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政党制度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政党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是否能够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阐明了作为执政的共产党与作为参政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逻辑必然性,为新时期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墙"制度是英美等国综合性金融机构防范不同业务线之间利益冲突和内幕交易的一剂良方."中国墙"制度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只能减少内幕交易,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违法行为,还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合.我们不应当对"中国墙"制度过于苛刻,作为一种管制内幕交易的自律机制,它是成功的,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深入贯彻实施"从严治警"的方针,必须以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制度安排要重视制度设计,要狠抓制度落实,要加强自律教育.  相似文献   

4.
再识“责任”与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责任制度是经济法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法学界论证经济法是否为独立法律部门的重要依据.法律责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与其他社会责任分离、责任逻辑的完善、责任方式的基本定型等过程,这使得部分学者按传统法律部门作为划分标准,否认经济法责任的存在,进而否认经济法为独立法律部门.按社会活动领域和法律调整宗旨的标准划分法律部门,责任方式并非划分法律部门的绝对标准.经济法具有独特调整方法,其责任制度的精髓集中于"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经济法责任不仅在不同程度上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方式而形成独特的责任制度,而且将责任制度前置于主体制度,增强经济责任制,形成其鲜明的调整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面对当今世界政治多元化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冲击与影响下,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多样化发展趋势的深刻变化环境中,作为中国政治制度之一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如何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变化,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在坚持中如何进一步完善其自身的制度设计则显得更为重要了。而在《重新发现制度:政治学的组织基础》一书中,詹姆斯·G·马奇和约翰·奥尔森针对制度设计如何使政治制度成为一个实现民主的工具,依据对"人民主权"理论的不同理解归纳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即"聚合式政治制度"和"整合式政治制度",也许"聚合式政治制度"和"整合式政治制度"这两种制度设计的区别对评价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以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建立了行政拘留折抵罚款制度,该制度作为中国古代赎刑制度的发展,作为短期自由刑易科罚金制度的引入,体现了人文关怀,发扬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并符合公平观念和相对平等观念.该制度设计弥补了行政拘留存在的缺陷和弊端.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种政治实践和制度形式,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但作为一个政治概念,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由两项具体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组成的.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涵,有利于充分认识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独创价值,有利于推进这一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开发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8.
请求权作为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在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因标准不同,分类各不相同,是否均可为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争论严重。为使诉讼时效制度这一时间规范具备可操作性,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应然模式可设计为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和特定条件下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三类。  相似文献   

9.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是否应当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理论界存在争议,司法实践中做法不一.我国<民法通则>采纳胜诉权消灭主义,故在<民法通则>框架下,人民法院判案应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但由于此种主动审查制度存在诸多弊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民事诉讼时效规定>引进了抗辩权发生主义,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不应主动适用诉讼时效之规定进行裁判.这实际上是对两种不同诉讼时效制度进行嫁接,其法律功效是胜诉权绝对消灭转变为胜诉权相时消灭,从而彰显了"唤醒和督促睡眠中的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的法律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一、刺史制度的演变政治学原理认为,分权制衡的各方天然具有反制衡的离心倾向,问题的关键在于:制衡的机制是否具有调节这种矛盾运动的能力。我们研究刺史制度,就是要通过考察它的演变历程,探究刺史在制衡地方权力方面的制度设计得失。1.刺史与监御史的制度比较。刺史制度是从监御史制度发展而来的。从形式上说,它们都是中央派员监察地方的巡视制度,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作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监御史和刺史都不是地方官员,而是分属于御史大夫和丞相两个不同系统,由中央垂直派遣和管理的官吏,任务是监察地方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