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晓沙 《台声》2008,(2):21-23
2008年1月12日,攸关台湾地区政党版图重划和未来政局走向的第七届“立委”选举揭晓。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岛内唯一“超级大党”,民进党遭受创党以来最严重的挫败。民进党败选后,党内也展开检讨,有责怪“小选区制”不利选情,有责怪“行政院新三宝”应负责。但怪来怪去,就是鲜少有人责怪陈水扁及其家人的贪腐。 据台湾媒体分析,技术性问题只是民进党败选的部分原因。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表示,这次选举结果表达了台湾社会对民进党的不满,首先是对民进党在统“独”议题上走冒进路线的不满;其次是对民进党执政8年无法给台湾带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不满。2008“立委”大选一役,说国民党打败了民进党,不错,但还不够准确。真正打败民进党的是其自已。  相似文献   

2.
吴宜 《统一论坛》2014,(1):36-38
2013年12月3日,“深绿天王”、年近七旬的游锡垫通过民进党党内初选,将参加2014年底的新北市市长选举。游锡堃是民进党创党元老,政治经历丰富,曾任省议员、宜兰县长、“总统府秘书长”、行政部门负责人、民进党主席等要职,在主席任内炮制了民进党“急独”的“正常国家决议文”而成为“深绿”代言人。  相似文献   

3.
张华 《两岸关系》2012,(12):18-20
11月21日,喧嚣已久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在争议中搬上台面,但却打开了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的潘多拉盒子。在“卡谢(长廷)”、“堵蔡(英文)”、“拉台独”的权谋布局下,委员会不仅内缩成一个凝聚民进党内两岸政策分歧的平台,还处处暴露出对大陆的敌对思维,也宣告外界寄望的民进党路线转型难产。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为了自己念兹在兹的2016年‘大选”,不惜以民进党的转型契机为赌注,恐怕最终受伤的还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4.
李伟 《统一论坛》2013,(4):46-48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相似文献   

5.
2014年5月25日,民进党主席选举结束,不出所料,前党主席蔡英文再次高票当选,第三次出任党主席,在民进党发展史上并不多见。当选之后,蔡英文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民进党在“七合一”选举中获胜,为两年后参加台湾大选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锦宏 《台声》2013,(11):39-40
9月26日,民进党举行第5场“华山会议”,具体讨论“如何解决两岸政治交流的失衡问题”。会议邀请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董事长赵春山、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所长童振源、“立委”段宜康、环球科技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所长谢敏捷、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郭正亮,及“中国事务委员会”咨询委员林浊水担任引言。此外,包括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新台湾国策智库”董事长吴荣义、台湾教授协会会长吕忠津等人与会。  相似文献   

7.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09,(11):15-16
继国民党召开“全代会”和马英九接任国民党主席之后,2009年10月18日下午,民进党在台北市敦化国中召开了第十三届第二次‘‘伞代会”。民进党‘‘全代会”的主题是要重新擦亮所谓“绿色执政,质量保证”这块招牌,为民进党提名的县市长选举参选人造势。半天“全代会”,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一通演讲,通过了一条公职候选人提名条例修正案,发表了一篇名为“不断进步的民主进步党”的“全代会宣言”,在岛内外的一片嘘声中匆匆举办又匆匆落幕。  相似文献   

8.
郑太男 《台声》2013,(6):41-42
“中国事务”向来是民进党难题,这征2012年岛内选举后,已是民进党内不能不承认之事。这题目已纠结于民进党的“家务”之中;民进党的“家务事”一日元解,如何处理“中国事务”可以说一定也无解。  相似文献   

9.
王昆义 《台声》2011,(6):41-42
民进党执政时前驻美代表、前“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在美国演讲时表示,如果民进党再执政,将以“澳门模式”取代“九二共识”来维持两岸协商。  相似文献   

10.
陈先才 《两岸关系》2012,(12):15-17
2012年,民进党仍然没有摆脱内外交困,在年初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失利,再次遭到重大挫败。苏贞昌在5月党主席选举如愿以偿,但得票率创下民进党主席选举以来的最低纪录。民进党在两岸政策方面有一些尝试,但由于仍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没有改变“逢中必反”的思维逻辑,大陆政策调整仍然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11.
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1月,民进党在岛内23个县市长选举中,出乎人们意料地获得了12席,在岛内这两项选举中首次以43.32%的得票率超过国民党。有人认为这是该党“地方包围中央”战略和“政治转型”的成功,也有人认为这对岛内政治生态的发展和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将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及中国的未来统一增加了不确定性。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演进1.“住民自决”阶段。在民进党成立初期并没有正式成文的大陆政策主张,只是在其于同年11月6日公布的该党纲领中提出“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决定”1987年10月13日,民进党第一届41次中常会正…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3,(2):39-39
1月21日,继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访问大陆后,又一位民进党重量级人物、前台南市市长许添财率团访问大陆。民进党重量级人物先后访问大陆,对于民进党进一步了解大陆,无疑会有帮助。过去民进党在“台独”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对大陆采取敌视、对抗、不相往来的态度,导致一些民进党籍人士对大陆的认识不足,也无法在了解大陆的前提下制定出令人满意的两岸政策,民进党确实需要对大陆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0,(6):7-7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5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连任党主席后,民进党随即宣布蔡英文将带职参选新北市长、秘书长苏嘉全参选大台中市长。蔡英文下午邀集前陈水扁当局“行政院长”苏贞昌、高雄市长陈菊、党籍民意代表赖清德和苏嘉全共同研商“五都”选战的相关情势。  相似文献   

