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德法对欧洲一体化目标之争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外长菲舍尔 2 0 0 0年 5月 12日关于欧洲一体化目标的演讲在欧盟各国、尤其是法国引起很大争论 ,德国总统及总理在 2 0 0 1年 4月又先后就此表态从而进一步挑起争论。本文在概述这场争论的基础上对其深层原因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2.
欧盟成员国的利益集团如何参与并影响欧盟的立法程序?对此问题本文以欧盟委员会2008-2010年间所提交的20份指令草案为基础,通过分析德国、英国、荷兰和瑞典4个民族国家的利益集团以及欧盟层面利益集团参与草案咨询的数据,揭示了利益集团在欧盟多层级体制下如何面对欧盟机构和民族国家机构表达它们的利益,并对本文所提出的5项假说进行了实证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欧盟多层级治理体系中的德国利益集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8,23(2):11-16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对民族国家行为体、政治结构与政治过程的“欧洲化”的研究,发展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迄今为止,国内对于欧洲化的研究涉猎甚少。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欧洲一体化或者说欧盟多层级治理体系对德国利益集团特征尤其是对其组织结构和游说战略的影响,来弥补这一领域研究的匮乏。  相似文献   

4.
邦联主义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邦联主义作为与联邦主义并行对应的一种政治一体化思潮 ,对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一直具有深刻影响。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邦联主义的理论先驱关于通过建立欧洲邦联实现欧洲和平的思想及其影响 ,然后重点评述了当代学者关于邦联的含义及其特征的有关论述。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战后邦联主义与联邦主义的欧洲联合之争 ,并就欧盟体系所体现的邦联因素及邦联主义解释上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邦联主义将继续与联邦主义共存 ,共同影响和塑造欧洲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一体化的深入推动着"欧盟政府"的架构日渐成形,但欧盟层面行政决策权的行使机构仍然是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里斯本条约》对欧盟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和欧洲理事会"确定政治方向"的规定非但没有给出答案,反而使其更为扑朔迷离。事实上,在欧盟层面的机构运作中已形成了欧委会和欧洲理事会以共享政策动议权为基础的行政决策模式:欧洲理事会行使着欧盟的行政决策权力,欧委会则逐渐演变为欧洲理事会的秘书处和执行机构。由于欧盟内部民主合法性和政治权威主要来自成员国,这种不同于条约文本规定的行政决策模式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合理性,但其结果是行政权在欧盟和成员国两个层面都得到实质性扩大,对行政权的民主控制和监督也被弱化。此外,该模式更进一步产生了欧委会的角色异化和小成员国被边缘化却无法得到制度救济的问题,从而对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形成障碍。从根本上而言,这种名实之间的紧张关系是成员国对一体化的承诺与对一体化深度的接受度之间形成张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欧盟经济核心区的地理范围及其扩展趋势在地理上的表现,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和具体分析得出欧盟核心区由原来的"蓝色香蕉带"扩展为"五角区域"外加中东欧和南欧等发展轴线的结论。文中尝试运用聚集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模型对欧盟经济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欧盟一体化对欧盟经济地理变化的重要作用,此外,还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分析了欧盟经济核心区发展演进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7.
史惠宁 《德国研究》2013,(1):50-64,126
在欧盟层面统一公司法是欧盟多年来的目标。欧盟中小企业在选择内控工具与构建企业法律形式上遇到了法律缺失、费用巨大等障碍。欧盟有限责任公司为满足中小企业在欧盟内的运作设计,它将建构统一的法律框架,但欧洲公司法一体化的实现仍然面临着许多障碍,这也尤其体现在欧盟有限责任公司法的立法过程中,不仅在创设新的公司结构时,协调与统一的过程特别艰难,而且各国在许多问题上难以达成统一的意见,但欧洲公司法一体化的过程始终得到了欧盟立法者与欧洲法院的支持。欧盟有限责任公司法的产生将开启欧盟层面公司法一体化的新一轮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出发考察有组织劳工尤其是欧盟层面最重要的跨国工会组织"欧洲工会联合会"(ETUC)在金融危机前后对欧盟机构经济和社会治理政策的影响。文章认为,"欧洲工会联合会"大体上是在欧盟机构"新自由主义妥协"的思想和物质权力结构影响下开展活动的,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欧盟机构存在着较大的依赖。工会虽然希望建立一种新的欧洲社会模式,但却并不质疑欧洲的新自由主义一体化方案,也不挑战其社会经济基础,因而严重限制了其斗争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徐悦  刘宏松 《欧洲研究》2020,38(3):126-145
欧盟和美国作为两大监管法域,是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主要参与方。在跨大西洋金融监管协调中,欧盟的影响力为何在不同情况下存在差异?既有研究从知识视角发展到市场权力和制度视角,对欧盟的影响力差异做出了解释。尽管基于制度视角的一致性解释框架对市场权力理论构成了补充,但仍然存在因果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欧盟一致性通过影响市场权力的发挥和一体化目标,塑造了欧盟在监管协调中的影响力。通过对"外国银行机构规则"、国际处置机制和巴塞尔协议Ⅲ三个案例的分析,上述解释得到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罗马条约》缔结60周年、英国脱欧之际,欧盟面临往何处去的选择,由来已久的"多速欧洲"概念被作为欧洲一体化未来可能发展的选项之一由欧盟正式提出,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热烈的讨论。本文详细梳理了"多速欧洲"的理念沿革、法律制度安排和相关实践,并使用成员国层面的宏观经济数据,从实证层面检验了成员国在经济上趋异的事实。这与其他导致民众"欧洲认同"下降等相关因素一起构成了当前"多速欧洲"被提出的客观背景和原因。由此看来,它更多的是基于对目前现状的默认和无奈的选择。"多速欧洲"既有可能成为推进渐进式一体化的良方,也有可能导致欧洲实质上的分裂。因此,欧盟领导人应审时度势,积极稳妥地推进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王雅梅 《德国研究》2010,25(1):19-25
欧洲一体化的成功令世人瞩目,人们纷纷探讨其成功的原因,旨在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的欧盟多语政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在当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语言是文化最直接的表达,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多语政策已成为欧盟一个专门的政策领域。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使欧盟的超国家色彩日益明显,但欧盟毕竟不是主权国家,而是由主权国家建立的超国家组织。欧盟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多语政策的特殊重要意义,即:多语政策是保护"联盟的基因密码"的需要,是构建欧洲文化认同的重要条件,是欧盟的"一个深思熟虑的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12.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07,22(3):9-13
从此次欧盟走出制宪危机来看,欧盟成员国各自不同的立场,在欧盟决策过程中表现为一种多变的博弈.鉴于欧盟双重治理特征,本文在对《欧盟宪法条约》原有内容与"基础条约"的改革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就成员国国家与欧盟超国家利益动态过程和主权让渡及其对传统主权观的挑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周海霞 《德国研究》2009,24(1):45-51
在2008年11月举行的“中德媒体对话”上,中德双方就德国媒体涉华报道是否客观公正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没有达成共识性结果。笔者认为中德两国在国家文化、媒体文化和个体三个层面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文化在定义媒体世界的客观公正上的不一样,这场争论必然无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上升到跨文化层面。但这一学术性理想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更并非短期内可实现的。中方至少可向德方传递这样的信息:德国媒体塑造的负面中国形象的客观结果是导致中国国家利益受损。  相似文献   

