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志龙 《今日广西》2014,(10):12-13
核心提示:从“民告官、立案难”到“民告官、不怕难”,再到“民告官、可胜诉”,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百姓通过法律手段起诉政府的案件明显增多,传统文化中“民不敢告官”的历史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2.
张莹 《民主与法制》2007,(7X):16-19
古语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要为民解难;谪乡野,要替君分忧。随着“民告官”案件的增多,作为行政诉讼中的两个重要主体,如何保障实现诉讼过程中的平等,推动依法行政。在当下,亟需一种“非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魏顺光 《求索》2014,(4):159-163
考察巴县档案发现,清代中期发生了大量“藉坟滋讼”案件。该现象表明,懦家提倡的“无讼”主张可能同现实生活之问存在一定距离,至少到了清代中期社会,“无讼”或许更多表现为观念层面上的一种理想追求。此种追求会被官府贯彻到司法实践之中,官府在处理案件的策略上仍然是以“息讼”为主要目的。然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和诉讼文化的影响,普通民众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他们对于诉讼并非畏惧。尽管从“藉坟滋讼”现象很难得出清代社会的诉讼风气就是“健讼”的结论,然而,之前学界一直认为清代民众受“氏讼”和“畏讼”观念的影响而惧怕打官司的论点应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赵仁昌  陈超 《中国人大》2010,(21):42-42
"行政诉讼"通俗的说就是"民告官"。随着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该类案件呈逐步增多的趋势。但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由于官民地位的特殊性,往往容易出现官民诉讼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影响了案件的审理质量。近年来,龙口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入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监督行政诉讼案件工作的有效机制,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5.
优秀法官宋鱼水对法律、对普通老百姓“打官司”有许多独到的理解,然而给笔者触动最大的,是挂在她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让老百姓把话说完。”法官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只有悉心倾听诉讼当事人的陈述,才有可能搞清楚案件的事实,从而做出公正判决。宋法官之所以能赢得“辩法析理,胜败皆服”之美誉,一个高明之处,就在于不论是谁,不管他的表述多么的罗嗦,她总是微笑着耐心倾听,让当事人把话说完。以致一次开庭后,一位说话不批得要领的老者感慨万分地对她说“: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你尊重我,我信任你。”让老百姓把说完,不仅是工作…  相似文献   

6.
"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案件审判流程一般是怎么样的?法院的事情怎么这么复杂?"相信对很多第一次打官司的人来说,都有这样的疑惑或怨言。再加上法院诉讼程序环节多的固有特性,当事人参与诉讼少不了要多次来法院"一站一站跑"。如何破解难题,化繁为简?泉州法院的回答是创新诉讼服务平台,让群众享受一体化、一站式、家门口的全流程标准化服务。泉州被称为"民办特区",民营  相似文献   

7.
民告官却不见官,说轻了是一种不尊重法律、不尊重百姓,恃权自傲、以强凌弱的霸道作风:说重一点,则是对法律的藐视和践踏。宁夏自治区高院对100起民告官案件的随机抽查显示,行政首长出庭参加诉讼的比率为零,出庭的不是律师就是办公室主任。  相似文献   

8.
陈海 《政策》2002,(3):27-28
这一事件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基于这几年来,全国众多“民告官”的案件中,作为被告方的政府法定代表人几乎从来不会亲自出庭的现实。据统计,亲自出庭的政府法定代表人在全国不超过千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又被称为“民告官”。曾几何时,“民告官”在百姓的心中是不得以而为之的“讨说法”,随着法制进程的推进,行政诉讼法实施10年的今天,“民告官”已不再是新闻。据统计,1990年至1999年北京市法院行政审判庭共受理行政一审案件3632件,呈逐年上升趋势。1993年前案件类型主要涉及土地、治安、拆迁等行政管理领域,到1999年,行政案件涉及专利、商标、土地矿产资源、外商投资、药品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反不正当竞争、城市规划、教育和新闻出版等近60余种,几乎涉及所有的行政管理领域和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0.
民告官,这个在封建时代被视为“自找罪受”的“叛逆”举动,在今天的法治社会中早已司空见惯。但是,当政府成为被告时,庭审中却常常是只见“民”不见“官”。如何破解“告官不见官”的难题?浙江省一些地方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1.
在地处荆山山脉的保康县,随着公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民告官的案件逐年增多。近两年,该县行政机关却陷入了"一打官司就输,一当被告就败"的被动局面。经过1998年全县开展依法治县扎实有效的工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终于走出了屡屡败诉的窘境。"民告官"何以"官"败居多保康县人民法院1996年受理的44件行政诉讼案件中43件是行政机关处罚错误;1997年受理的81件行政诉讼案件全部以行政机关败诉而告终。人们不禁要问,"民告官"何以"官"屡屡败诉?从该县1996、1997两年发生的125件行政诉讼案件来看,因执法者执法程序不规范而导致行政诉讼败诉的占70%。对这些案件的处理,行政机关一般都能做到对被处罚人的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正确,但差错往往就出现在有的环  相似文献   

