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根本不做笔记;有部分学生的笔记是在书本上从头到尾画横线;部分学生将老师板书照抄下来,一字不缺。我觉得这样的“笔记”作用不大。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提高学习效率呢?第一,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堂“骨架”笔记(专用的学习笔记本或者直接记在课本上)。这类笔记一般比较简洁、精炼。笔记纲要如果做好了,学生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更能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利于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而且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政治知识的脉络。第二,在做“骨架”的同时,应筛选比较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面听讲,一面作笔记。每人一本政治课堂笔记,每堂课必记。我觉得此法有“五利”:(1) 利于抓住每课、框、题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句,把握要领,使学生易于宏观把握教材,头脑中有一条“脉络”,从而加深对教材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用怎样的方法更适于这一原则的落实呢?这是亟待我们政治课教师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在老教师们的帮助下,我上了一次研究课,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索。课程的内容是北师大编的实验教材初一年级的《公民》第四课第四框:“珍惜劳动成果”。这一框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既要说明道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  相似文献   

4.
高二《思想政治》第六、七、八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它要求我们采取某种特殊的形式进行教学。笔者作了些尝试,现“记事”于后,请老师们批评指正。在第六课的教学中,搞了两次辩论。第一次的辩题是:“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的”。前一课时,我用30分钟左右讲完了第一节第一框题的内容(重点讲“人的社会性”的第三个含义,和“社会性是人的根本的属性”),余下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划分正方反方之后,围绕辩题阅读第二框题的内容。后一课时,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辩论,只用半节课时间,另半节课时间由我做小结。两个班的辩论情形…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设计先声夺人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开头,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打开了殿堂的大门,引导学生竞相登堂入室。在哲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链接文学作品,设置一些诗歌、散文等文学情境,导入新课,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拨动其思维之弦,为新课讲解定下基调。例如,在教学“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框时,如果直接讲矛盾的含义,就很抽象深奥,学生不易接受,这样做会陷入空洞的说教。在导入新课时,可引用现代诗人艾青的《光的赞歌》一诗: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  相似文献   

6.
新活实贯     
在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的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我追求四个字:新、活、实、贯。“新”,每一课,每一框,每至每一课时,我都力求采取和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第二课时,三个框题我就采取了三种教学方法。《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主要采用讲述法,《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及其相互关系》则要学生自学,要求写出提纲,最后请一个勇于发言的学生当”老师”,将本框内容讲一遍。《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则采取讨论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方法,学生觉得新鲜、实用。“活”,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灵活使用教材教参,二是灵活运用备课本。教材教参是我们教学的基本依据,但决不应被教材教参束缚了我们的手脚,要灵活运用。如,第一课中的《科学的先进的人生观》一框和第四课中的“共产主义是最科学的理想”问题,我提出一个极为简单而学生又不真正懂得的问  相似文献   

7.
课堂前五分钟,教师根据上堂课讲的主要内容,出一两道题让学生做,要求他们用专门的“课堂作业本”扼要回答,然后立即收上。每次课堂作业教师都要逐一批改,成绩纳入平时成绩”一栏。这样做,对思想政治课教并有“四利”。一、利于督促学生果外巩固复习,及时掌握内容要点。因思想政治课课时较少,学生课堂接触教材时间也少,教课堂作业可促使学生课外多识记、多温习。二、利于学生课堂“温故知新”。答题的过程就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为学新内容作“奠基”。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外复习情况,避免了通过单个提问来了解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简要说明黑板画在政治课课堂上实现模象直观方面的作用。我在讲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关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观点时,学生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从意识的内容来讲,它是物质的反映,即我们可以在外部物质世界中找到我们头脑中产生的一切意识的被反映者;那么,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关于“鬼”和“神”的观念,也是一种意识,唯心主义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提高认识即指导学生在收看“新闻联播”时,不要把它单纯作为一件可有可无的差事去应付,而应当把它当作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去接受;作为一条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扩充信息、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去重视,当作一堂重要的时事政治、国情教育课去认真收看。只有认识提高了,学生才会变不想看为想看,变被动地看为主动地看,才能在收看后大有收获。作好笔记即指导学生在收看“新闻联播”时,对有关重点内容、针对性强的材料作好笔记。作笔记时应把握:一、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每天一记。二、弄清节目内容,如党和政府的重大会议、重大决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  相似文献   