14.
15.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12,(3):4-17,123
欧盟既是一个以条约为基础的制度架构,也是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条约》(简称《财政契约》)是涉及欧洲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制度设计方案;《欧洲稳定机制条约》成为实施这一法律框架和原则的机制保障,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永久性救助功能的欧洲稳定机制。本文在对这两个法律文本解读的基础上,阐述欧债危机背景下欧盟区域的制度建设与创新。《财政契约》的达成将从立法层面进一步扩大欧盟超国家机构的治理领域,开启成员国让渡财政主权和金融监管权限的进程。这将为欧盟解决其成员国在财政和金融监管上长期各自为政等结构性问题提供法律为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27日德国大选产生的联盟党一自民党联合政府经一个月紧张磋商,于10月28日正式诞生。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在京部分会员于10月30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召开“德国新政府政策走向及中德关系”小型研讨会,同时为明年4月召开第13届年会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伍贻康 《德国研究》2011,(4):4-8,78
“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这一缠绕欧洲时局百余年的“德国问题”,对于欧洲一体化的兴衰有什么影响?今天“德国问题”是否又重新冒头?德国在欧盟中“一国独大”意味着什么?德国的战略定位已是欧盟兴衰和欧债危机能否解决的关键.由此出发,本文从“德国问题”角度探析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3,18(1):10-16
"迟到的民族国家"与"超前的民族国家"乍看起来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但对于21世纪初的德国来说却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用这两个概念来探讨"新德国问题"的发展前景,是本文作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社民竞今年不得不摒弃在五竞格局中继续作为全民党存在的想法,但无论是党的领导层,还是社民党自身,目前均未承认这一点.这对社民党是不利的,因为它尚未在德国政党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然而,社民党仍有着良好的机遇,因为没有一个政党像社民党那样拥有可以与所有政党组成联盟的优势,这将强化它在政党谱系中的地位,扩展它的权力选择,而能...  相似文献   

20.
叶隽 《德国研究》2009,24(3):64-72
从理性(启蒙思脉)而不是中道(古典思脉)的角度来阐释《浮士德》,可能会引发争议。正如有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浮士德》很可以作为歌德的精神自传来理解,即浮士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歌德的文学形象;但同样,我们也可以将《浮士德》作为歌德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来看待。本文从最基本的文本解读做起,细读《浮士德》,阐释其基本思路与历史语境中的意义,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浮士德》虽然不排除作为歌德思想史全程研究的一个很好范例的功用,但根本而言,仍反映出理性精神的根本思路,即他对于人类事业的追求,仍是主要立定于面对现实的理性立场,而并非一种古典和谐的取中态度。在此基础上,来比较完整地理解作为德意志民族文化精神象征的歌德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