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胜文  杨辉 《前沿》2010,(20):46-48
认识和把握执政党执政规律,是为了更好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使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不断升华,也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改善民生与协商民主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二者联系紧密、相得益彰。改善民生是协商民主的价值诉求,协商民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我们把改善民生与协商民主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通过改善民生促进协商民主发展,又要通过协商民主不断地改善民生,从而实现改善民生与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最终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3.
陈思坤 《理论月刊》2010,(3):128-13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重民爱民思想资源,关注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永恒主题,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使全体公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改善民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必须以清晰的、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作指导。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彻底澄清"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事情,过去没有民生问题或民生问题解决的很好";"民生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应该解决的事情,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程度越高越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高福利民生"等四大误区,剔除干扰我国民生事业的错误思想观念,从而推动我国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协商论坛》2014,(8):14-15
近年来,鹿邑县政协在提案工作中,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着力突出提案建议重点,抓好整体工作质量,增强提案办理实效,开创了提案工作新局面,使政协提案在促进民生改善、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宁健 《桂海论丛》2011,27(3):100-103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西南部接壤越南连东盟,是以壮族为主体,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聚集的自治区。在社会转型时期,广西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存在大量贫困人口,使得民生问题十分复杂,要深入分析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路径,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大连干部学刊》2013,(4):62-62
一定的民生文化是一定的民生经济和民生政治的反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民生文化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致力于民富国强的发展方略,也体现了人民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去争取幸福生活的愿望、意志和决心。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高度重视民生的新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提高、新的升华,当然也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因此,深刻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思想,对我们在实践中切实做好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改善民生则是上海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本目标。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1.
权力产生于权利并由权利而形成.权力是为了维护权利而确立和运行的.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由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决定的。政府保障人民权利、改善人民生活不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是民主共和国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人民在以法律的形式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为政府职责的同时.也赋予了政府履行这一职责的实际能力。我们的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要正确认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就一定能够切实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包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生产力以奠定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和防止两极分化,从分配环节确保人民物质利益的实现;保持国家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为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环境.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围绕着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而展开,辩证观察和处理人民生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着力点在于解决温饱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以改善民生为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过分依赖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快速的投资发展和庞大的货币投放扭曲了消费功能,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损害国家和民众利益。发展模式的扭曲产生了新的民生问题,现在面临的民生问题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复杂。民生问题的尖锐突出就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直接拷问。因此,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燕丽 《新东方》2011,(2):53-56
生态民生,就是从生态层面来关注人民生计。将其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民生视角,笔者从思想渊源、理论奠基、现实依据三个方面来论述生态民生存在的历史跨度与当代价值。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对生态民生的最早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是对生态民生的理论奠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生态困境是对生态民生的现实召唤。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生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一个不争的客观存在,其负面影响越发凸显出来。深入分析体制转轨以来民生问题凸显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对策措施,构建体现公平公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生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生新闻异军突起,成为多媒体时代我国传媒界大力推进的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其在全国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民生新闻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要从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众话语、民本意识等多维角度去理解.民生新闻具有巨大的存在价值,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还是一种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但是,我国民生新闻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倾向,今后民生新闻必须在坚持自己特色和原则的基础上,大力进行形式、内容和视角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是当今媒体报道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新闻价值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时新性、接近性、显赫性等方面。对其新闻价值的分析和实践运作的研究,有助于对民生新闻概念的理解。本文试通过对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的分析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建设本质性特征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民众生产、生活、生计的实际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抓手,也是评判党和政府改革开放与社会建设成就的重要指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民生问题一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19.
罪犯的婚姻权一直是法律从未明文剥夺的权利,但在行刑过程中,罪犯又长期享受不到这项权利。2004年5月,民政部在相关《意见》中确认了罪犯的婚姻权。对此,监狱工作者应当慎重对待、正确把握《意见》要求与罪犯婚姻权的实际,切实保障罪犯应当享有的婚姻权。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的涵义是指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及其生存状态的新闻。民生新闻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实践。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帮女郎帮你忙》这两档节目,以服务群众为宗旨,走向基层贴近百姓,关注民生,加强与百姓互动,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大力弘扬地域先进文化,折射出民众评判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标准,是最具安徽本土化特色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