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晓明 《黄埔》2014,(1):94-95
1925年10月30日,东征军在双头取得大捷。这次大捷是第二次东征以来国民革命军所获得的又一个重大胜利,它迅速扭转了因蒋介石、谭曙卿在华阳军事失利造成的不利局面,并基本歼灭了陈炯明叛军的主力,为进军潮、汕,统一广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贾晓明 《黄埔》2013,(1):80-81
1925年10月1日,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出师举行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党军取得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后,由于旋即迅速回师广州以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没有乘胜消灭陈炯明的叛军残部,致使其中一部分逃往福建南部、江西南部等地,并得到当地军阀的支持,由此获得了喘息和复苏的机会。而东征军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急于扩充自己的实力,  相似文献   

3.
贾晓明 《黄埔》2012,(6):76-77
1925年9月20日,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同时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广东省主席兼军事厅长、国民党中央军事部长)接受蒋介石的建议,于当天深夜在陈铭枢的护送下,离开广州去上海,其所部粤军彻底被国民革命军缴械、整编。  相似文献   

4.
1909年,清政府由四川调遣新练陆军一协进藏。至1912年底,入藏川军在清王朝覆灭的动乱中被迫全部撤出西藏。清末川军入藏有诸多背景,既有清中央加强在藏地位、遏止英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观原因,也有全国范围内以新军替代绿营,尽快使在藏英军撤出的客观需要。川军进藏后对巩固国防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辛亥民元之际,川军在袍哥控制下出现了严重失误,犯下了一定的罪行,对当时西藏局势的动荡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蒋介石作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袖,在用人之道上,有着五湖四海与黄埔浙江、放手使用与越级指挥、依法用人与帝王之术的区别。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最终的命运毛泽东讲五湖四海,蒋介石搞黄埔浙江毛泽东的五湖四海用人原则在王稼祥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194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王稼祥因为没有得到半数  相似文献   

6.
陈予欢 《黄埔》2013,(1):48-50
抗战偏安,借重一期据史载,1936年处于抗日战争临战状态的国民革命军,最高军事当局通过各种途径,扩编、整编和设置编制了十数个陆军步兵师,处于军事成长期和机遇期的第一期生,在此期间得以出任多个新编陆军师的主官。从批量不小的第一期生出任师长这一状况观察,  相似文献   

7.
正黄埔军校创办不久,即投入到捍卫革命政权的战斗中去。1925年2月,军校教官、学生和教导团3000余人,与粤军联合组成右翼军,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校军在淡水之战和棉湖血战中,大显神威,其爱国爱民、勇猛果敢、团结奋斗的黄埔精神赢得了各方的瞩目和交口称赞。1925年10月,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作为主力第二次出发东征,冒着弹雨强攻惠州,  相似文献   

8.
1934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局长专线电话突然骤响。局长何云少将拿起听筒。电话那边传来纯正的浙江口音:你是何云先生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对方郑重地告诉何云,他是南京总统府侍从室的.并说何云被蒋委员长选中,须尽快到  相似文献   

9.
贾晓明 《黄埔》2013,(6):80-81
1925年10月27日,进军途中的东征军在华阳镇和陈炯明叛军激战。战后蒋介石曾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大关键,其重要性不下于棉湖之役。”  相似文献   

10.
贾晓明 《黄埔》2013,(3):76-77
1925年10月14日,广东国民政府组织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东征军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攻克了号称"固若金汤"的惠州城,取得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第一个辉煌胜利。第二次东征军1925年10月1日从广州向东江地区进发,主要以国民革命军第一、第二军为骨干,并将其编成三个纵队:第一纵队以何应钦为纵队长,兵力1.5万人,任中路,是这次东征的主力;第二纵队以李济深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以逼蒋  相似文献   

12.
王丰 《同舟共进》2009,(5):54-57
作为家乡子弟兵护卫蒋介石20年之久的侍卫长王世和,外人鲜有知晓。他对蒋忠心耿耿,却不可避免地卷入蒋家内部恩怨,触犯了宋美龄并最终获罪于"太子"蒋经国,在对老主人的想念中凄然离世……  相似文献   

13.
贾晓明 《黄埔》2014,(3):86-87
1925年11月7日,蒋介石率领东征军克复广东境内陈炯明叛军盘踞的最后一个据点饶平,这标志着广东革命政权彻底统一了广东全省。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0,(11):89-89
##正##1945年8月28日,在毛泽东一行抵达重庆的当晚,蒋介石在林园官邸为毛泽东举行了欢迎宴会。蒋介石一身戎装,毛泽东一身朴素的中山装,他们缓缓走向对方,紧紧握手,这一刻也成为历史上两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握手。中国政坛上代表着不同阶级的两大政党的领袖,两个老对手相聚了,他们频频举杯,互祝健康,共庆抗战胜利。《大公报》为此发表社论说,毛泽东、蒋介石于国家大胜之日,一旦重新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或许是这第一次的握手,或许说是两个老对手之间的英雄相惜,重庆谈判的43天中,蒋介石7次宴请毛泽东,而这7次宴请也大多是在林园。1945年8月中下旬,毛泽东接受美苏两国领导人的敦劝,及蒋介石  相似文献   

15.
人民解放军1958年炮击金门,是第二次台海危机的重大事件。炮击前,蒋介石做好了应战准备,且试图以此为契机,实施军事"反攻复国"的战略。炮击时,美国力促金门守军撤退,以造成"两个中国"。蒋介石反对从金门撤军,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事实上与毛泽东遥相呼应,使台海问题继续停留于"国共内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孙曙 《新东方》2000,(4):40-40
1950年11月13日,重庆市镇反委员会成立,市军管会主任张霖之、军管会公安部长刘明辉任正副主任,领导全市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2月首都南京失守后,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对日军事抵抗,蒋介石针对全面抗战以来,尤其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中军队暴露出来的各种弱点和缺陷,在对军队的一系列讲话、训词和指示中反复阐明民族精神、抗战精神以及各种纪律,组织和指导将官训练班、军官训练团的教育和训练,并在军队幕僚制度、激励制度和抚恤制度等军队现代化制度建设方面付出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政府军将领和士兵的军事素质及作战能力,为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及以后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45年年初,周恩来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成为1945年8月蒋、毛重庆谈判的先声。谈判中,蒋介石和周恩来发生直接冲突。蒋严厉批周,周强硬反驳,愤而离开重庆,返回延安。  相似文献   

19.
吴亚明 《黄埔》2007,(4):56-57
暗夜的一把无名火,烧得蒋介石的“草山行馆”只剩断壁残垣,到现在真相不明,人们在关心此事后续发展的同时,也关心起蒋介石遍布台湾各地的其它30多处官邸和行馆的现况来。想当初,这些官邸和行馆都是民众禁足的神秘之处,但是岁月不拘,风云变幻,如今蒋介石的这些官邸和行馆,有的成了观光景点,有的成了饭店,有的则成了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