10.
上课铃响了,我提醒自己今天一定少讲些,留点时间给学生做作业。因为我这人好“表现”自己,旁征博引,高谈阔论,总想多举些例子使学生加深理解,结果作业本中的纸条却日渐增多———“老师,政治课作业请让我们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太多,我们课余时间完不成”……绝不能弃民心于不顾,违背“减负”宗旨,我又一次提醒自己,快步跨入了教室。今天的内容正好比较少。学生明确了“人的一生中,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人生难免有挫折后”,重点是理解造成挫折的因素。我在黑板上写下标题,后面缀上标号1、2、3、4……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造成挫折的因素。孩子…  相似文献   

11.
龙鸣 《青年论坛》2003,(1):113-116
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即通过“两课”教学 ,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有明显效果。为了实施素质教育 ,“两课”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 ,挖掘课堂潜力 ,拓展课堂空间 ,利用课堂调查、课堂设计、学生试讲和记笔记等方法 ,关注教育的广泛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全面性、注重教育的实践性 ,增强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喜闻乐道的事。教材中有很多例证,可以让学生复述出来。然后再结合教材的观点,把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应事例说出来。讲故事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第一步。二、“说”自己的做法。思想政治课中有许多内容要求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去实践。比如,如何战胜挫折,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等。到底他们做得怎么样?如何反馈?其重要的方法就是叫他们亲口说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叙述能力。三、“说”主要内容。每次学完一个新内容,如学完一课或一个框题后,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把主要内容说出来,既培养学生的逻…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所谓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还应落实到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本文仅从个人的教学实践中,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以求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各位同仁更为成熟的经验。一、处理好讲授内容与教材的关系——原则是“若即若离、有详有略”历年来,经常听到学员对某些课程的课堂教学,提出种种意见。除了某些特殊性的问题外,共性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反映某些老师的讲课是“照本宣科”,老师不讲我们也可以看懂,这样的讲课纯属浪费时间;另一种反映则是说某某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与教科书完全脱节,我…  相似文献   

14.
初一新编教材《公民》第二课的第二框题是“正确认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它的内容比较枯燥,必须要讲一番大道理。对于这样的问题,弄不好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为了把这一内容教好,我便在“活”字上下功夫,尽量把干巴巴的理论讲得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提高学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与上一框家庭消费的内容一脉相承,着重向学生阐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这是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简洁,同时因为篇幅,教材在表述某些内容时,由于前已有述,往往采用简略的办法概而括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就必须引导学生回过头去阅读与此相关的表述,此谓“好马要吃回头草”。比如:高二《哲学常识·上册》在“正确对待矛盾”这一框题中有这么一段表述:“……因为事物的两点和我们观察事物的两点论,在哲学上具有广泛的意义。不论自然界、社会和人们思维领域,都是普遍适用的,我们决不能把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乱套在一切事物上。不能把两点论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教材PllZ)…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初二教材有关法的内容有两大板块,即“国家与法律”板块和“公民与法律”板块。第六课处于第一板块。它是专门针对青少年设置的,因而在“国家与法律”板块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这框在第六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承接第一框内容,又和第三框“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一起为第四框学习做好知识准备,是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它与其他三框内容共同构成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的体系。2.教学目标的确定。认知目标: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及其主要内容。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堂我们该关注什么?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教师的教学计划?是教材的内容还是学生的发展?是压抑学生的个性还是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我在教学初二《保护消费者权益》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是以“小明旅游中遇到的消费问题”为线索来展开课堂教学的。在简单导入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旅游过?你碰到过什么问题吗?”这下子课堂“开了锅”:生1:坐汽车,半路上想小便,司机不停车。(老师与同学都笑了)生2:在旅游点买牛角梳,结果是塑料做的。(老师:噢,假冒伪劣)生3:吃饭时,一碗鱼不新鲜。大家吵起来了,后来换…  相似文献   

19.
给定资料 1.“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参与民主生活”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二框。本框承接上一框“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确认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基础上,认识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是实现其民主权利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途径。本框包含两目内容,第一目“行使民主权利”分析了公民参与的含义和意义,公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实践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