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已被人们普遍关注,这种浮躁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教学、管理和就业等诸多方面.然而,对于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的办法却是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多届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把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的成因主要归结为:"新读书无用论"与"独子综合症"等的反映,并分别就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应对大学生浮躁心理提出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朱力 《人民论坛》2014,(7):6-10
当浮躁在一个社会中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或者在群体认知与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成为一种群体性的情绪特征。社会浮躁的根源是,社会变迁后社会成员在认知与行为上对其不适应的反应。社会变迁是因,社会浮躁是果。它不是人为可以消灭的。浮躁心态的对立面就是冷静、淡定、理智的社会心态。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对此心态的调控,二是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3.
浮躁的出现与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社会转型大背景密不可分。其中,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对社会浮躁的泛滥有着重大的影响。制度所关注的是人们行为的调整,它并不能直接调整社会心理状态,但基于浮躁行为与浮躁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度是可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而达到间接调整浮躁心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年浮躁心理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组部副部长、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在一篇题为《与年轻干部谈成长》的文章中谈到:“目前,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但也有少部分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浮躁。”笔者理解,这里的所谓“浮躁”,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上所指的“浮躁心理”。而这种心理在涉世未深的青年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故此,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青年浮躁心理及其主要表现所谓青年浮躁心理,指的是青年行为主体产生和…  相似文献   

5.
浮躁的出现与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社会转型大背景密不可分。其中,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对社会浮躁的泛滥有着重大的影响。制度所关注的是人们行为的调整,它并不能直接调整社会心理状态,但基于浮躁行为与浮躁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度是可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而达到间接调整浮躁心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在喧哗的尘世中,能沉下身、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人,其心境必能克服急躁、浮躁的情绪,消除焦虑、仰郁的心理,远离功名利禄。时下,一些人不愿意读书学习、不善于读书学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读书学习乏味无趣,不像迎来送往那样热闹,也不像吃喝玩乐那样快活。持这种观  相似文献   

7.
一位教育家在批判当代青年的思想多元化时说:“当代青年是浮躁的一代”。说的比较绝对,但也可窥当代青年“浮躁”心理的盛行与严重。“浮躁”是指不蹋实、急于求成的现实体现和内心焦躁不安的心理体验的综合。对外表现为一切从功利性出发,如交朋友是为了多条路子,做事情是为了得到物质方面的结果;对内表现为焦躁不安,内心孤独、怨天尤人。  相似文献   

8.
“细节决定成败”。在社会普遍存在浮躁心理、管理粗糙的今天,提出重视细节的管理理念无疑是重要的。企业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政府也需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城市管理同样需要实施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赵晖  周赟 《人民论坛》2014,(7):14-18
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新变化推动了社会浮躁的产生。正是程序观念的淡薄、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人们轻视理性程序规则、注重欲求结果,继而引发了浮躁心态。遵循程序正义原则有助于培养理性认知,促成认知能力对欲求能力的限制,达到两者平衡从而使心理机制处于和谐平稳状态,最终避免浮躁心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新变化推动了社会浮躁的产生。正是程序观念的淡薄、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人们轻视理性程序规则、注重欲求结果,继而引发了浮躁心态。遵循程序正义原则有助于培养理性认知,促成认知能力对欲求能力的限制,达到两者平衡从而使心理机制处于和谐平稳状态,最终避免浮躁心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当浮躁在一个社会中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或者在群体认知与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成为一种群体性的情绪特征。社会浮躁的根源是,社会变迁后社会成员在认知与行为上对其不适应的反应。社会变迁是因,社会浮躁是果。它不是人为可以消灭的。浮躁心态的对立面就是冷静、淡定、理智的社会心态。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对此心态的调控,二是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2.
力戒浮躁     
梁正凡 《现代领导》2005,(11):42-43
浮者,表也;躁者,急也;浮躁者.华而不实,误大事也。浮躁是务实、稳重、进取的反义词,浮躁是我们任何工作取得成功的大敌。  相似文献   

13.
当下某些媒体从业者浮躁地以整合网民的意见来操作新闻的手段,能够真正形成有影响、负责任的舆论吗?更要警惕的是,媒体浮躁的影响不止于媒体浮躁本身,更在于它会引领社会浮躁的潮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心态变的浮躁无比,干什么都想一蹴而就。经过艰辛的求职和社会实践,他们开始频频跳槽,想找个新起点,屡屡受挫又发现诸多不如意之后,心理产生强烈落差。所以怨由心生,不断抱怨。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变化,特别是浏览式阅读方式的广泛应用,易使人们形成一种浏览性思维,对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和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如降低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和对学习的重视,注意力分散,浮躁情绪增加,概括、归纳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具有功利主义色彩,重感性轻理性等。  相似文献   

16.
<正>就国家而言,太平、安康、稳定、持久是理想的发展目标。就个人而言,岁月静好、心亦安然,似乎才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更高境界。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中国人太浮躁了"。在当下中国,"浮躁"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情绪和心理状态,更是一种社会状态、公众情绪、普遍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甚至是人们用以阐释社会运行逻辑的流行概念。人们对浮躁和摆脱浮躁有共识,却难逃"浮躁—焦虑"恶性循环。从个人的急躁、惶恐,到社会整体对立竿见影的过度追求、对速成快富的推崇,再到制度层面对经济效率的倾向性引导及社会整体安全感的缺乏,浮躁突破了阶层、行业的藩篱,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社会良性运行。"个体的浮躁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社会的浮  相似文献   

17.
调查涉及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思想、学习动力、课余闲暇、心理情绪、交往恋爱、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高职学生思想特点与主体意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自主意识较强,思考问题更注重实际;注重个人内在心理体验与满足,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与人沟通观念正确,合作意识比较强;注重个人能力,正向的价值取向;自主意识较强与自主能力缺乏等特点。这些特点具有主导性与相对性,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8.
毫不夸张地说,当代的领导者进行任何管理活动,都要有心理分析,都要研究人们彼此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差距和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等心理因素。这种精致微妙的心理剖析,要求领导者以心理学作为剖析的武器……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科研工作中出现了一种浮躁风气:一些人把科研活动当作工具,追名逐利;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弄虚作假;少数人抄袭别人通过辛勤劳动取得的成果和论文,被揭发后态度非常嚣张,而揭发者、被抄袭者还会受到攻击。”  相似文献   

20.
吴大兵 《前沿》2010,(17):107-110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多发时期,社会生活中公民不和谐心态呈现多样性、多层性。从人作为价值主体的角度,不和谐心态主要表现为公平心理失衡、浮躁心理加剧、受害心理弥漫、感恩心理缺失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除了经济因素外、社会原因、制度体制和社会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