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会唱戏的人演主角□刘占春在农村,常能听到这样一句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瞧着党支部。”老百姓总结出来的这句顺口溜可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多年的实践证明,凡是注重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整顿软弱涣散领导班子、选拔任用清正廉洁、有头脑的人任村党...  相似文献   

2.
“乡镇干部住在城,平时很少下到村。下村就为抓计生,年底收粮才上门。”这首在某地农村流传了很久的顺口溜最近被改写成“乡镇干部住在村,时常和咱心交心。排忧解难送温暖,这样干部咱欢迎”。一首顺口溜,道出了群众的心声:群众最盼干部好作风。到群众中去开展工作,是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密切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是这些年来,我们有一些干部却远离了群众,很少到群众中去了解疾苦,倾听呼声,解决困难,处理问题。有的即使下村,也是“村里转一转,村干部家串一串,中午吃顿饭,拍拍肩膀说声好好干。…  相似文献   

3.
过去有这样一段顺口溜描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镇毛岭沟村:“山上没有树,山下田不收,步步踩石头,农民受饥苦。”而今的顺口溜变成:“山上松涛滚,山下清水流,五谷大丰收,群众乐悠悠。”促成这一巨变的人,是一名护林员,如今已年逾七十,人们感谢他,钦佩他,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4.
“乡镇干部‘三件宝’,汗中、本子和草帽,件件紧连干群心,群众都夸干部好!” 这是流传在华蓥市禄市镇的一则顺口溜,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折射出了该镇机关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王发耀 《党的建设》2011,(12):28-29
“大夏河边出人才,天南海北做买卖,维良书记好心肠,穷媳妇穿上了新衣裳。”在这段顺口溜里群众称赞的“维良书记”,就是临夏县安家坡乡北小塬村党支部书记马维良。  相似文献   

6.
话说“样子”萧德安一位党委书记说:“干部要像个干部样子,党员要像个党员样子,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得注意做出好样子……”这话说得的确不错。几十年前,社会上就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的就是党员干部做样子的重要性。是的,党员...  相似文献   

7.
坐落在于桥水库北岸的蓟县大稻地村,是一个有720户、2548口人的文明生态村。在这个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支部响当当,领路带头闯,村里大变样。生活奔小康。”近年来,村党支部高举为民办事旗帜,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惠民生,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如一汪清泉静静浇灌着群众的心田。  相似文献   

8.
兴安盟扎赉特旗二龙山乡干部群众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前进村不前进,建设村不建设”。盟委组织部主动请缨包扶前进村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扶贫扶真贫,通过整顿支部、架桥、建校、上项目,送钱、送物、送科技等措施,使这里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明显变化。1958年入党的牛桂芝老阿妈激动地说:“如今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盟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真是金山银山不如党这个靠山啊!”二龙山乡前进村是全乡最贫穷的一个小山村。全村4个自然屯,390多户,1600多口人,3.3万亩耕地80%以上是山坡地。这里的农…  相似文献   

9.
顺口溜来源于民间,可以将之视为群众讲真活的一个窗口。我们是否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从顺口溜中体察民心民情,相信和理解群众,切实下决心反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呢?请读一读下面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群众语言?字面上讲,群众语言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使用的口头语言,尤其是俗语、熟语、谚语、民谣、歇后语、顺口溜等,鲜活、朴素、亲切,表现实际生活,如“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不出自己的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戏”等等,都简单直白却又蕴含无限哲理。学习、积累和运用群众语言,多讲群众语言,才能和老百姓搭上腔、说好话、近距离,才能疏通他们的心结,解除他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工作需要经常与农民打交道,在接触中只要一提到村干部,农民们就象受了多大委屈似地抱怨说:“如今这村干部是越来越不象话了,好多事儿证明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一到基层就变了味儿。甚至有的群众还在背后编起了顺口溜儿:“中央政策放光明,到了县里起乌云,落到乡里压死人”。而村干部呢?却是摇摇头,叹息道:“难干呀!如今的农民是越来越难管了,稍不留神有一点对不住他们,不是给你闹事,就是上访告状,再说现在都实行啥‘一票否决制’,只要一出现农民上访事件,乡里村里全年工作都不能评优,其实我们是在“夹板”中过日子呀!”农…  相似文献   

12.
“‘皇粮’农税到了头,转变职能开好头,绩效管理有干头,党政领导能带头,干部职工有劲头,农民群众有奔头。”这是流行于黔江白石乡老百姓口中的一句顺口溜。这一切,源于白石乡大力推行“六分工作法”的喜人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电老虎”的公仆情张勇也许一提到“电老虎”,人们便会想到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的行业不正之风。然而,在秦岭山麓的凤县电力局却被群众称为“好公仆”,他们牢记宗旨,一心为民。为群众脱贫致富,为农村经济建设尽了一份公仆之责。电力局的领导说:“为凤县服务,为老百姓...  相似文献   

14.
谭健 《当代党员》2010,(12):48-49
“办公条件越来越好,群众办事越来越难;高速公路越修越多,干群距离越来越远;通讯水平越来越高,干群联系越来越少……”这句顺口溜,是几年前重庆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从民谣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谣说起1992年的隆冬,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率一行人来到长江和汉水的冲积平原上。车到荆门,市委书记朱同炳在汇报工作时引用一段当地群众的顺口溜:"基层干部雄纠纠,只管种来不管收;农民群众气昂昂,又骂爹来又骂娘。"江泽民总书记听后微微一笑,但马上让朱...  相似文献   

16.
“一本账,数据清,蒙混过关就不行;双补充,堵缺口,能力提升做强手;三挂钩,重保障,工作效果不一样……”这段顺口溜说的是宣汉县远程教育强化自身建设,打好三张硬牌,架起教育实践活动与农村党员群众之间的“空中桥梁”。  相似文献   

17.
“小病挺,大病挨,进了医院往外抬!”这是过去铁岭市的一些城乡群众形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编的顺口溜。现在,铁岭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让百姓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眼下,老百姓对我们公仆台勺说词越来越多,有关公仆的顺口溜成串、成行,甚至成篇,让人听了特别难受,也让人更加忧虑。因为群众对公仆的不信任,直接影响到党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怎样才能提高公仆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威信,从而更加提高党的崇高威望?关键是公仆要实实在在地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职尽责做好自己台勺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蓟县别山镇东定福庄村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泥泞土路大变样,废弃地上建广场;家家喝上放心水,户户门前披绿装;一家有难大家帮,民风淳朴人善良;村务财务全公开,干群和谐谱新章……”这一顺口溜,描绘出东定福庄村百姓的美好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20.
顺口溜是社会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群众语言。它一般言简意赅。讽刺辛辣 ,针砭时弊 ,通俗简洁 ,幽默生动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和流动性 ,往往某地形成一句生动的顺口溜 ,马上就传遍各地 ,其流传速度远比一般正常的流动渠道要快。顺口溜作为一种原始的民众口语 ,许多不甚准确。比如反映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 ,“早上坐着车子转 ,中午围着桌子转 ,晚上围着裙子转” ;反映司法部门风气不正的 ,“大盖帽 ,两头翘 ,吃了被告吃原靠 ,一天到晚瞎胡闹” ;反映用人不公的 ,“领导说行不行也行 ,领导说不行行也不行” ;反映少数领导干部不爱看书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