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贤》2012,(7):5-6
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一方面,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给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革命性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工业化运动起源于欧洲,更贴切地说起源于英国。自彼时起,人类社会正式开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巨大转型。马克思在谈到工业革命及其主导者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时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正是因为这种生产力的革命,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一跃进入世界强国俱乐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论述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同时,曾以大量篇幅称颂“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陈岗 《当代贵州》2010,(21):25-25
<正>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改革开放14年,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抓住时机,加快发展的结果。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更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步子必须加快。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本世纪由于人类社会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经济发展进入了全面高速增长的时期,在不到一百年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所有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摘     
《红旗文稿》2013,(18):40-41
李忠杰:两种社会制度的长短优劣资本主义在其动力机制上有多大的长处,在对应的平衡机制上,就同时存在着致命的弱点。社会主义就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出现的,它的优越性在于提出了优于资本主义的平衡机制。就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来说,为什么资本主义如马克思所说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往深层次上说,实际上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人类共同生活在已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星球上。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后,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经济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8年所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海陆交通的发达,不仅破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内部的封建割剧状态,而且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从此,“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这是使资本主义在它统治的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过去任何历史时代生产力总量还要多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也高得多。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为什么改革开放会有这么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李忠杰 《党建》2021,(7):12-23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经受了一个又一个考验,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征程中,我们党坚持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这一伟大跨越,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相似文献   

11.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这一指示,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辩证统一起来,揭示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原理与社会革命原理既对立,又统一。按照生产力原理,无论有没有人的自觉努力,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演进都会发生;而按照社会革命原理,没有人的自觉努力,它就不会发生。这两个原理通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合力原理统一于唯物史观。在这种对立统一中,生产力原理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唯物史观体系的重心位置。社会革命原理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从属于生产力原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讲发展马克思主义,但究竟应该怎样来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搞清楚。邓小平同志于1989年在一次谈话中说:“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要认识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正本清源,弄清其本来意义;还要立足当代,洞察一百多年世界发生的大变革,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状况。 一、马克思主义之本源──生产力首位论 马克思主义之本源就是其根本原理,是观察客观世界的出发点。而要探寻马克思主义之本源,应从  相似文献   

14.
对于《前线》恢复刊名五周年,特别是这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具有高级理论形态的科学论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是根本出发点。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这一运动的起点。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停止消费,从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所以生产力总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着的。生产力的这种变化和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并迟早要发生社会变革。社会革命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在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不断革命论与革命转变论。列宁在俄国缔造了实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模式,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实现非资本主义前途,指明了方向。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提供的理论、模式和指明的方向,仅仅为中国实现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描绘了大致的轮廓,要把这个转变变为现实,还要由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的实际进行独立的理论创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创造。这个创造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转变论升华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伟大创造者。  相似文献   

16.
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其创造的一个个历史丰碑背后,一定有伟大的精神丰碑矗立其间。在由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构成的长河中,"红船精神"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无疑是它的源头。一百年前,泱泱秀水上的那一叶红船承载着信念和梦想起航;一百年后,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仍以奋斗姿态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一)正当人们历述改革开放历程、回首 20多年辉煌、感受一代伟人邓小平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 20世纪已经走过, 21世纪已悄然降临。在 21世纪,邓小平理论会发生怎样的作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对 21世纪有什么期待 ?这是我们在世纪交替之际研究邓小平理论时不能不思考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些问题,还是让我们回顾一下 20世纪的历史,并从中寻找 21世纪中华民族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趋势。   (二) 20世纪是一个辉煌的世纪,同时又是充满激荡的世纪。在这一百年中,除了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革命中内含着生产力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1980年4月,在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1](P311)在这里,邓小平指明了两种意义上的革命:一种是阶级斗争意义上的革命;一种是生产力意义上的革命.前一种革命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经常所讲的社会革命,这种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然后依靠政权力量变革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以便将社会生产力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事实确实如此,经过一百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历史成就,不仅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而且使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贫困,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如今的中国人,只要努力就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不需要像老一辈人那样漂洋过海去寻梦。今天如果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中国人对国家发展的感受,他们都会自豪地说,中国现在处于最好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从超越资本主义文明这一着眼点出发的,在他看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以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构建起一个全面超越资本主义的崭新文明,中国不仅要在生产力水平上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要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文明中人剥削人、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社会不公正,以及颓废堕落的精神现象.这里必须纠正一个错误的印象,就是以为毛泽东历来都不注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强调搞阶级斗争.事实上,建国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毛泽东都高度注意改变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强调党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确立为全社会的根本任务.即便是搞“大跃进”运动,毛泽东的出发点也是期望借此在经济发展上找到一条赶超西方国家的捷径.无论是反“反冒进”、还是提出“超英赶美”等不切实际的口号,尽管实际上导致了经济建设灾难性后果,但同时恰恰表露了毛泽东在中国生产力发展上赶超西方的急切心理,表露了毛泽东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