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掷地有声的论断以及围绕它的一系列精辟的理论观点,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卓越的理论创新,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一、准确理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内涵“发展才是硬道理”,包涵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只有准确地加以把握,才能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首先,讲发展,就是要着重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并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而发展生产力最根本的保证,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中心思想和主旋律。综观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总结这一硬道理的成功实践,我们清晰地看到,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哲学内涵。  一、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指明了“发展”的基础性  邓小平同志在强调社会全面进步的时候,始终认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最基础性的力量。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为其它各个领域的发展创造物质…  相似文献   

3.
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共延安市委副秘书长曹世玉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建设四个现代化”、“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小平同志把它称为“大道理”、“硬道理”,其它一切工作、“小道理”,都要服从这个“大道理”、“硬道理”。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的硬道理2010年11月,在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整整32年之后,在新加坡河畔的“贵宾廊道”,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与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共同为邓小平纪念碑揭幕。碑上刻有邓小平的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是李光耀最佩服的三个政治家之一。李光耀专访集《新加坡赖以向前发展的硬道理》一书书名中的“HardTruths(硬道理)”,  相似文献   

5.
发展才是硬道理罗绍安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特征.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建立什么样的体制和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使其本质逐步体现出来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未能正确解决的问题,以至...  相似文献   

6.
1992年春天,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不仅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浪潮,而且有力地促进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最后形成。在邓小平理论中,有许多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的理论命题和论断,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一国两制”理论等等。而“南方谈话”又是一次比较系统和完整地阐述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等。可以说“南方谈话”是最为集中地论述和阐发邓小平理论观点和思想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孙西克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七个大字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激励和鞭策着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任何一个科学的、精辟的论断的提出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的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抓住时机”,指的是要善于把握当前国际形势中有利于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9.
綦常清 《党政论坛》2004,(10):11-13
綦常清的“论邓小平的发展观”一文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总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方向;“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实现道路;“非均衡性”和“跨越式发展”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实现模式;“协调发展”和“顾全两个大局”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邓选》第三卷,深刻领会“发展是硬道理”的论述,对于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邓小平同志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并说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申了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深刻领会这一观点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认识发展、重视发展、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宏伟蓝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关于发展的本质规定。从一般哲学意义上讲,发展是事物原有状态或性质的改变,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相似文献   

12.
一、发展硬道理论。邓小平一再强调,只有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他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邓小平超越以往逻辑方式的繁琐论证,把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第一性特征,一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活动、行为,都要最终以此为标准检验和证明自己的历史合理性。为此,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论断。二、富民强国论。历史的沉思使邓小平做出了一个“反传统”性的设…  相似文献   

13.
马边防 《行政论坛》2010,17(3):84-87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但他们提出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也充分地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和创新,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轨迹。在新世纪之初,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完整地提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初探王文烂发展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题。邓小平反复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他所强调的发展并非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系统的全面的发展,它包括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  相似文献   

15.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学《邓选》三卷的一点体会李仁义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要做这样的事,必须有安定的政治环境。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都干不成。”...  相似文献   

16.
张塞 《瞭望》1998,(31)
怎样看待当前宏观经济若干热点问题张塞一、科学选择最佳发展速度,确保8%“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首要问题。发展是体现在速度上的,有速度才有发展。不言而喻,速度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要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  相似文献   

17.
试论邓小平的发展思想邵红英邓小平一系列基本问题,其理论核心是发展问题。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说:“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第244页)并且在南巡时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第377页)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发展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18.
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学习邓小平同志发展经济思想的体会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区分行钟小平/文学习《邓小平文选》,感到邓小平同志讲得最多,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正是以他的这一思想为基础,我党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坚持以经...  相似文献   

19.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之后提出的著名论断。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同志对于这个“硬道理”中所讲的发展,往往单纯理解为经济发展,这显然是不全面的。经济发展自然是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因为一个民族经济不发达,在世界上说话就不那么硬气;一个企业经济停滞不前,也就难免要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丝毫不容置疑。但是,发展绝不仅仅限于发展经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硬道理,因为不发展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希望。然而,有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却把“发展是硬道理”扭曲为“发展是‘蛮’道理”。他们认为既然在当今中国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就不顾发展条件的限制,盲目搞大发展、快发展。结果,事与愿违,不仅不能力快发展,反而造成了损失和浪费,影响了发展。为使经济、科技与社会能够健康地发展,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发展这个“硬道理”实质上就是客观规律之理,而不是主观臆想,不是长官意志,更不是个人的功绩碑。为此应注意以下几占.一、要遵循客观规律“想”发展,首先要端正发展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