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辛亥革命元勋石醉六(1880-1948年),又名石陶均,字玉峰。1880年3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新邵县潭府乡大树村(原属邵阳县和安乡)。清末炮兵科举人。先后师从江建霞和梁启超,并留学日本、美国、德国。曾任广西讲武堂学生队队长兼战术教官,汉阳革命军督战指挥官,云南护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日内瓦裁军会议中国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黄埔军校长沙分校校长,他是黄兴、  相似文献   

2.
耿道庸 《黄埔》2011,(3):31
我是1944年3月投考中央军校(即黄埔军校)六分校的,尽管文化测试第一名,但因身高不够未能报上名,便被安置到六分校练习营当兵;6月入军预班二期一队受入伍生训练;9月随六分校撤到桂西南;1945年初到大榕山区囤兵训练;4月升入该校二十期通讯兵队继续学习。抗战胜利后,各分校撤消合并为成都本校,我又于1946年初重新考入该校二十一期就读。  相似文献   

3.
卜穗文 《黄埔》2010,(2):41-43
三、武汉分校在黄埔军校4所分校中,以武汉分校规模最大、名誉最著。1926年1月,北伐战争开始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黄埔军校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9月29日,军校教育长方鼎英致电蒋介石:“现在我方局面进展,粤东偏处一隅,招致人才不易,似宜及时于武汉或长沙开设分校,一面为扩充之准备,一面为延揽人才之方法,关系颇为重要。”10月1O日,北伐军攻克武汉。  相似文献   

4.
长沙分校     
《黄埔》2019,(3)
<正>黄埔军校在长沙先后两次办分校,即北伐时期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和抗战时期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由于这两个长沙分校没有渊源关系,故分述于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一、历史沿革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成国民革命军兴师北伐,黄埔师生大多数投身其中。一路上,北伐军长驱直进,势如破竹。7月11日,唐生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占领长沙。蒋介石感到形势大好,但深感军事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5.
《黄埔》2020,(2):4-20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成立于1934年12月,是由龙云主办的讨逆军第10路军总指挥部军官教导团改组而来的。1938年3月,昆明分校奉令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1945年10月,第五分校奉令裁撤。一、历史沿革昆明分校前身为创建于1909年8月28日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当时,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36镇(师),其中第19镇建于云南。官兵总计为10900人。  相似文献   

6.
《黄埔》2009,(5):23-24
杨俊达,土家族,原籍湘西吉首,1929年出生于长沙,黄埔二十三期生。1949年11月军校毕业后,于同年12月25日随全校师生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学习。解放后曾参加地质队在西北祁连山进行寻找镜铁矿的勘探,1958年4月回原籍安排在长沙轴承厂工作,1985年退休。  相似文献   

7.
卜穗文 《黄埔》2010,(1):43-45
黄埔军校建校之初校舍不足,在黄埔岛内设平岗分校、蝴蝶岗分校,在广州市内设省分校,但这些分校纯属移驻学生分区上课,并无专门的分校组织结构,实际上不是分校,仍旧由本校直接管理。随着国民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黄埔军校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陆续建立4个分校,即潮州分校、南宁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宁分校,又称第一分校或广西分校,武汉分校又称第二分校,长沙分校又称第三分校。  相似文献   

8.
《黄埔》2007,(2):39-39
黄埔军校之设立分校,始于第一次东征时的潮州分校。1925年3月,校军东征抵潮汕后,为随同出发之第二期学生补习功课乃筹设潮州分校。旋学生返校,分校亦结束。同年11月12日,潮州分校复校,开始招收学生和入伍生700余人,12月23日上课。1926年6月1日,一期348名学员毕业,与本校三期学生同等待遇。入伍生升学,至1926年12月毕业380名,与本校第四期学生同等待遇。该分校遂解散。  相似文献   

9.
正武冈分校原称武汉分校,初创于1927年,旋即停办,继于1929年复行成立,至1932年归并南京本校。1936年1月,复由陆军整理处军官教导团改组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钱大钧为分校教育长。1938年春由湖北武昌迁往湖南邵阳,后迁武冈,再迁湖南会同。分校学生由第十四期开学(1938年2月)起,至十八期毕业(1944年3月28日)止,共计训练11个总队(第十四期第五总队;第十五期第八总队;第十六期第八、十九总队;第十七期第六、七、廿一、廿七总队;第十八期第七、十二、十三总队),毕业学生13804人。另设战术研究班、军官训练班、技术训练班、军官高等教  相似文献   

