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余翔  李红  罗玲 《学理论》2012,(26):209-210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的道德水平也显得参差不齐.近年来,作弊这一有违学校规章的不诚信行为在大学校园里愈演愈烈.在高校学生的诚信缺失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时,大学生首先需要加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将其内化为自我坚定的信念,从容减少考试作弊.高校也应从诚信制度建设方面来减少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同时提倡以预防为主,惩戒为辅的理念来指导行为.  相似文献   

2.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的有利或有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是现实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活动。那么,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在各种道德关系中,又起着倡导和示范的作用。他们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进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也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道德风尚。因此,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实施一定形式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这方面的监督,一般说来,都不是强制性的。因为崇高的境界和行为往往是  相似文献   

3.
考试作弊被习惯地视为一种违反道德的行为,主要依靠道德规范及为数不多的行政规章进行规制.然而,用道德和规章来制约诸如"枪手"现象这样的严重作弊行为,其现实效果很不理想.实际上,"枪手"现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超出了道德规制的范畴,法律规制"枪手"现象已成为一种必要,而"枪手"现象的泛滥也为<考试法>介入考试领域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2)
近年来,学生因为考试作弊拿不到学位证而怒告母校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人们对该问题的激烈讨论。为何作弊就拿不到自己本该得到的学位证?是否应将学术道德纳入学位授予的标准?关于作弊与学位证的矛盾只是学生与高校矛盾的一个典型表现。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纷繁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如学籍管理、户口等问题。要处理好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学术道德纳入学位授予的标准,使考试作弊是否应授予学位证问题有法可依。同时各大高校要始终贯彻依法治校的方针,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减少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法律纠纷,实现学生与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思燕 《学理论》2012,(35):243-244,262
在新形势下,学生从网络、电视等信息平台中获得许多不良的资讯,导致学生的作弊思想越来越复杂化,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学生考试作弊,不仅严重损害了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还不利于学生的诚信建设。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兴的办学体,其学生考试作弊有其特点和成因。新形势下学生考试作弊的思想教育的工作对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导工作;考试过程加强管理,尤其是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6.
道德行为的选择是人们道德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联结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中间环节。研究道德选择自身的发生及其规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行为是有理性的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人类的行为总是在思想动机和主观意志支配下进行的,它与动物的活动相比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目的性与方向性。人能运用理智和经验作出判断,预见行为后果,选择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在他们身上,集中彰显了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和主体意识,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但是,诚信道德危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凸显,如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严重,制造虚假履历,恶意拖欠学费,上网使用不真实的个人资料,以及对学校规章制度的不合作态度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19年的实践,使中国大众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评价及修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评价业已发生的道德价值观念革命,指导、调整国民的利益关系,校正、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引导公众道德价值观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这是实践给新时期道德建设提出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倡导“进取互利”道德原则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剂良方。“进取互利”原则,指的是人们在实现自身利益过程中,其行为以不损害他人或社会集体利益为前提。这一原则的核心,一方面强调通过进取型行为给社会带来益处,推动…  相似文献   

9.
耿坚 《党政论坛》2020,(5):34-36
道德意识规范共产党员的道德行为,具有传承性。学习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丰富新时代共产党员道德意识的内涵:责任、使命、纪律和修身等,促进党员在新时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0.
考试作为学校检验教学质量、体现教学水平、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考试,学校可以对老师、学生一个阶段的教学和学习做一个相对合理的评估.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大家都知道的"秘密",考试没有任何公正公平性可言,同时考试的意义被完全抛弃.因此,针对大学生作弊现象提出一些管理建议,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作弊之风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诚实守信是"无用的别称"?上海市社科院最近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吃亏.上海市社科院青少所做过的另一项调查显示,部分青少年在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时,过于强调实惠实用,导致道德界限的模糊不清.在对待考试作弊的问题上,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要能考得好成绩就可以"或"无所谓",23.8%的学生承认"如果其他人作弊,我可能也会跟着作弊".  相似文献   

12.
胡济林 《学理论》2009,(29):86-87
考试作弊令人深恶痛绝,它严重影响了考风考纪,败坏学风和校风,也从根本上违背了国家人才培养的初衷。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汤小红 《学理论》2010,(19):235-237
考试是测度和甄别人的各方面个体差异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检测、量才、选拔和激励等多方面的功效。考试作弊作为考试行为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对考试方法的消极否定,对教育功能的直接破坏。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存在偷看、代考、夹带、暗示、换卷、传递等多种形式和合谋型、个人准备型、临场起意型等几种类型,并呈现出范围普遍化、动机公开化、人员复杂化、行为群体化、手段现代化等多种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一是领导干部道德评价的依据。要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做出正确评价,就必须科学确定道德评价的主要依据,人们通常是从领导干部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效果两个方面来对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违纪的势头明显上升,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笔者根据江苏省教委提供的材料归纳出,目前高校学生违纪主要是以下这样一些情况: 1、因考试作弊而受处分者最为突出 近四、五年内大学生考试作弊一直是违纪的主要方面,一般占违纪受处分总数的50%左右,而且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通过调查,考试作弊一般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平时对进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指望考试作弊,蒙混过关,混张毕业文凭了事。第二种是少数性格内向并且原有的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生态道德教育是时代赋予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生态道德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态道德水平整体状况良好;他们对生态和生态道德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深入、生态道德意识正在觉醒但危机感缺乏、生态道德情感较强但容易产生波动、生态道德行为有所自律但主动性不够,基于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拓展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播渠道、强化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激发生态道德实践的主动性、加强生态道德行为引导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企业伦理标准是个体行为伦理标准在企业中的应用.事实上,个体行为道德标准应用于企业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道德行为标准经历了从义务论、功利论两种重要的一元道德理论到道德相对论,再到对话伦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道德习惯是指后天逐渐养成的与道德行为方式有关的习惯,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练习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道德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道德习惯是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关键环节,道德体验是领导干部道德习惯养成的情感诱因,道德强化是领导干部道德习惯养成的外部导向,道德自律是领导干部道德习惯养成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是领导干部道德原则和规范在领导干 部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领导干部的一系列行为中能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其构成要素包括领导干部道德 认知、领导干部道德情感、领导干部道德意志和领导干部道德行为。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转换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公务员道德行为约束这个问题上 ,道德“原罪”说始终是其形而上学的基础 ;国会和政府的道德法案是公务员道德行为约束的工具 ;宪法是公务员道德行为约束的保障。美国公务员道德行为约束的根本力量源于美国人民。美国公务员道德行为的约束比较成功地巩固了美国政治制度 ,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