同基础上的国际秩序的挑战.国际秩序规定着"失范"行为,和谐共存是国际秩序的一个属性,维护或建立国际秩序都是对"失范"行为的调整与整合.  相似文献   

7.
希腊人认为秩序意味着安排、结构的完善与美,秩序是与和谐的宇宙相关联的事物,并用"科斯摩斯"(κósmos cosmos)一词表示"秩序"。后来,人们逐渐从价值的层面上深化了对秩序的认识,并以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作用将秩序纳入历史存在的范畴,从而使秩序进一步获得了法理道统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民 《唯实》2015,(7):87-9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风生水起,并得到除美、日之外的广泛响应,由此引起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秩序重构问题的广泛讨论,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存在颇多争议。国际秩序,体现国际行为体的话语权,而话语权是以硬实力和软实力为后盾的。国际秩序由国际格局决定,而国际格局的形成与变动取决于力量对比。无论国际秩序还是国际格局,一旦形成,必然保持其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去年11月17日至20日期间访问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并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期间出席东亚峰会。这是奥巴马在选举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后第一个}H访的地区.其缅甸之行可谓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奥巴马政府视缅甸改革开放为第一任期的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今时代,中美两国围绕国际秩序而展开的战略竞争日趋激烈。中美战略竞争的缘起在于中美两国不同国际秩序观的冲突,其本质是关于国际秩序的合法性与权力。虽然中美战略竞争的领域几乎包括国际秩序的高政治领域和低政治领域,但国际秩序变革的走向并非仅仅取决于中美两国,也取决于除中美两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2.
赴东南亚部分国家(地区)的考察时间虽短,但值得我们吸取的经验却不少,结合太原市率先发展的实践,我们认为有三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一是重视发展多元型经济;二是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三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进程往往伴随着对乡村社会的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动员,并由此产生了如何在变革中的乡 村场域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的历史课题。20世纪之前的中国乡村社会主要处于由内生而致的权威及其执行者 的管治中;20世纪上半期国家政权日益深入乡村,村庄内生力量受打击但国家行政嵌入又无力维持秩序;新 中国建立后,国家行政权力全面渗透并控制乡村社会;20世纪后半期,随着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形成了"乡 政村治"的乡村秩序格局。当前,乡村秩序对"乡政村治"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行政力量退出乡村场域和 在村庄内生秩序主导下践行乡村自治模式已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同时也面临文化产业化程度低核心价值观缺乏吸引力和制度创新能力滞后等诸多挑战.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建设,必须找准着力点,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化水平,构建更具亲和力的固际合作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在地区机制建设中的作用,总结完善中固模式并注重与美日协调在东南亚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华人资本对中国大陆的FDI显著增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同时深化了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关于东南亚华人资本对中国大陆FDI的动因,出现了中国情意结论、海外华商决定论、重新中国化论、资金丧失论等,这些谬论都是中国威胁论的具体反映。应该把东南亚华人资本对中国大陆FDI的过程,看成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成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正常现象。从根本上讲,经济因素是影响东南亚华人资本对华投资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深刻改变了苏区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组织,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使苏区乡村社会的政治形态发生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重构与变迁,从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超 《世纪桥》2007,(4):9-9,13
和谐是一种无比美好的秩序,古今中外都将和谐与秩序、美联系在一起,和谐的秩序美在于社会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法治化和社会安宁,是古典美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18.
亚洲在世界上地位重要。1750年,当时的亚洲人口约占世界的3/5,总产出占全球的3/4。二战期间,亚洲是最大战场之一。冷战时代,亚洲和西欧一起扮演了核心角色。冷战时代的两场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也是在亚洲大陆上演的。然而,随着冷战落幕和苏联解体,美国对亚洲的关注度日渐降低。冷战后头10年,  相似文献   

19.
金灿荣  戴维来 《党建》2012,(6):60-63
“重返亚洲”是美国近年外交姿态最高调、宣称次数最频繁的战略主张,也是对中国影响最直接的政策。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严峻的挑战,美国加快了对外战略调整的步伐,把“重返亚洲”作为外交政策调整的“头等大戏”,反复强调属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开始着手战略重心的调整,强调要“将我们在亚太区的存在和使命列为重中之重。”美国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目的就是要全面恢复并增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性地位,发挥美国在这个地区的领导作用,保持在这一地区无可匹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政治秩序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它的形成是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条件。从哲学视角看,政治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适应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来研究政治秩序的起源,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揭示出政治秩序是人的社会本性的内在规定。政治秩序还是人性自由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