10.
农七师高级中学于2000年8月1日在原石河子大学奎屯分校、兵团教育学院校址上成立。学校占地7600亩,校园面积682亩,校舍面积近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0%,经过五年高起点、高标准的艰苦创业,学校以崭新面貌矗立在边城奎屯的奎屯河畔。她从小到大、由创建之初10个班400多名学生发展到44个班2200名学生。由最初36个教师发展到现  相似文献   

11.
吴建民  吴冰心 《黄埔》2011,(6):42-43
常熟登陆战父亲吴亚夫1930年5月于黄埔军校一分校四期步科毕业后,被分配到陆军第五军五十八师三四七团二营六连任排长。1937年8月10日,五十八师接到上级命令,从武汉赶赴淞沪前线。8月12日下午3时,五十八师分乘6艘大型货轮,在常熟县海港边登陆。父亲时年29岁,担任三四七团二营第五连连长。  相似文献   

12.
我原是黄埔军校六分校十九期学生(日本投降后,六分校奉令撤销,我考入成都本校,毕业于二十期步兵科),校址在桂林郊外的李家村。那里山青水秀,相思江水碧波荡漾、清澈如镜,蜿蜒曲折环绕于整片营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军校山水甲阳朔”的美称。1944年,衡阳会战的炮声打响。由于形势所需,六分校全体官兵、学生奉军训部命令:开赴龙虎关对日作战,进行实战训练。龙虎关位于湖南与广西交界处,是保卫广西的第一道防线,海拔1200米左右,山势险要,是敌我必争的军事要冲。当时这里是第九战区与第四战区的交界线,形成“两不管”的狭长地带…  相似文献   

13.
马祝忠 《黄埔》2012,(2):48-49
1925年间,当时主政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派人到广州黄埔军校参观学习,然后参照黄埔军校的办学模式和训练内容,于1926年5月在南宁东郊(今星湖路大板二区一带)开办南宁军校。1937年日军入侵南宁,南宁军校只得搬迁到桂林郊外的李家村,并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即黄埔军校六分校,开办了第十四期二十期。  相似文献   

14.
陈予欢 《黄埔》2012,(4):54-57
张治中将军是与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是中国国民党军政高层“八大金刚”中唯一留居祖国大陆者,同时又是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层中没与中共交过战的“和平将军”。其在黄埔军校从第一期开始历任总队长、教育长、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务委员会委员,曾任武汉分校、长沙分校主要负责人,是黄埔建校十年时印行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史》(十卷本)的主持编纂者与出版人。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7,(3)
<正>南宁分校的前身是1926年5月在广西陆军讲武学堂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1938年初,南宁分校迁至桂林,并奉令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1945年底,第六分校奉令裁撤。一、历史沿革由于黄埔军校"所造人才仍不敷分配",统治广西的新桂系军阀,按国民政府军委会的旨意,参照广州黄埔军校的做法,在旧桂系广西陆军讲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记者 《黄埔》2014,(2):61-70
正记者:黄埔军校是什么时候开始创办分校的?共办了多少所分校?陈宇:1924年8月,黄埔军校增建校舍于黄埔长洲岛上平岗、蝴蝶岗和海军学校旧址等一带,时称为"分校",这是黄埔军校最早有"分校"之称谓。11月27日,黄埔军校在广州北较场原湘军讲武堂旧址成立陆军军官学校分校,简称省分校。次日,黄埔军校第2期工兵队学生曾由黄埔岛迁往此分校受训。12月底,军校共产党人秘密组织"火星社",省分校正式成立。1925年1月4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7,(2)
<正>潮州分校成立(一)简况1925年3月,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粤军第7旅、第2师,以及第1师之一部,第一次东征进占潮州之后,为给随同出发的军校第2期学生补习课程起见,筹设潮州分校。旋因故奉命返校,分校亦同时结束。及至第二次东征复定潮汕,才又将潮州分校恢复。1925年11月12日,分校开始招收学生队与入伍生,以第3师及独立第2师下级干部编组之。12月10日,校长蒋介石任命第1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3,(12):6-7
(2013年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24日至25日在南京举行。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省委委员79名,候补委员14名。省纪委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部分省党代会代表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9,(4)
正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开办于1933年8月18日,主要是施行本校学员的"转地"教育,即专为调训国民党军队中行伍军官而设。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紧逼中原,洛阳分校迁至陕西汉中,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直至1944年12月裁撤并入第九分校。一、洛阳分校(1933.8—1937.11)  相似文献   

20.
蔡嘉仁 《黄埔》2006,(4):30-31
我原是黄埔军校六分校十九期学生(日本投降后,六分校奉令撤销,我考入成都本校,毕业于二十期步兵科),校址在桂林郊外的李家村。那里山青水秀,相思江水碧波荡漾、清澈如镜,蜿蜒曲折环绕于整片营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军校山水甲阳朔”的美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