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民族工作12条”中的第四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民族问题的新理念,实现了民族问题概念的升级换代。这一概念中的“两个包括”全面拓展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思维空间,使民族问题的外延更加扩展。“三个关系”则明确标注了民族、阶级和国家是关涉民族问题的三个警戒区域。“五个共性”是民族问题的本质属性,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从整体上看,民族问题都只能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2005年5月27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深刻而系统地总结了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我们党对待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理论创新和新鲜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一、“讲话”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战略地位,作出了两个“始终是”的新的界定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时代高度,面对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  相似文献   

3.
学习邓小平民族问题思想 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邓小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 邓小平同志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他说:“在世界上,马列主义是能够解决民族问题的。在中国,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也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说来,这就是,“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使我们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4.
付广华 《桂海论丛》2007,23(6):84-87
民族观是一个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包括对民族本身的看法、民族问题产生原因的认识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及观点。文章通过仔细梳理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新桂系领导人的思想,认为新桂系政权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分为:“中华民族”观、“特种部族”观以及“民族同化”观。之所以呈现这一局面,乃是因为阶级、时势、学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全心全意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思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勤奋学习,与时俱进。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宗教学等有关民族问题的知识相结合,不断提高解决新时期民族问题的能力。三、把握主题,协调发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①。这一主题的确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为解决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方向,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两个共同”的时代内涵(一)“两个共同”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漫长的历…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末期,世界上出现了民族分离运动的倾向。先是前苏联解体后分裂成16个国家,紧接着南斯拉夫也分裂成几个国家。此后世界上民族分裂势力遍及欧亚、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影响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隐患也依然存在。极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与国际上反华势力相勾结,利用所谓的“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以及“民族和宗教问题”不断制造事端,企图达到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我国的恐怖组织“东突”也和境外的恐怖势力相勾结,接受“基地组织”和“车臣”恐怖组织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处理民族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两个共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民族工作上的生动实践,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理论创新的政治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标志着我们党对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习、领会、把握和实践好“两个共同”主题,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如何理解民族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民族问题是捐各民族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关系问题。1992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如何理解江总书记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提法根源于新旧政权交替之际,民族地区存在“国家—少数民族上层—少数民族群众”的统治结构;这一结构随着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完成,已经演变为“国家—公民”的模式;各族公民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并不存在单一少数民族公民的状况,因而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缺乏存在的客观依据.从地方自治理论上看, “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族”原是在“中华民族”意义上的“民族”(Nation)使用的,当它被误用到“少数民族”意义上的“民族”(Ethnic Group)问题时,自然会发生理论和实践难以自洽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民族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贾晔 《桂海论丛》2001,17(4):83-86
在党的民族政策正确指导下 ,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制度上保障了国内各民族实行彻底的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权 ,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进步和发展繁荣。然而 ,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诸如民族立法的利益定位问题 ;民族自治地方行使民族自治权难度很大 ,有“法”难依的现象 ;民族立法形式与内容“大而全”、“小而全” ,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不够突出 ;民族立法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族法制建设后劲不足等等 ,文章就此提出了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四个方面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民族意识与民族问题是两个在内涵和外延上有着显著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问题。弄清楚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民族意识和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概念界定所谓民族意识,就是民族自我意识和民族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其涵义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所属的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又叫民族自识性、认同性,有人直接称之为“归属感”;二是民族性格的社会意识,表现为人们对本民族生存、发展、权利、荣辱、得失、安危、利害等的认识、关切和维护,反映了民族性格的社会意义。民族  相似文献   

13.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学术研究中,必须要有历史维度。隋唐时期是多民族中国发展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时期,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了巨大发展,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同样在孕育中得到了发展。因为隋唐两朝开明的民族共同体思想与民族政策,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隋朝君臣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提出了“混一戎夏”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唐太宗等皇帝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形成了“天下一家”“华夷一家”的民族共同体思想,这些民族共同体思想就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以“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根本保证。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大多数国家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处理好民族问题历来是各国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民族问题处理不好的国家,发生骚乱、动荡,引起战争,甚至分裂的屡见不鲜。相比之下,我国处理…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正确解决,就没有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统一。”当今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无一不与民族宗教问题有关,90%的武装冲突都是由国内的民族、宗教纠纷而引发。由于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因而成为世界上多民族、多宗教国家中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最成功的国家。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五教俱全的大省,四川宗教对全国尤其是西南、西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民族宗教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我省的发展和稳定,而且还关系到全国的发展和稳定,高度…  相似文献   

16.
我和《思想战线》结识,算来已十易寒暑了。1981年秋,史学、民族学编辑何耀华君向我约稿。他说,你还不曾在我们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写一篇如何?言语间情真意切。在何君敦促下,我写成一篇题为《民族问题理论新探》(以下简称《新探》)的论文,《思想战线》1982年第一期给我发表了。是时,正值理论界拨乱反正。一些似是而非的极“左”认识都翻了个兜。我在《新探》中,对几个民族理论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例如在确认民族问题是革命问题一部分的论述中,同时指出民族问题也有自己的矛盾特殊性亦即相对独立性;又如,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当重新认识列宁关于“两个民族”、“两种民族文化”的论断。《新探》的第五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做好民族工作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从来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民族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怎样做好民族工作,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工作态度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只要我们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就会把事情办好。”“我们要使他们相信,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所谓文化,主要是指他们本民族的…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加强民族团结,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共同繁荣,是党和政府民族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江泽民同志1992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各民族干部群众中,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切实搞好这方面的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好民族工作中“桥”或“船”的问题。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说过:“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在民族问题上也是这样,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承认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但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据本国的社会、历史发展和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提出解决本国民族问题的具体纲领和具体政策,才能解决民族问题。正是这样,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反映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说到底是个经济发展问题。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上”。他同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地域的影响,发展起点的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呈现越拉越大的趋势,问题越来越多,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成为突出的政治问题。因此,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与全国的发展相适应,已是当务之急,是摆在各级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我认为必须立足于以下几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