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贾,西汉初期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史学家,以敢言善辩著称。《汉书·高帝纪下》云:“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这《新语》,对文帝、景帝时期清明政治的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反腐之策,也有独到之处。一、依法尊道陆贾历经战国动荡与秦之暴政,加之在刘邦夺取和巩  相似文献   

2.
邹远修 《理论学刊》2002,(4):118-118
儒学在战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显学” ,然而到了秦朝 ,伴随着秦始皇“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文化专制政策的实行 ,特别是“焚书坑儒”惨剧的发生 ,儒学几遭灭顶之灾。秦传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代之而兴。这位“马上公”也极不好儒 ,“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在关系到新王朝能否“逆取”而“顺守”的历史关键时刻 ,陆贾挺身而出劝说刘邦 ,使之转变了对儒学的态度。陆贾尊儒是从改变刘邦对儒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西汉著名的辩才和谋士陆贾李邦云陆贾,西汉时任甘太中大夫。虽名不见经传,但在刘邦死后,吕雉专权的过程中为维护刘氏天下立过汗马功劳。其辩才和谋略,今世人刮目相看。本文正是基于此,引述一段帝后之争的史实,以现陆贾的名士风采。──将相和的牵线者。刘邦死后,少...  相似文献   

4.
《江淮》2011,(8):16-17
世间万物中,人才最宝贵。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刘邦建汉称帝,曾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酒过数巡,刘邦踌躇满志,问道:"为何我能得天下,项羽却失天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邦笑道:"在我看来,得失的原因主要在于用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兵,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此三人为当世人杰,我能量才重用,所以我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使用,所以为我所灭。"看来刘邦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的这句话,很大程度上道出了人类历史的一个秘密——单纯依靠武力统治、而忽视意识形态的力量,很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此类似,汉初名臣陆贾曾劝诫汉高祖刘邦:可以马上打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统治国家不能单靠武力,还必须仰仗思想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正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的庆功宴上发话说,大家实话实说,我为何能得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天下?部下回答不得要领,刘邦干脆点破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这番话,后来就成为"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最好注脚。但是,这里说的还只是"得人才"的功利  相似文献   

7.
正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在《四书或问》一书中,曾引用过北宋理学家吕希哲的一句话:"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意思是说,天下最难以把持的就是人的内心,而天下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人的欲望。这句话出自北宋教育家、官员吕希哲告诫皇帝的一段话:"臣窃闻孔子曰‘操则存,  相似文献   

8.
淡泊为怀     
黄起健在《今日海南》2007年第12期撰文指出,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被古人称为天下明君贤主之首,许由是传说中的高人隐士。尧辞让的可不是小官位,而是要把天下都让给许由。许由接着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  相似文献   

9.
正据《明史杂俎》记载,在一次朝会上,明太祖朱元璋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天下何人最快活?"大臣们的回答其说不一。有的回答"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回答"金榜题名者快活",有的"富甲天下者快活",等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朱元璋坐  相似文献   

10.
<正>《手敕太子文》是汉高祖刘邦病危时写给长子刘盈的一封敕书,以父亲和帝王的身份,临终向儿子谆谆告诫:要读书、要用贤、要治理好天下。这封敕书在历代帝王敕书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也是一篇很好的家训。刘邦在敕书中写道:"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刘邦称自己当年不爱读书,是因秦始皇禁书,自己也就觉得读书无用了。后来终于明白读书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2月,浙江绍兴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辑出版了《血脉深情忆总理》一书。书内收有绍兴周尚麟的一篇文章《回忆敬爱的周总理》。文中说:我10岁时(清宣统三年)的3月底,下午从尚德学堂放学回来,母亲对我说:"七少爷回来了。今天由王家(指王子余先生家。王子余是周恩来的堂姑父)派人送来的。"我问:"七少爷是啥人?"母亲说:"他是攀龙公公的孙子,比你大四岁,属狗的,住在二妈家  相似文献   

12.
九方皋相马《列子·说符》有一则故事十分生动、令人深省,不妨简述如下: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儿孙辈中有没有可以帮我寻求千里马的?"伯乐回答:"良马可以从它的形貌和筋骨上加以考察。但天下最好的马,论判的方法却似有似无,很难直观地把握。这种马奔跑不扬起灰尘,  相似文献   

13.
正面对无时不在的"金钱诱惑",必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明史·杂俎》记载,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各抒己见,有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连连摇头。后来一个大臣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皆愕然。朱元璋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要知敬畏、存戒惧、守  相似文献   

14.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下看来,此话有几种解读。一是书好,精典《论语》,读半部就足够治天下了。二是人很,能干的治政者,不需要读整部《论语》也可以治天下。无论哪种理解,都符合中国人的性格:偷懒取巧,各取所需,有了“半桶水”,便来治学、治政、治事。而今,读《论语》的人渐次少了,借“西学”图强倒是共识。不过,某些人对有益的“西学”常常也是截取一半,便装扮为“西学”先知“、接轨”专家,大有匡扶时政治理天下之气概。套用那句古话,就是半部“西学”哄天下。关于废除贪官死刑的争议,近来沸沸扬扬。先有专家建议废除对经济罪犯的…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张庆善教授曾应邀到卓琳家,看到书房里有个书橱全部是《红楼梦》方面的书,特感亲切,好奇地问:"您这儿有这么多红学的书,是小平同志喜欢《红楼梦》吗?"  相似文献   

16.
近日翻阅唐诗,读到林宽《歌风台》“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的诗句,颇有一番感慨。自古以来,人们常说骑马打天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林宽却一背俗念,另有见地,发出了“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的感叹。  相似文献   

17.
100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可谓"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湖南青年毛泽东呐喊:"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李达、董必武、王尽美...  相似文献   

18.
《刘墉传》中有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跟刘墉说:"朕今年45岁,属马的,你呢?"刘墉垂手说:"臣也45岁,属驴的。"乾隆感到惊奇,又问:"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  相似文献   

19.
高斌 《前线》2016,(12)
正【引用】"自知者英,自胜者雄。"——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子曰:"我未见勇者。"或曰贺若弼。子曰:"弼也戾,焉得勇?"李密问英雄。子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问勇。子曰:"必也义乎?"——《中说·周公篇》【原文释义】文中子说:"我还没有见过勇敢的人。"有的人说贺若弼(隋朝著名将领,以武猛而闻名)。文中子说:"贺若弼也就是凶暴点,哪里称得上是勇呢?"  相似文献   

20.
哲学家问儿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儿子想了想回答说:"放羊。"哲学家很不高兴,但还是耐着性子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放羊的人最多,既然别人都去放羊,那就证明放羊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