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于1992年创设了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原则。近来,该法院判决了一起在域名中使用他人商标的侵权案件,认定被告的指示性合理使用抗噼成立,未侵犯原告的商标权。本丈试从案件事实出发,结合本案争议焦点,全面展示法院在该案中的推理分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在域名中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判断方法。这对于构建我国的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和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8月16日裁定仲裁庭在裁决一家美国进口公司(Apex Digital Inc.)与中国出口公司(China National Metal Products Import/Export Co.)的纠纷中适用其仲裁机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王翔  张耀丽  严薇  程冰 《中国律师》2008,(12):91-91
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于2008年10月14日做出的判决极大地缩小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可能提供的救济范围。特别是,联邦巡回法院判定ITC没有法定权限针对未在ITC调查案中被列明的答辩方的下游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LEO”)。本案为京瓷无线公司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案(Kyocera v.ITC,No.2007-1493)(联邦巡回法院,2008年10月14日)。  相似文献   

4.
桂昱 《法制与社会》2012,(25):64-65
2008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Egyptian Goddess诉Swisa一案进行了满席判决,判定被告不构成对原告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该案中,法院方对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定提出了不同于之前先例的观点,因此,该案在美国法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本文立足于EGI案件本身进行详尽剖析,讨论该案中法官对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标准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毛映红 《知识产权》2009,19(6):88-92
在2009年5月18日判决的Abbott Labs.v.Sandoz Inc.案中,关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就方法限定产品权利要求(product—by—process claim)的权利范围解释做出了全员法庭(enbanc)判决,并就CAFC历年来对方法限定产品权利要求的解释方法进行了整理和统一。以该判决为线索探讨了专利授权、确权程序及侵权诉讼程序中方法限定产品权利要求的解释方法,试图为我国相关规则的确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应当按审级制度的构建原理,改革目前的法院设置、职能配置以及级别管辖制度.构建多元化的审级制度,即按司法区设置最高法院、巡回上诉法院、地区法院和简易法院等四级法院系统。简易法院设小额法庭,管辖小额请求案件,实行一审终审。简易法院管辖轻微民事、刑事初审案件:地区法院管辖其余的初审案件以及来自简易法院的上诉案件:巡回上诉法院管辖来自地区法院的上诉案件。一般案件实行二审终审:但具有重大法律意义的案件和死刑案件可上诉至最高法院.实行三审终审,并建立适当的判例制度。同时改革与审级制度紧密关联的配套制度,如司法经费由中央财政予以保障;建立法官编制及法官遴选、保障、惩戒制度;改革法院内部的分工与管理;废除审判监督程序.改设再审之诉程序等等。  相似文献   

7.
焦淑敏 《经济与法》2003,(12):90-91
商标反向假冒,是相对于一般商标假冒之特殊的侵权形式。一般商标假冒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将他人的注册商标冠于自己的产品之上进行销售的行为。商标反向假冒是指不经商标权人许可,将他人产品上的商标标识隐去或除去,冠以自己的商标,或者不冠任何商标而将商品在市场上出售的侵权行为。一般商标假冒侵权是假他人商标之名、行销售自己产品之实,商标反向假冒则是假他人产品良好质量之名、行扬自己声望之实,二者表现形式不同,实质都是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8.
【裁判要旨】在涉及商标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主张商标所有人是被诉侵权产品制造者的一方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该商标所有人制造或与他人共同制造了被诉侵权产品,不能依据法释【2002】22号的规定推定商标所有人是被诉侵权产品的制造者。■案号一审:(2011)二中民三知初字第32号二审:(2011)津高民三终字第57号再审:(2012)民申字第211号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正式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但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在国际层面上,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属于较有特点的一种知识产权法院模式.通过对其设立动因、组织架构、实际效用及引发的争议进行深入考察,结合美国的政治结构、经济形势、司法传统,可以较为客观地认识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发挥的作用.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赖以发展的制度环境与美国不同,但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美国专利保护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演进轨迹,能够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的功效提供更为理性的认识,进而为知识产权审判体制的进一步变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美国《1995年联邦商标淡化法案》之介绍与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1995年联邦商标淡化法案》(The FederalTrade mark Dilution Act of 1995)经克林顿总统签署后于1996年1月16日起正式在全美施行,该法案对兰汉姆法典(The Lanham Act,美国联邦商标法典)的第43节与第45节进行了增补,其内容主要包括: 1.依据衡平原则及法院认为合适之条件,驰名商标所有人有权获得禁令以阻止他人对其商标或商号的商业性使用,如果该种使用是在该商标成为驰名商标之后便会淡化该商标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耐克公司近期又遇商标纠纷,其产品"能量腕带"(Nike+FuelBand)被指商标侵权。据了解,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地区法院已受理了"能量腕带"商标纠纷案,本案原告为美国Fuel服装有限公司,其拥有"FUEL"注册商标,而耐克在其产品上使用  相似文献   

