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本文着重探讨了加快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的外部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广泛影响的经济现象,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由混乱走向有序,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阻力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以往的研究是基于“二元经济”模型下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从劳动力个体行为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因此不能解释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逆向”流动现象。而文章利用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逆向流动的阻力模型,从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等七方面阐释“民工荒”的微观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劳动力文化程度、所处环境、年龄、性别、流动形式、思想观念、家庭结构等差异是影响劳动力流动行为的重要因素。单亲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对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即农民工进城问题,是一个关系农民生存和就业状况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农村人地矛盾能否缓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稳定推进、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当前要紧密结合省情,从实际出芡,加强对策分析,进一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并成为近期学术热点之一.但对于人民公社时期剩余劳动力状况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认为,该时期农村积存下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不过被掩盖在"全民就业"的体制之下.因此,廓清公社体制对剩余劳力及其流动的制约因素,分析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政治、社会各层面上的影响,也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要转移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发展模式上,必须坚持农业内部转移和农业外部转移相结合、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分业转移与兼业转移并举的复合型转移模式。通过这种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的转移方式逐步缓解劳动力转移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我国城镇化的现状,通过分析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失业压力的逐渐加大,在解决失业问题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存在不全面的认识。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理论工具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实证和规范研究,重新审视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了合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并且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不能仅把目光盯在城市化上,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土实现就业应是更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与限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银星 《新长征》2006,(8):52-53,64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古今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甚至已成为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规律,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中国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经演变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小康社会的制约条件。而现实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任何单一政策都难以奏效。我们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化农业内部就业、加快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等是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从战略思想上、制度创新、产业选择、农民自身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过剩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无论向大城市、小城镇转移还是就地转化都存在制约和困难。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市要转移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发展模式上,必须坚持农业内部转移和农业外部转移相结合、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分业转移与兼业转移并举的复合型转移模式.通过这种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的转移方式逐步缓解劳动力转移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凸显,党和政府为寻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倡导农业生产的多样化经营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再到允许农民"就近进城",最后致力于城乡一体化,实现劳动力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等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历史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我们在加速推进新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素质等种种因素的制约,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立足新疆的区情,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实现城镇职工再就业,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此有着许多启示。在农村进行承包体制改革时,也曾出现过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可他们并不是等、靠、要,而是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积极寻找出路,大多数剩余劳动力或就地搞多种经营,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或外出找工,从事第三产业。不但在社会上找到了适应自己的位置,也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表明,进入90年代以来,进城找工的农民逐年增多,1997年至少有3400万农民工在全国县城以上城市找工达半年以上,城市中的交通运输、建筑、餐饮、修理、家庭服务及社…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实现转移和如何转移是一个重大课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是:二元经济结构约束,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劳动力素质偏低等。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昌吉州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十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依据调研数据,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昌吉州经济社会的影响、制约昌吉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加快昌吉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化解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