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命回忆     
母亲是一个命苦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点。因为在儿时的记忆里,我就经常拿母亲和村里的其他女人相比较:别人在树荫下纳凉的时候,母亲却头顶着草帽在地里干活;别人还在黎明的梦乡酣睡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去山下的小溪挑水去了,可以说母亲挑水的扁担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响,是村里最苦难的旋律。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年轻时不仅人长得美,而且拾掇得清爽、体面,每次出门都是打扮得干干净净,说话也是轻声细语,村里的小孩都叫母亲"漂亮妈妈",我们兄弟八人觉得非常自豪。  相似文献   

3.
《乡音》2011,(11):4
在任丘市梁召镇西芦村,有一位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十几年默默无闻地照顾着村里的孤寡老人。他就是李国华。在李国华11岁那一年,母亲撒手人寰。疼他爱他的母亲的离世,对他打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眼泪     
陈文海 《中国保安》2006,(10):46-48
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是个极好强的人。她虽然不识字,但很识大体,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一直缺少家庭的责任感,他那时是村里的会计,官不大,架子却不小。在家什么事不做,整天在外吃喝赌。是母亲一个人把家里家外料理得那么好。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太好。那时,村里的医疗水平很差,每次犯病,母亲总要背着我走上10几里路到乡里的医院去看病,父亲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陪过我一次。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发高烧并不停地呕吐,而不巧的是那天母亲也卧病在床。可是体弱的母亲硬是挣扎着起来背上我向医院赶去。一路上,母亲走得好艰难。在村口,我们遇见了喝得…  相似文献   

5.
《乡音》2006,(7)
母亲走了,走得那样匆忙,任凭儿女们再撕心裂肺地呼唤,再痛彻心扉地哭喊,也没有回应地离去了。 "做好人难,更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母亲做到了,是用她对乡亲、对同事、对他人的满腔赤诚、宽厚胸襟写就了好人的一生。三年困难时期,母亲任村里(肃宁县玉皇庙村)的大队长,眼见乡亲们辛辛苦苦种一年庄稼,吃不饱饭,母亲第一个建议解散大食堂,实行生产队管理土地,乡邻互助度灾荒。母  相似文献   

6.
隔着车窗告别了村边含泪挥手的母亲,带着村里大爷大婶的嘱托,负箧迈出乡关,从蒙山沂水腹地的那个小山村走向省城,走向外面的世界。那年,我十八岁。  相似文献   

7.
村愁     
离开家乡近五十年,虽然经常回去探亲,但也只是在家陪母亲和家人聊聊天.很少到村外和田野里去看看。粗略的印象是村里的房子越来越多了.密度越来越大了,地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8.
老家     
老家在乡下。每每回去时,总有着一言难尽的感动。当我远远地向村口走去,看见村口那几棵老柿树和房顶屋脊上袅袅的炊烟时……就像偎进了母亲的怀里一样,有一腔难以言说的甜蜜和幸福。踩着村里的小路,还没走进家门呢,那  相似文献   

9.
心重     
我的小弟弟身有残疾,他活着时,我不喜欢他,不愿带他玩。小弟弟病死时,我却哭得浑身抽搐,手脚冰凉,昏厥过去。母亲赶紧喊来一位略通医道的老爷爷,老爷爷给我扎了一针,我才苏醒过来。母亲因此得出了一个看法,说我是一个心重的孩子。母亲临终前,悄悄跟村里好几个婶子交代,说我的心太重,她死后,要婶子们多劝我,多关照我,以免我哭得太厉害,哭得昏死过去。  相似文献   

10.
她是一位乡村医生,她在维吾尔族乡亲的呵护中长大,她熟悉村里每家的情况,能用流利的维吾尔语与村民交流病情,村民们不仅把她当成医生,还当成了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大姐、阿姨、阿帕……她对乡亲的爱超过了对儿女、对家庭的爱。即使是两鬓斑白,这位年近60的母亲仍然没有离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10,(4):34-36
她是一位乡村医生,她在维吾尔族乡亲的呵护中长大,她熟悉村里每家的情况,能用流利的维吾尔语与村民交流病情,村民们不仅把她当成医生,还当成了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大姐、阿姨、阿帕……她对乡亲的爱超过了对儿女、对家庭的爱。即使是两鬓斑白,这位年近60的母亲仍然没有离开她挚爱的乡亲回到儿女的身边,她就是夏忠惠。  相似文献   

