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维秋 《党政论坛》2011,(20):20-20
自从今年年初以来,不少阿拉伯国家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政治和社会大动荡,并导致了一些国家政局更迭。这场大动荡如此突如其来,让人始料不及。人们不得不深入探索,引起这场大动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站在不同的视角,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一年多来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世界各经济体的协同抗击下已经逐渐减弱了它的杀伤力。现在,虽然这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但是世界上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走出这场危机之后的世界经济格局问题。可以预见,在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中,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全面改革是全新的事业。这个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革命和一般意义上的改革的全新事业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同志对这场改革特点的本质揭示,对于顺利地推进改革是至关紧要的。革命性的变革是全面改革的根本特点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2页)这样对全面改革根本特点的概括,就是说:第一,这场改革的性质和方向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改革。这场改革尽管在广度、力度上是极为…  相似文献   

4.
微波炉品牌“生死战”胜败难料●张朝祥国内微波炉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格兰仕在这场争夺战中风头十足,今年以来一直保持着50—60%的市场占有率。但是格兰仕人并不兴奋,“老实说,我个人的看法很悲观,这场市场争夺战我们打得很苦,胜数并不大。”广东格兰仕集团...  相似文献   

5.
珍贵的纪念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赴朝作战50周年纪念日,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缅怀已牺牲或去世的志愿军指战员。本刊特邀亲历这场战争的老战士、曾任志愿军副参谋长的王政柱同志,根据耳闻目睹的事实,对我们回忆50年前的这场战争,讲述中国人民志愿 军取得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元华 《党政论坛》2008,(23):38-39
去年8月,当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场危机会引发如此深重的全面危机,也没有想到会对经济产生如此深远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对这场危机进行重新思考和再认识。这次次贷引起危机不仅是信用的破裂,更是美国金融机构赤裸裸的欺诈,是市场过度发展后隐藏问题的外露。从全球经济来看,这场危机是金融全球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去年7月从东南亚开始的金融动荡逐渐扩展、蔓延成如今的全球性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是这场全球性危机的一个发展阶段,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去年新兴工业国爆发金融危机,对转轨经济国家构成威胁,俄罗斯因经济空虚,成为这场危机的直接受害者。外国投资者控制着俄罗...  相似文献   

8.
中英关于香港选举的谈判为何达不成协议?何汉12月15日,港英当局在中英两国政府还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悍然将有关香港1994/1995年选举安排的部分立法草案提交香港立法局讨论,单方面采取立法行动,从而导致这场谈判的终止。那么,为什么这场谈判达不成协议...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又遭金融动荡打击●本刊特约记者乐绍延东京专电最近,日本金融界动荡剧烈,破产频频。在这场金融风波中,就连雄踞日本证券界四巨头之一的山一证券公司也在劫难逃,不得不于11月24日正式向大藏省提出“自主停业”申请,敲响了这场金融动荡最重的一锤。山一证...  相似文献   

10.
读书时间     
《侨园》2014,(7):7-7
推介词:对于120年前的中国人而言,甲午年无疑是灾难之年、耻辱之年。但是,这场灾难究竟因何而起、国人又该从何处雪耻。却是百年前乃至现在都值得深思的大问题。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甲午的惨败正好从反面印证了这一至理名言。本书以洋务运动及明治维新为切入口,用比较的方法透析甲午前后的中日恩怨纠葛,以大格局的眼光,在历史的长镜头中,聚焦当年的这场中日国运之战。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5,(19)
永远铭记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整整50年了。50年前德、意、日发动的这场世界大战,其规模是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造成的民族牺牲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这场浩劫使人类社会的进步推迟了许多年。半个世纪过去了,...  相似文献   

12.
《理论视野》2013,(10):88-88
光明网10月19日发表王传军的文章指出,全球瞩目的美国财政预算僵局10月16日以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最后时刻妥协暂告段落,停摆了16天的联邦政府重新开张,债务上限也暂获提升。尽管多数美国民众及舆论认为,这次政府停摆的主要责任在共和党,众议院议长博纳也坦承“输了这场斗争”,但这场“政治闹剧”导致的政府停摆却对美国政治制度、经济复苏以及全球领导能力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在这些影响面前,没人是真正的赢家。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8,(19)
权威人士谈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编者按: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场革命的核心是数字化信息革命。其区别于以往信息革命的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作为这场革命的五大核...  相似文献   

14.
程致平 《求知》2000,(4):32-34
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事业中,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者、组织者的各级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关系到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15.
谢敬 《理论视野》2010,(12):56-57
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的反右派运动距今已经五十余年了。关于这场斗争的教训,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些谈话说的非常明白。他说“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实际上违背了八大路线,这一‘左’,直到1976年,时间之长,差不多整整20年”。近年来,随着对“左”的错误反思的深入,党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比如,对这场政治斗争,以前不仅说“严重地扩大化”了,  相似文献   

16.
郑万耕 《民主》2009,(8):42-45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明再一次涌进国门.中西文化问题又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议题。于是,也随即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在这场文化热中.还有一个热中之热,就是“周易热”。然而,使它发热的原因,却不是正常的学术研究。正常的《周易》研究反而受到了严重干扰。这场“周易热”不仅误导了舆论,毒害了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前,神州大地开展了一场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讨论,这就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场大讨论为我们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在这场大讨论中,中央党校有一份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篇著名的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发表在(理论动态)上,第二天再公开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现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沈宝祥教授,从1977年6月起就在胡耀邦同志指导下参与筹办《理论动态),先后任(理论…  相似文献   

18.
靳萱 《民主》2008,(6):4-6
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到处可见不惧危难、忠于职守、身先士卒的领导干部,这其中包括许多民主党派成员。在这场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他们挺身而出、科学指挥、顾全大局,用行动诠释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全新涵义。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进成都市委会主委傅勇林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钱平广 《党政论坛》2010,(10):34-34
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本质上是一场围绕权力的争夺战,在这场仿佛声势浩大的权力争夺中,纠缠了至少三个层次的次级争斗。  相似文献   

20.
1978年5月11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文)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文章一发表,立@叼D起I各方面的强烈反响,逐步发展成为一场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现实价值极大和历史意义深远的席卷神州大地的大讨论、大争论。20年过去了,今天回忆这场十分激烈的大讨论,深感讨论开展之艰难,成果来之不易,影响之深远。一这场大讨论是胡耀邦同志通过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动的,并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冲破巨大压力逐步开展起来的。《理论动态》是胡耀邦同志调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