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丕 《当代党员》2006,(10):60-61
今年上半年,重庆共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287件363人,其中有67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因涉嫌职务犯罪落马。职务犯罪是对公职人员所实施的和职务有关的一系列犯罪的总称。在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主要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实施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类犯罪,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理论对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系过失在认识上基本一致,而对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则存在三种认识,即故意说、过失说与复合说。从立法进程、《刑法》分则第九章对渎职罪的规定体系以及最高司法机关对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在立案标准与案件分类上的区别对待来看,将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确定为故意,是合理的。在司法实践中,意图通过区分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来达到明确界分两种不同犯罪的目的将会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困难。对两罪主观罪过形式的探知,更多的是通过对客观行为内容的分析判断进而得出的高度盖然性的结论。只有将行为的客观方面作为两罪的主要区分标准,才可能满足作为标准本身所要求的基本明确性。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中国家公务人员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是危害性最大的腐败现象。如何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是建设公正、廉洁、高效政府的重大课题。探索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一、当前职务犯罪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放弃职责、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造成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当前,我国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将权力作为投资,在行使职务过程中获取非法…  相似文献   

4.
谭光定 《探索》2001,(2):14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的规定,对玩忽职守罪的主体范围,尚不能完全肯定.玩忽职守罪的主观方面,对于行为人不履行职责,在主观上可能是过失,也可能是故意;但对其行为新造成的犯罪结果则是过失.玩忽职守与官僚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修改后的新刑法对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造成国家重大损失的失职行为,有立法上的疏漏,应尽快弥补.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2,(17):45-45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者放弃履行其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在犯罪的主体上要求主观方面具有过失;客观方面必须是严重的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同时必须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廉政瞭望》2012,(9):45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者放弃履行其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在犯罪的主体上要求主观方面具有过失;客观方面必须是严重的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同时必须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在法律上一般叫渎职罪。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从近几年查办案件的实践看,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问题相当突出,并呈上升趋势,案子越办越大,涉案人员的身份越来越高,犯罪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很大。从全国的情况看,1992年10月至2002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中有4.9万多名县处级干部和4100多名地厅级以上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其中,不少人已构成犯罪,且大部分属职务犯罪。据统计,全国检察机关从1998年至2002年的5年…  相似文献   

8.
正忏悔人:曹勇原任职务:安徽省商务厅厅长涉案罪名: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犯罪事实:2006年初至2013年2月,曹勇在担任淮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收受贿赂款共计人民币2147万元。曹勇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15亿元的重大损失。判决结果 :2016年12月30日,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鉴于曹勇到案后能如实供述主要罪行,主动积极委托亲属退出赃款,并检举他人犯  相似文献   

9.
贪污罪与盗窃罪同为财产型犯罪,同样侵害公私财产所有权,但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破坏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社会危害性在某些方面比盗窃罪还要大,然而贪污罪的起刑数额较盗窃罪高,出罪情节较盗窃罪宽松,这与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相背离.本文就贪污罪与盗窃罪比较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如何建立健全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国有企业在体制转换过程中 ,由于制约机制不健全 ,部分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循私舞弊 ,以权谋私 ,玩忽职守 ,职务犯罪频频发生。针对这一问题 ,必须从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入手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逐步加大治本力度 ,加强教育 ,健全制度 ,强化监督 ,创新体制 ,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一、以“严教”为基础 ,建立道德约束预防机制预防职务犯罪 ,教育是基础。要通过严格的教育 ,提高抵御外界各种犯罪因素的免疫力 ,实现道德约束。要在教育内容、方法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达…  相似文献   

11.
孙谦 《前线》1988,(11)
徇私舞弊罪,是国家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做枉法裁判的行为。司法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  相似文献   

12.
忏悔人:马蓉生原任职务:成都市财政局副局长、成都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成都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总经理触犯罪名: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决结果:有期徒刑十年犯罪事实:在担任上述职务期间,马蓉生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8.6万元;作为行政机关主管人员,他还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姚志荣 《党史文苑》2005,3(5):46-48
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犯罪一经发生,社会危害性相当严重.鉴于本罪在理解适用上存在着不少分歧,以致影响到其定罪量刑,文章着重就受贿罪的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要件所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贪污罪与盗窃罪同为财产型犯罪,同样侵害公私财产所有权,但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破坏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社会危害性在某些方面比盗窃罪还要大,然而贪污罪的起刑数额较盗窃罪高,出罪情节较盗窃罪宽松,这与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相背离。本文就贪污罪与盗窃罪比较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12,(10):27
"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立法目的,在于惩罚国家工作人员不按相关规定对其在境外有较大数额存款进行申报而故意隐瞒的行为。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司法人员对该罪的社会危害性理解差异较大,且其很容易被"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等其他罪名吸收,单独适用不多,往往致使这类犯罪处罚很少。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2,(19):27-27
“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立法目的,在于惩罚国家工作人员不按相关规定对其在境外有较大数额存款进行申报而故意隐瞒的行为。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司法人员对该罪的社会危害性理解差异较大,且其很容易被“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等其他罪名吸收,单独适用不多,往往致使这类犯罪处罚很少。  相似文献   

17.
郭超美  尹海义 《先锋队》2011,(10):24-26
临汾市尧都区原区长陈怀生通过捏造假业务、编造假工程、策划假招投标大肆贪污受贿,被查处时又编假话、造假象、做假账.企图掩盖犯罪行为。他被办案检察官称为“造假区长”。7月25日,临汾市中级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滥用职权罪、串通投标罪判处陈怀生有期徒刑二十年。法院审理查明:陈怀生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公款348万余元据为己有,收受他人财物共计189万余元,挪用公款150万元;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1238万余元的损失在招标投标过程中,采用非法手段,损害了国家、集体、他人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在整个犯罪案件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比较突出的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一、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一)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缺陷叠加为某些职务犯罪提供了机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两种不同体制并行运转,不仅给经济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而且也为职务犯罪及其派生犯罪提供了温床。如有人会在多种所有制之间和多种调控手段之间寻找空隙,在“空档”地区打“擦边球”,伺机贪污受贿,变相出售手中权力得以自肥。(二)…  相似文献   

19.
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犯罪一经发生,社会危害性相当严重。鉴于本罪在理解适用上存在着不少分歧,以致影响到其定罪量刑,文章着重就受贿罪的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要件所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