14.
吴宜 《两岸关系》2006,(9):11-12
7月22日至23日,深陷弊案风暴的民进党召开了十二届一次全体党员代表大会。此次会议虽然通过了解散派系、“廉政条例”等具有“改革”意味的提案,但却没能对导致民进党堕落的根源展开切实的反省,其重头戏仍是党内权力核心改组的激烈争斗。民进党不但难以凭借此次会议摆脱弊案泥淖、提振党内士气,反而将因再次丧失改革转型的机会而使危机进一步加深。反省无力改革错乱民进党此次“全代会”的主轴是“诚实面对、勇敢承担”,但全党上下却未能在此次大会中,展现改革反省的勇气和魄力,深刻检讨导致民进党上台6年来执政无能、贪污腐败的根源。避重…  相似文献   

15.
冷波 《两岸关系》2009,(3):13-14
2月8日,民进党召开临时中常会,讨论目前形势,并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宣示将2009年确定为“社会运动年”,结合民间力量加强对马英九当局施政的“监督制衡”,推动“全民保台运动”,团结内部、连接民间,全力打赢年底县市长选战。目前看,民进党想以此赢得县市长选举、止住持续下跌势头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陈星 《台声》2009,(10):24-25
莫拉克台风给台湾带来重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在马团队正为救灾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民进党又展开了政治突袭。8月26日,高雄市长陈菊、嘉义县长陈明文、屏东县副县长钟佳滨等台湾南部民进党县市长,召开记者会,宣布所谓达赖“愿访台为灾民祈福”的消息。随后,台北行政当局在经过了紧急商讨后,马英九拍板决定同意让达赖以“宗教领袖”身份赴台参加法会。在邀请达赖“访台”事件的背后,显示了民进党精于政治算计与政治斗争的性格。  相似文献   

17.
论民进党之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进党甫一执政,即陷入困局。民进党之危机乃是全面性、结构性之危机。危机非仅表现在贪渎弊案丛生,尤其因意识形态挂帅导致执政无能,其结果,台湾发展实际的需要与民进党维持政权选举的需要,构成了民进党执政无法调和的矛盾。台湾社会蓝绿对抗的选民结构,国民党的软弱无能和外部美日的支持,维持了民进党的生存空间,但也制约着民进党难以反省,因而看不出民进党有能力解决危机。民进党倘走向更加激进的“台独”方向,路必将愈走愈窄。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12至14日,全国第9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祖大陆和台港澳及海外的学者共130余人与会。笔者躬逢其盛,并重点参加了一个小组的讨论,聆听了各方学者的发言,现就台湾民进党执政后的两岸关系发表一点感言。 台湾“变天”后的基本态势 3月 18日的大选,主政台湾 50余年的国民党败选,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以仅占39.3%的选票而胜选上台。台湾“变大”了! 民进党上台后,鉴于占60.7%的选民并未投自己的票,缺乏强势民意,因而不得不放下身段,多说好话。尤其是对岛内外都十分关注的海峡两岸关系,更…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元旦,蔡英文在其个人网页上发表题为《反省再出发,期许一个全新的2014》的文章。蔡英文表示,民进党在新的一年里,要好好反省和思索,该为台湾及台湾民众做些什么。她认为,民进党要在两个方面做出抉择,一方面是如何处理民进党与所谓“公民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否要改变既有的“政治惯习”。蔡英文指出,民进党必须在2014年“要有彻底的改变”,否则结果便是“等着被这个社会淘汰”。姑且不论蔡英文此文的政治动机所在,就呼吁民进党应“彻底改变”字面意义来看,不可讳言,从政党政治发展角度着眼,对民进党长远利益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然而,蔡英文似乎只谈到问题的表面,依旧没有触及本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5月25日,新一届民进党主席改选结果出炉,蔡英文以超过九成的得票率顺利当选。这主要是强劲的竞争对手苏贞昌主动退选造成的。但这并不代表蔡英文拿下党魁便可“独步”党内,相反只是延迟了其与苏贞昌的“决战时刻”。未来,蔡英文不仅将持续遭遇苏贞昌的挑战,还将接手苏贞昌留下的棘手摊子,民进党的面貌仍难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