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立 《黄埔》2009,(4):50-53
辜振甫大陆行 如果说“千岛湖事件”是偶发的,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也是暂时的;那么随后发生的李登辉访美,则是李登辉蓄谋已久的,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使台海一度出现了危机。此后,两岸关系僵持了3年之久。不过,由于海协会邀请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来大陆参访,两岸关系又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而随之中断的海协会、海基会“两会”之间的联系与商谈,也有了恢复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吴能远 《台声》2007,(10):20-22
两岸关系正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一方面,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动力在增强;另一方面,两岸政治时抗正激化,“法理台独”正对两岸关系构成严重的威胁。于时,面对两岸关系之未来,如何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之议再起。  相似文献   

3.
王毅 《两岸关系》2012,(6):41-42
尊敬的贾庆林主席,尊敬的曾永权副主席,同胞们、乡亲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海峡论坛诞生于两岸关系发生历史转折之际,前进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之上,见证了两岸关系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仅以人民交往为例,去年两岸居民相互往来已达到680万人次,创造了历史新高。现在,平均每天有近2万名大陆和台湾居民穿梭于海峡两岸。两岸交往已经深入到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关系着两岸每一位同胞的福祉。两岸关系风调雨顺,民众就能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两岸关系风高浪急,民众的生活和福祉就会受到冲击。两岸关系今天的成果,广大民众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两岸关系能否继续前进,每一位同胞都肩负着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4.
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一方面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就是两岸共同责任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是下一阶段两岸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两岸关系的发展,即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正确把握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关于对台工作指导方针的联系和发展,必须突出和平发展的主题;必须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必须遵循两岸关系的发展规律,统筹安排两岸关系中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6.
姚同发 《黄埔》2012,(3):72-74
他,20年间往返两岸100多次,差不多每两个月一次;他,主持中华两岸事务交流协会,20年问组织各类团队互访,最多时一年达二、三十个团;他,20年间参加过50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对两岸关系发展有着深刻的洞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誉其对两岸关系发展具“精准的预见力”。  相似文献   

7.
3月份,台湾民众以选票表达了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两岸民众对台湾地区新领导人马英九、萧万长上任后改善两岸关系、促进台海和平都抱有相当的期待。一是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异,国民党不支持“法理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二是国共两党交流建立的政治共识,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奠定了政治基础;三是民进党执政8年意识形态挂帅导致经济衰退的历史教训,使得国民党执政不得不更加重视两岸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人报告中指出,“希单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这是中共中央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的三大政治愿景与目标。  相似文献   

9.
1996年底,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担任会长的全国台湾研究会在北京召集了一次例行座谈会,就1996年一1997年的台湾形势和两岸关系作了回顾与展望,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部、对外经贸部、交通部、国家教委、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台联等单位研究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两岸关系形成僵局1996年,受1995年李登辉访美和1996年8月台当局收紧对大陆经贸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两岸关系在政治上处于统不了,独不了,和不了,打不了的僵持状况,两岸政治接触中断,协商管道也中断;经济关系也趋向停滞…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是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两岸关系虽然没有走出僵局,但影响两岸关系的内外因素有了不少积极性的变化,两岸关系在一系列内外积极因素的推动下趋向稳定,要求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增大。喜庆香港回归祖国统一迈开步继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后,中国人民满怀喜悦与自豪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盛事,开创了“一国两制”的新纪元,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步。1997年在中国政府和人民满怀信心迎接香港回归的形势下拉开帷幕;7月1日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举世瞩目c人们亲眼看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平和顺利;随着…  相似文献   

11.
周道 《台声》2013,(4):58-59
随着今年全国“两会”的结束,大陆新一代领导集体完成了接班,新政策纷纷出台,对台新政也初见端倪。综观十八人以来党和政府有关对台政策的论述,可以看出此次对台新政的主要特征:一是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保持对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三是更加明确表示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实现祖围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2.
刘红 《台声》2009,(9):38-39
在7月长沙国共第四届论坛举办之际。回顾一年多来的两岸关系,从政治基础上看.“九二共识”得到两岸确认;从政策要素上看,太陆提出两个“六点意见”;从两岸协商上看,两会实现三度“陈江会”;从交流台作上看,两岸“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取得的成就.正在影响着,推动着和平发展阔步向前。  相似文献   

13.
邰言 《黄埔》2009,(2):10-13
2008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转折年。去年年底继“陈江会”后,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达成了9项“共同建议”,大陆方面宣布了10项惠台措施;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两岸关系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海内外中华儿女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了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台海局势从高危期转化为和平发展期,顺乎时代潮流的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不稳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以往的20年中,两岸民间关系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两岸政治关系依然处于高度的不稳定状态,两岸民间关系发展的制度规则稀缺已然显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分析框架,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尝试研究两岸关系不稳态的制度因素。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第一,两岸关系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规则与制度创新;第二,两岸“民间性”制度创新模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第三,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制度创新,而全方位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建立“规则的规则”——确立“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6.
水青山 《台声》2009,(10):58-62
上期拙文写道,风雨过后是彩虹,是说那些自然或人为的因素成为过去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又会再现热潮。但后来的所发生的事情,却再为赴台旅游乃至整个两岸关系造成损害。 人们都说,两岸关系现在已进入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期;或者如国台办主任王毅所说,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民意主流。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才有了两岸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才有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开放,才有了“陆资入岛”,才让人们有了一个个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尽管1996年两岸关系一直处在低迷紧张的状态,但闽台两省间的经贸合作和各项交流却依然高潮迭起,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势头。吸引台资再现热潮1996年,两岸关系的低迷紧张给闽台经贸合作也蒙上了一层阴影。3月份军事演习期间在闽的一些台商思想顾虑较多,福建省有关部门对此反复向台商说明,不会以政治上的分歧影响两岸经济合作;无论两岸关系发生什么变化,台商在闽的合法权益都会受到保护。同时有关部门还适时推出一些优惠措施,现场受理台商投诉,解决台商提出的问题。由于工作做得及时,所以在两岸关系最紧张的这段时间福建没有一家台…  相似文献   

18.
吴宜 《两岸关系》2009,(1):20-22
2008年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转折与积极变化的关键年,两岸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年内,承认“九二共识”的国民党重新全面执政,岛内政局出现积极变化,台海局势迅速缓和。两岸把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展开良性互动,务实推进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互信逐步累积;全面“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贸民间交往愈发活跃。展望2009年,有利于两岸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将继续增长,两岸关系将进入大交流、大合作与大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杨毅周 《台声》2009,(9):29-30
当前,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新阶段.两岸关系突飞猛进.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然而,新时期的两岸关系也面龉着诸多的新挑战。两岸民众国家认同差异的持续扩大,就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贺 《统一论坛》2010,(1):20-22
回首2009年,在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新思维的指导下,两岸关系取得新的全面进展,为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容低估,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难以阻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