12.
锋是我们宿台里最不合群的一个。他很小的时候,当矿工的父亲在一次塌方事故中不幸遇难,母亲终因不堪生活的重负,狠心地把他抛给了年迈的爷爷,独自远嫁。爷爷在家乡的山林里当护林员,靠着村里拨付的500元钱勉强地过日子,爷孙俩一路艰辛地走过来,终于把锋送进了大学。知道家里的难处,锋从来不和我们聚餐,也没下过馆子,每当我们吆  相似文献   

13.
编辑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心里有些烦,刚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本应该高兴,可家里的事实在让我放心不下。我家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去年已去世,两个哥哥要分家,可谁也不想赡养母亲,没办法,姐姐就把母亲接到她家住去了。可家里的东西,除了留给我一间小西房,都被两个哥哥分掉了,那是我父亲一辈子攒下的钱盖的房子和购置的东西。春节时在姐姐家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去找大哥理论,可大哥说这是村里的规矩,长子就该多分,闺女是不给的,而母亲是“自愿”跟姐姐住的。您说,我哥哥能那样做吗?保安员…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今年5月 ,纪某驾驶机动三轮车行驶时与一辆卡车相撞 ,纪某当场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 ,卡车一方负全部事故责任。卡车司机所在单位赔偿死者医疗费、死亡补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合计3万余元。纪某死亡后 ,其早已改嫁的生身母亲与村里曾承担过抚养纪某义务的杨某一起为纪某办理了丧事。在赔偿金的领取上 ,其母亲和杨某发生了分歧。原因是 ,纪某两岁时生父即病逝 ,其母改嫁 ,此后便不再来往。纪某跟随爷爷生活 ,在他爷爷去世后 ,经村委同意 ,杨某承担了纪某的抚养义务。其母亲认为 ,纪某是她的儿子 ,现只剩下她一个亲人 ,补偿金理…  相似文献   

15.
《人大建设》2001,(7):48-48
昔日“花钱靠提留”的东孔庄村富了!这个有300多户人家的村子拥有数千万元集体固定资产、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村里的孩子上学不仅有专车接送,而且村里还规定对在市里上中学的学生每人每年补助200元,对考上一般大学的学生村里负担一半学费;对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其学费全由村里负担。村里硬化了路面,安装了路灯,建起了夜校、图书馆、文化娱乐中心等。  相似文献   

16.
一刘秋云的不幸似乎从她的父辈那里就开始了。1981年,刘秋云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县南新乡团结村一个普通农家。这个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的人除了耕种自己那几亩水田、养些鸭子之外,就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他们没有出外打工或者做生意的习惯,一年到头,只能收获一些稻米。也许正是因为贫穷,喝酒也就成了男人们惟一的娱乐方式。刘秋云的父亲与村里大多数男人一样,只会下地干活,别无所长,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而且一喝就醉,一醉就骂娘、打人。刘秋云的母亲陈七妹自从16岁嫁给丈夫之后,就一下子陷入了挨打受骂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正能够荣获中华慈善奖,并作为获奖代表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这项殊荣,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巨大褒奖,更是向全社会传递人人为善、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正能量。对于贫困,我是有非常深刻的体会的。我出生在河南豫东一个最穷的地方,我1岁3个月的时候,母亲得病,没有钱看,就这么走了,我就成了半个孤儿。上小学时,村里的学校只有几间破草房,  相似文献   

18.
最近,北京太阳村三胞胎兄弟陈金伟、陈金国、陈金彪火了,自从2014年4月15日他们和分别16个月的狱中母亲见面以后,他们上了电视,登上了报纸,成了村里的新闻人物。三兄弟整天喜滋滋的,走道都仰着头,哼着小曲,牛气得很呀。来参观的人还纷纷要求和他们合影呢。可知道内情的人却说他们的故事有点苦涩,说起来还叫人忍不住掉眼泪呢。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2,(1):38-38
【案情】张某与丈夫协议离婚,9岁的女儿随前夫生活,张某每月付抚养费300元。后来,前夫再婚,继母对女儿很少关心,经常借故打骂,而前夫对此却无动于衷。女儿即提出想随母亲生活的要求。张某正承包村里果园,经济状况尚好,既有能力又愿意女儿和自己生活,但前夫就是不同意。张某遂向法院提起变更抚养关系的诉讼,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现在村里土地荒芜无人耕,道路泥泞无人修,水渠堵塞无人疏;村里饮水难,行路难,生产难……一定要抓住在我们村试点的机会,不等不靠,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把我们村里打造成全乡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