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陈凡 《学理论》2010,(5):117-119
肯·凯西的小说《飞跃杜鹃巢》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经典之作。该小说建构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悖论,聚焦于实行“规范化”的“疯人院”这一边缘化群体,针对个体在“规训社会”中受迫害的事实,巧妙表达了对“规训社会”的据斥,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的著述不无相似之处。本文从身体的政治和他者的反抗两方面分析这部小说的后现代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2.
周丽佳 《学理论》2009,(2):72-73
以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为观察视角,从叙事者、叙述时间对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进行具体的阐释,力图发现该小说在叙事上独立于一般小说的一些特异之处,并指出其中折射出的文学旨趣和艺术追求,以及它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的小说在当代的中国文坛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小说创作的价值在于他始终坚持以诗性的、审美的方式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是对传统小说模式的反叛,将小说艺术从僵化的、教条的说教文学、政治文学中解放出来,使小说艺术获得新生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小说创作和发表过程中,作者之创作,报馆、书局之印刷、刊行,读者之阅读,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运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及书局的印刷刊行都十分尊重读者趣味,遵循市场规律。在李伯元小说《官场现形记》的创作和刊行中,晚清报刊所载众多关于这部小说的广告,生动揭示了李伯元边写边刊、编读互动的创作方式,积极主动的反盗版宣传,以及读者对该小说"官场高等教科书"的评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时期小说市场的特点以及读者对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琼瑶热”敏锐地观察中国青年的人不难发现:书店、书摊曾大量销售琼瑶小说;青年人曾争先恐后地购买琼瑶小说;废寝忘食地阅读琼瑶小说;饶有兴味地谈论琼瑶小说……这种社会现象,我们称之为“琼瑶热”。“琼瑶热”是在近年来与台湾文化交流逐渐展开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琼瑶热”主要在青少年中流行;特别是女性青少年。琼瑶小说对大陆青年影响之广、之深,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6.
李婕 《学理论》2012,(5):116-117
被今天的中国人称之为"小说"的这类著述,如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萌芽、成长和变化的过程;而古代先秦至清代小说理论的生成演化则更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小说观念的形成过程和演进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成熟而由简单走向繁复,由零散走向系统,由模糊走向明晰。  相似文献   

7.
赵丹 《学理论》2010,(22):177-178,212
《路的尽头》是美国著名后现代小说家约翰·巴斯进行小说叙事实验的成功典范。小说塑造的内部世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以狂欢化诗学理论为基点,试从小说情节及人物塑造两方面来分析小说内部的狂欢化世界,以及狂欢背后所折射的当时现实世界的普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孙韵 《学理论》2010,(19):194-196
官场小说是当下文坛的一朵奇葩。从内容来说,主要分为反腐小说、文人官场小说和乡土官场小说三类。官场小说的兴起,主要有社会现实的需要、大众文化的推动和知识分子的反思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报刊上的小说广告,是反映晚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版、销售、阅读等状况的珍贵史料,对晚清小说研究意义重大。作为文学活动的参与者,小说广告是小说及其作者、读者、书局之间不可缺少的媒介,它参与了小说创作、出版、印刷、销售、阅读的各个环节。本文从广告传媒视角,对晚清小说广告与小说作者、读者、出版商和文化环境等要素及其关系进行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颖 《学理论》2013,(6):157-158
小说《红字》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开创者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小说中最有权威的作品。笔者从社会的、道德的、心理的角度来探究小说的主题,使这部小说复杂的创作思想和多层次意义得以清晰展现。拟就此对《红字》主题寓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的《米》和李锐的《旧址》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从死亡意识、叙述方式和语言结构等方面来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比较,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两部小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悟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期,社会变化大,发展最快,其过程也极其曲折复杂,中国的小说作家们在这一时代的浪潮中思索、探求、觉醒和创造,推动着小说创作和小说艺术的发展.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主题必然折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小说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它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同步,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徐燕燕 《各界》2006,(12):56
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悲剧的理想和现代小说的现实意义在他的小说熔为一炉,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的悲剧,产生了与古典悲剧同样强烈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因此,哈代被称作“一位用小说形式写作的伟大悲剧家,用悲剧精神观察和描写生活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尤其以“环境与性格小说”为代表,丰富了悲剧美学。他所塑造的人物以其震颤心灵的悲剧而产生巨大的美感。该文以哈代悲剧小说中的最典型的主人公,《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为例,探求哈代悲剧小说的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的小说观     
我很喜欢读小说,也学着写小说。我对小说有自己的理解,认为小说其实应该叫做“心说”,就是用心说的。作家把自己心里想要说的话和所写人物心里想说的话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说来有头有尾、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又有意义。我爱读这样的小说。我也学着写这样的小说,《爱的咏叹》、《梳头娘姨传奇》等小说就是这样的习作。我不知道这样的小说是不是叫做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但我不管这个,我有自知之明。我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用心写,用心说。写作的实践,读者的鼓励,使我增强了责任感和信心。偶然…  相似文献   

15.
王小舟 《学理论》2013,(17):221-222
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以塔罗牌为发声方式,《一千零一夜》模式的纸牌叙述依靠对文学经典的直接引用、隐喻和改写。以分析心理学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的概念,研讨该小说中的人物如何从荒诞、人性缺失、语义不定的文本环境中获得"自我"并向"原型"复归。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探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特点、情节模式和意象特征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该书的主要魅力之一在于作家将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意象等方面与小说的主题紧密结合 ,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周志雄 《学理论》2009,(11):130-133
今何在创造了一个“九州狂想”的世界,这个世界成为承载作者幻想的舞台。今何在的玄幻小说广泛吸收了现代小说、西方玄幻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台港通俗小说的写法,在通俗的故事框架中。加入了现代小说的元素,让小说在轻松中蕴含着沉重,自觉追求一种雅俗融合的写作境界。今何在的小说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有着综合吸收创造的气象。  相似文献   

18.
蒲宁是一位极具艺术个性与成就的作家,他的小说更注重追求艺术的空灵和对生活的诗意处理。他的小说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性,语言的诗化、刻意营造的诗意氛围等特色赋予小说一种别样的精彩,浦宁的小说反映了1 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因此,研究浦宁及其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巴斯因为其在小说创作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创新,成为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客迈拉》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同时借助戏仿的手法展示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织,时间和空间错乱的奇异世界。滑稽、嬉戏、讽刺的手法加上深邃的理性思辨使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被解构,小说的虚构本质被揭示,人们对艺术和现实的固有理念被消解,这展现出世界本身和人类行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的美国小说相比,美国后现代小说消解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和叙事结构,否定了小说话语的表意功能,追求语言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其随意性和矛盾性常常充斥整个文本.力图展现美国后现代小说话语的特点,从而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美国小说提供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