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华颍 《人民公安》2014,(15):18-19
他们曾经是军人,脱下军装,华丽转身;如今换上警服,依然动人。他们不忘军纪严明,更牢记公安使命;他们曾是一位好军人,现在成了一名好警察。  相似文献   

2.
互动平台     
<正>请别向99式警服靠拢了编辑同志:你好。有一件事笔者觉得很纳闷,不知道是服装设计师缺乏创新思维还是许多部门偏好99式警服的缘故,现在大街上到处都可见到身着99式警服的“警察”们在巡逻、在检查些什么。可是,我们周围真有这么多警察吗?仔细一看,此“警察”非彼真警察。原来他们中许多是城管、国土、运管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职业制式服装的出现,是世界近代警察行政制度诞生的一个重要标志。警察服装制式的不断发展改进,也体现了警察的职业特点与职业需要。 警察组织机构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务人员是国家公职人员,着警服有其特别的意义。首先,着警服即意味着代表国家履行法律赋予的警察行政职责;其次,警服是法律尊严与警察执法权威的象征;再次,警服是警务人员进行警务工作的明显标志,便于社会与公民的识别及监督。所以,各国在警服的设计、制作与穿着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要求做到庄重、威严、醒目、整洁,贴近公众,方便勤务。 本文简略论述一下…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5,(12)
<正>一特警向某在校小姑娘求婚的照片火了,豪车与玫瑰花,还有一大群特警"蜀黍"跟着。鲜花、豪车、戒指,再加上特警制服,立即产生化学反应,各大网站和媒体纷纷转载,引爆网友评论。特警制服,在很多人眼中,可谓最帅警服。而"特警求婚"一事热议的焦点自然也是这身警服,有不少人认为,这样很浪漫。然而一码归一码,正因大家喜欢和关心特警这个群体,所以才有很多人关注。首先,公私应分明,不可混淆。警械、警服,这些都是国家为了警察执行公务用的,  相似文献   

5.
警服对人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绪论多数人能通过着装识别警察。人们在繁忙的街道上需要帮助时,往往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搜索警服以寻找警察。在十字路口,多数驾驶员会自觉服从身穿警服的人的指挥手势。罪犯看到着装警察时,也会收敛其违法行为。为人父母者教育子女要尊敬和信任穿着警服的人。是什么原因使得用廉价面料制作、穿着闷热不适的警服具有如此“魔力”呢?因为作为职业服装,警服是警察执法的标识,它传达出了力量和权威。警察一旦穿上制服,就会让人觉得与众不同,他(或她)使人们脑海中对警察的模糊印象具体化。研究表明:服装对人们的认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6.
走好,我的刑警哥儿们周力军1小时候,对警察叔叔的全部概念,就是把捡来的,或者是从父母衣袋里偷来的一两枚硬币交出去的时候,看到的那张笑脸,和听到的一声夸赞。长大了知道了警察也是有分工的。他们中间有穿警服的,也有不穿警服的。那些不怎么穿警服的,大多是刑警...  相似文献   

7.
机不可失     
机不可失聂保忠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机遇,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抓住机遇。只要能抓住机遇,锲而不舍,努力去争取,就能够获得成功。我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才圆了我企盼已久的警察梦。小时候很爱看警察破案的书,特别是崇拜书中的警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穿上警服,成为警察中的...  相似文献   

8.
警服等身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开始一点不惭愧地称自己为“老警察”。谁要是略有微词,我就会理直气壮地说不是吗 ?我穿过三种样式的警服,我穿过的警服堆起来都有一人高了 !朋友笑我说别人是著作等身,你是警服等身。我说是啊是啊……   我把岁月一页一页翻过的时候,心下暗想,自己的影子在哪儿呢 ?还好,我找到了一些照片。   首先是一张放大的黑白半身照,照片上的我青春得一塌糊涂。这是我进警校的第三天照的,当时新生的服装还没有发下来,可我实在是耐不住了,于是借来上届学员的警服,匆匆忙忙过了一把警察瘾。白色的上衣、白色的无檐帽,…  相似文献   

9.
钟静 《人民公安》2006,(8):36-38
两个大编织袋里,全是各式各样的警服,就连从警十余年的警察也感慨地说:"我的警服都没他多。"与他同居多年的女友,直到案发也不知道她的这个警察男友是假的。三年来,邹红星利用省交警总队副处级干部的身份,以各种理由招摇撞骗,骗了老乡骗朋友。新闻回放2006年1月26日,“四川省公  相似文献   