12.
杨晓畅 《法制与社会》2010,(14):105-105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在他们的知识产权法或商标法中将反向假冒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我国也在2001年修改商标法时将反向假冒规定在第五十二条第四项"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虽然法律对于反向假冒是否属于商标侵权已有定论,但理论上仍有讨论空间。本文将从理论上探讨反向假冒是否是商标侵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商标侵权形式,反向混淆是指这样一种情形:由于被告商标的存在,消费者误以为在先商标所有人的商品来源于被告或与之相关。与传统商标侵权即正向混淆相比,反向混淆在事实构成、损害后果乃至社会影响等方面都迥然有别。法院只有综合考量在先商标所有人、被诉侵权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才能作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裁判。就此而言,我国应重新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2条及相关条款,以混淆问题为基准重构商标侵权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 外国侨民向美国法院就发生在外国的侵犯人权行为提起诉讼于1980年被第二巡回法院的费拉提加诉佩纳案判决首次确认。法院的这一司法管辖权,最近又得到管辖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案的第九巡回法院判决的进一步肯定。关于美国法院是否有权对国际性侵犯人权行为进行司法管辖,在美国法律界尚存争议。现将美国律师协会《ABA杂志》1990年2月号上刊登的斯蒂芬和希贝等律师关于此问题的争论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专利侵权纠纷中,侵权人如何承担民事责任,传统的做法是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和模具,赔礼道歉,并赔偿专利权人的经济损失等。而本文中介绍的案例以民事调解书确认了侵权人将侵权产品和模具交由专利权人处置这样一种承担侵权责任的新方式,这在专利侵权案件的审判实践中尚属首例。此后,海关部门在协助执行判决法院民事调解书时,就此问题专函咨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复函明确肯定判决法院民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和相关做法。因此,在专利侵权纠纷中,对于当事人就如何承担侵权责任所达成的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6.
(二)欧共体和美国关于1930年关税法337条款的纠纷1984年,美国Dupont公司依照337条款向ITC指控荷兰AKZO公司生产并向美国出口的高强度纤维(aramidfiber)侵害了前者的方法专利权。委员会审理后认定AKZO公司侵权,并于1985年发布限禁令,禁止AKZO公司产品向美国出口。AKZO公司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上诉未果。之后欧共体请求GATT缔约国整体宣告337条款与GATT1947不符以及请求认定美国Dupont公司与荷兰AKZO公司之间的特定案件适用337  相似文献   

17.
《商务与法律》2004,(5):53-53
美国联邦巡回法院,即美国专利上诉案件的最高级法院,于2004年7月21日,对Phillips诉AWH公司一案进行了听证。该案件最初是由三名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审理的。联邦巡回法院在一份决议中试图消除许多繁难的专利权利要求解释问题.这将约束陪审团在以后的类似案件中作出判断。这份决议中试图解决的问题包括:  相似文献   

18.
远程存储(Remote Storage)技术对版权制度提出了挑战.2009年6月,版权和传媒业界高度关注的Cartoon Network LP,LLLP v.CSC Holdings,Inc案以美国最高法院拒绝审理划上了句号,第二巡回上诉法院作出的判决成为终审判决.在这起案件中,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对"缓存是否是复制"和"向用户播送视频节目是否构成公开表演"等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并对直接侵权(复制权)责任进行了新的解读.其判决结果直接影响到美国远程存储服务业的发展,并对美国版权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探讨该案对我国进一步规范版权产业和远程存储服务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事二审程序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二审程序的良性运作对于充分发挥二审法院审判监督职能.确保裁判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完善民事二审的运作机制,仍不乏有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此,笔者拟就四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关于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问题关于二审法院的审查范围,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51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6月29日下发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35条亦规定:“第二审案件的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进行…  相似文献   

20.
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同意重审一件有关专利法一个难点的案子.即:构成一项发明的“显而易见性(obyious)”是什么,由此达到什么标准不应被授予专利? 诉争案件是关于汽车和轻卡车的“气板(gas pedal)”技术,原告方Teleflex,被告、上诉方为KSR International.Inc.,2005年1月。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CAFC)推翻了一审法院作出的:“Teleflex的专利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无效”的裁决,确认KSR侵权成立。KSR不服,认为巡回法院在决定一项发明的显而易见性时,多年来一直不恰当地解释专利法。例如:法院裁决“现存的、现有的部件的组合,发挥着已知的同样的功能”,是可专利的。因而.KSR请求最高法院复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