12.
一部名叫《秋菊打官司》的影片去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在国内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见本刊1993年第1期相关文章)。这部第一次以“民告官”为主题的影片讲述的是一名叫秋菊的农村妇女,因丈夫被村长殴打致伤而四处告状。为了坚持要“有个说法”,她甚至要状告公安机关,选择了中国百姓通常视为畏途的举动——“民告官”。身怀六甲的秋菊往来奔波于公安机关与法院之间。她那纯朴、刚强的性格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人们在感叹之余,忍不住会问:在中国,“民告  相似文献   

13.
百姓怕打官司,早有耳闻。在近日京、沪、苏三地法官与学者共同参加的人民法庭建设论坛上,专家提供的一份权威调查再次告诉我们,目前老百姓打官司主要有三怕:一怕费时又费力。一场官司一审得半年,有的又要上诉,还要二审,甚至申诉后还要再审,官司了结得一两年,且还要应付开庭,弄得心力交瘁;二怕白判。官司赢了,但如果判决内容得不到执行,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三怕诉讼成本高。“赢了官司输了钱”目前法院诉讼费是按争议金额收取,案件受理费、诉讼保全、反诉、上诉、鉴定、执行等均需要预交费用,当事人还要支付一定的交通费、调查取证费、文…  相似文献   

14.
周立民 《半月谈》2005,(3):58-60
为了讨回当地县政府欠的29万元吃喝招待费。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农民张子海1996年开始踏上了漫漫的诉讼、信访之路。8年多来。他被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个法官屡屡欺诈.还遭到区检察院反贪局领导的横加勒索。为了支付上百次去北京和合肥上访、打官司的费用,他全家债台高筑。个人几乎走上了绝路。阜阳市中院这名法官目前已被阜阳市纪委双规。即将进入司法程序。安徽省人大一位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此案暴露出的农民诉讼、上访之难让人痛心。司法系统个别道德败坏工作人员的行径令人发指.必须抓住类似的典型案件一查到底。“立法为公、执政为民”才能落到实处。张子海这位敦厚得有些木讷的农民。一边流泪一边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辛酸经历:  相似文献   

15.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最近出租汽车司机邵先生把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告上了法庭。今年7月,邵先生向运管局申请个体出租车运营被否定,邵先生以运管局违反行政许可法没有组织听证、否定依据违法等理由提起诉讼。这起“民告官”的官司与以往不同的是,百姓以行政许可法为据起诉,反映了百姓在关注实体的同时更意识到程序公正的重要性,反映了法律意识的提高。 近年来,“民告官”逐渐增多,且胜诉率不断提高。来自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信息显示,今年 1月至9月,全国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 政诉讼中遭遇的地方干预与阻力,…  相似文献   

16.
人民法院是国家重要的司法部门,具有较强的法治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如果法院各项工作不能全面协调发展,就必然影响到审判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而影响到上海发展的大局。市二中院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牢牢树立司法为民意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给法院带来的各类商事诉讼案件日渐增多的状况。据统计市二中院去年共受理商事案件1299件,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判决是司法公正最直观的反映;也有人说,裁判文书是照见法官道德灵魂的明镜;更有人说,裁判文书说理能挽救当事人于绝望的深渊。行政诉讼作为“民告官”的诉讼类型,不难想象,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把政府告上公堂,作出这个决定何等不易。输了官司,不管他所以为的不公是否真的存在,“官官相护”的疑虑恐始终纠缠着他。靠什么减轻甚至打消他的疑心或者偏见,让他不至于对整个社会正义产生绝望?  相似文献   

18.
胜诉与败诉     
在诉讼活动中,无论是诉讼中的原告方还是被告方,都十分看重一个“胜”字。准备起诉的人首先要考虑的是“我能不能胜诉?胜诉的把握有多大?如果不能胜诉或没有多大把握,我就不起诉而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对于被诉的人则在考虑“他起诉了,我不能让他胜诉”、甚至是“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行”。总之,无论什么样的诉讼,当事人选择它的前提,一般都事先考虑必须维护胜诉的“尊严”。再一个表现就是,一旦面对公权力,则一般人又走到另一面,即“和公家打官司我胜诉把握不大”,因为“我惹不起他们”。为什么呢?因为一旦遇到的是代表公权力一方的起诉,如…  相似文献   

19.
我省农村法律服务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民不愿意打官司,即使打官司也很少请律师。村民遇到纠纷一般愿意采取私了或由村委会调解的方式.而很少选择诉讼方式。村民不愿意打官司.其主要原因:一是诉讼成本太高。据我们调查.农村派出法庭根本不按标准收费,如法库县某镇法庭对一个不涉及财产的离婚案就收600元诉讼费,而按照击律规定,此类案件诉讼费仅为30至50元。  相似文献   

20.
郭玲 《小康》2018,(30)
正遵循着"网上案件网上审"的原则,互联网法院将时空打破,让打官司变得像"网购"一样方便,与此同时,中国的三大互联网法院也正积极探索创制"依法治网"的新规则。足不出户,坐在家中或办公室里,就可以完成申请立案、提交证据、参加庭审等众多诉讼环节。打官司就像"网购"一样方便,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已经成为现实。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为《规定》)公布并施行,对互联网法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