10.
从警四年了,至今有个心结,就是怕说自己是警察。平常,不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我一般不穿着警服上街,与人的初次交往中,除非别人问起,不然我不愿透露自己的职业,我更愿意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怕说自己是警察,不是因为怕人笑话自己微薄的薪水和不多的福利,不是怕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安报》3月8日报道了河南省开封县兴隆乡的李海强从自己的志趣出发,脱下警服甘当一名农民,靠种枣树致富,并带动了一方乡亲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事迹。李海强原是该县公安局刑警队的一名人民警察,两年前在瞄准市场机遇并对种植枣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毅然辞去了在别人看来炙手可热的公安工作,注册了属于自己的“枣业资源开发中心”,有滋有味地开始尝试一种新生活。按理说,职业的选择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决定,每个人想当警察或者是想当农民,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不应该成为什么稀奇的事儿。但是李海强脱下警服种枣树之所以成为一则新闻,我想…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一司     
<正>这是一段青春燃烧的岁月,所以一司成了很多人的最爱。当警察这么多年,深感警服的变化。从带红领章到肩扛警衔,从绿涤卡到蓝凡尔丁,时代在进步,警服也在进步。过去的警服大家都一样,穿在身上分不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但现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初穿警服     
初穿警服邵秉威孩提时便梦想着当一名警察,长大后,真的穿上了警服,圆了童年的梦.十几年过去了,渐渐地觉着进入了老警察的行列,在同形形色色的罪犯打交道中,饱尝了警察这一行当的酸甜苦辣,而最难忘的是我初穿警服时办过的一个小案子。那是刚被分配到派出所工作的第...  相似文献   

14.
生死情愫     
相信每一名警察都在心底保留着一份专属于警服的记忆。   我和丈夫抱着崭新的九九式警服回家时,不约而同地想到,把橄榄色的警服洗干净收藏好。在做这一切时,我问他,在穿过的警服里你最喜欢哪个颜色。他说,橄榄绿。我说,我也是。 1977年年底,我们两个人一起由北京市公安学校毕业,分配到同一个公安分局。当穿上藏蓝色的七二式警服后,我们开始了恋爱,五年后结婚。算起来,我们一道经历了警服的四次变迁。在建国后 50年的中国公安史中,橄榄色比米黄、草绿、藏青、藏蓝色警服追随警察的时间都要长,它和新中国警察荣辱与共了 16载…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你好。有一件事笔者觉得很纳闷,不知道是服装设计师缺乏创新思维还是许多部门偏好99式警服的缘故,现在大街上到处都可见到身着99式警服的“警察”们在巡逻、在检查些什么。可是,我们周围真有这么多警察吗?  相似文献   

16.
警服漫话     
警服漫话警服是各国警方人员的公用制服。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警服均为黑、蓝色调。国际刑警组织规定,以藏蓝、深黑为世界警服标准色。警徽是警服上的标志。多数国家以盾牌为基本形状,并饰有国徽图案。根据惯例,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国家都遵循这一规定设计其警察徽...  相似文献   

17.
人民公安为人民,是每一名人民警察时刻不忘的"入警初心"。我是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民警。作为人民警察中的一员,我希望自己能为中国人民警察节的设立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因此,我选取了警察队伍中常见的部分警种,体现在手绘海报中。  相似文献   

18.
吕警官的平常事红荔吕义军30岁才正式穿上警服,在此之前,他是湖北省荆门市公安局东宝分局的一名合同制警察。吕义军说,第一次穿上佩着警衔标志的警服,他直想找个没人的地方痛痛快快流场泪。这样说着的时候,他的脸上竟泛起了红潮。从警时的激情差不多每个警察都曾有...  相似文献   

19.
<正>他们曾经是军人,脱下军装,华丽转身;如今换上警服,依然动人。他们不忘军纪严明,更牢记公安使命;他们曾是一位好军人,现在成了一名好警察。他们一个叫闵光荣,45岁,2006年从武警浙江省总队转业至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北山派出所,2012年6月调至治安管理大队;一个叫方建军,42岁,2006年从武警杭州支队二大队转业至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文新派出所工作,曾任星洲社区民警,2014年2  相似文献   

20.
马剑 《中国保安》2009,(7):7-15
来北京出差的宋先生从机场坐大巴来到市区,途经一处繁华商业街,宋先生不知道自己预定的酒店该如何走,看刭路边有"警察"在执勤,便走上前去询问,这个"警察"没戴帽子,但着装跟警服差不多,"警察"对于宋先生的询问爱搭不理,"我也不是很清楚,你问别人吧!"这对宋先生才看清这名"警察"的臂章上写着"保安员"三个字。怎么会这样?明明穿着警察的农服,却是个保安员,宋先生有些哭笑不得。宋先生的遭遇绝非偶然,非正规保安着装的随意性,已经给公安机关及正规保安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保安服装的混乱对于社会大众的正常生活同样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本刊记者针对目前国内保安服装穿着情况先后走访了四川、重庆、湖南、江西、浙江、北京等地,希望通过记者的调查认识目前保安着装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