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为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解决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而适时提出的。社会管理尽管是多元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但政府依然是管理的直接负责人。完善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格局,必须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加速转型,公共部门在实际的社会管理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根源性弊端,即内部多元主义倾向。这种内部的多元主义不仅表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制度运行的矛盾,同时也表现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裂化,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无序竞争。因此,扬弃和超越这种内部多元主义的困扰,建构一种服务型的、整体性的新型政府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3.
刘占虎 《唯实》2011,(11):69-71
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步兴起,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与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或政府管理,而与当代中国发展指向"强政府、强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则应是政府与社会间伙伴式的多元治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呼唤源自社会本身的自我管理,它与源自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管理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之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体制,必须牢牢把握社会转型向度,积极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理性看待公民社会,充分发掘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潜能;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借助网络舆情拓展社会治理新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社会管理方式呈现出明显的运动式治理的特征,这一方式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自身存在着许多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治理的社会基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治理方式必然要从运动式管理走向常态化治理.为此,必须建立多元互动模式,形成常态化治理的多元治理体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常态化治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完善常态化治理的追责机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常态化治理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5.
李博 《实事求是》2016,(4):55-58
在市场经济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日益信息化、虚拟化,社会结构正在向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多元并存的网状形态演进,而政府仍然以旧有的政府主宰、垄断社会的方式进行管理,效率低下、模式落后。政府管理要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就必须进行管理的创新。本文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管理创新的本质及其影响政府产出的基本函数变量,据此提出了政府管理创新的模式、路径及其实施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社会管理绩效考评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效能的有效工具,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性手段,是优化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对整个社会管理创新全局起到方向性、引领性的作用。阜新市对社会管理绩效考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但其在发展运行的进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从广泛汲取多方精华、完善社会指标体系、培育多元考评主体、优化绩效考评流程、有效运用考评成果、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等几个方面去寻求解决之法。  相似文献   

7.
阮雪梅  杨毅  沈晓辉 《世纪桥》2014,(12):77-78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当前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社合作互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转变职能、鼓励和培育新型社会治理主体的一种新型方式。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将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转让给社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引导在社会治理中的有序运作,形成社会多元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当前西部多民族地区较为突出的社会稳定问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其成因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社会转型的推进、城市化的双重效应、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精神文化的塑造.要实现西部多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应着力于发展以保障民生的社会建设、塑造"善治"的政府管理、发挥少数民族社会精英的作用、塑造多元统一的新型民族文化、依法严格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了突发危机事件的频发期。在新时代社会多元、意识多元和信息多元的背景下,政府对危机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传播效能和成功程度,都会招致公众的审视,影响政府的威信和在公众中的形象。那么,怎样在危机管理中有效进行危机信息的传播,及时控制社会因危机而产生的恐慌动荡情绪,做好与民众的沟通,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和政府公信力,成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危机管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治理理论的出现为避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社会管理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向社会治理转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为此,应从管理到治理重塑政府理念,从一元到多元构建治理网络,从纵向到多向再造权力流程,从失范到规范完善治理法律,从而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民营经济的发展给政府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挑战.及早地预见和正视这些挑战,有利于我们未雨绸缪,沉着应对,从而促进民营经济、政府管理和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向政府传统的管理意识提出了挑战,要求政府强化纳税人意识、公共性意识、法治观念和行政效率观念.  相似文献   

1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引入社会多元竞争机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主导下的新加坡社区建设: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后,新加坡伴随看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宏观引导、资金支持和统筹规划紧密结合,同时政府鼓励非政府组织(NGO)积极参与,政府与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多元、和谐、文明社区的发展.作为后发达国家的代表,其现代化道路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建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良好社会预期是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问题多、社会矛盾多、综合风险多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等客观现实,使社会预期管理难度加大、任务加重。基于当前社会预期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特征,政府应肩负起主导社会预期管理的职责,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基础设施和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预期管理,有效提升社会预期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层政府是社会管理的直接负责者,社区是社会管理的落脚点,二者之间的互动决定基层社会管理的成效。本文以“苏南”苏州太仓的“政社互动”模式和“苏北”淮安的“助保工程”基层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为例,探讨多元协作这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理解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体制:一个角度和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管理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对公民社会领域的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进行规范和协调的管理过程.社会管理的主体要实现对社会管理客体的管理,必须借助一定的社会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此,要明确政府的"社会本位"和治理理念是社会管理过程的根本理念;树立政府主导思想,主动承担社会管理职责,强化管理职能;强调政府管理以公共服务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以培养公民参与和志愿精神,保障和促进公民社会向独立、自主、自治的方面发展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面临治理环境的重大变化,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由经济建设者向公共治理者转型,由行政管制者向公共服务者回归,由理性逐利者向公正协调者转变。在社会管理中要转变政府角色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多元共治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创造的良好机遇时,我们也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发展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能及早地预见和正视这些挑战,沉着应对,就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政府管理和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与发展.事实上,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出挑战,要求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信息服务能力、市场监管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20.
曾小龙  胡武贤 《求实》2008,(1):55-57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同一来源地的农民工长期居住在某一特定区域,形成同乡聚居现象.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农民工同乡聚居给社会管理带来了隐患,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冲突.本文就"同乡村"管理难题提出了"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治理方略,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跨地区联席会议互动机制、解决农民工的现实困难和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