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性意识是人类对当代全球性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行动原则.它主要包括和平观、发展观、环境意识等基本内容,具有普遍性、整体性等特征.尽管目前全球性意识在形成中存在众多分歧和障碍,经过人类共同而积极的努力,它最终会成为实质统一的人类新意识形式,成为人类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指南.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实践哲学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哲学是当代中国实践相适应的哲学形态,是在突破前苏联哲学僵化体系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实践哲学以实践为基本观点,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特征,充分重视人的自主选择和创造精神,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价值中心地位,解决自然物质世界与人为中心的价值世界的矛盾,这一矛盾只有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才能现实地得以统一。实践哲学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基础,是促进当代发展的哲学力量。  相似文献   

3.
价值与真理是贯穿于全部人类生命活动领域的两项基本目的追求,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人类对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自觉意识和运用。价值的本质存在于人的生存活动所必然形成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关系之中。真理的本质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真理是有价值的,对价值的认识又具有真理性,价值是否有真理性,真理是否是真理,都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相似文献   

4.
陈海艳  詹艾斌 《前沿》2010,(5):173-176
文学批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也是根本性的意识要求和方法论特征。面对批评对象,批评家必须具备当代意识。这首先是指批评家必须具备自觉地以其批评实践参与当代文学、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意识;同时,它也要求批评家必须具备开阔而深邃的当代视野与眼光。如是,文学批评实践也就能直接地介入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在文学批评实践中,方法论特征表现为多个方面;从根本上说,文学批评需要做到宏观考察与微观剖析的结合,实现美学观点、历史观点与人学观点批评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何京敏 《理论月刊》2007,(8):135-137
当代女性小说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倍受瞩目,在女性意识观照下的性意识使女性小说既不同异性小说创作,也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小说创作,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反叛性意识。本文从性意识的回归、性意识的觉醒、性的文化内涵以及同性恋意象等几方面探讨中国女性小说性意识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中,实践指的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改造性、物质性是实践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最深刻的本质特性.正是实践,构成意识的现实物质基础.把实践区分为"认识性实践"和"改造性实践",实际上就把"改造性"看做只是某些实践而不是所有实践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把为认识提供现实基础看做是某些实践而不是全部实践所具有的功能,这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范畴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7.
陈敏 《理论月刊》2003,2(4):39-42
当代人类实践活动所导致的一系列反主体性效应,暴露出以往实践理性的缺陷;实践理性的生成意义和对于实践理性问题研究的意义全在于实践中实践理性随实践的发生而发生,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理性又趋赴于实践,并担当实践活动的向导.实践理性与实践活动的关系的本质内容有两个方面实践理性规范实践活动的规模、程度和发展方向,实践活动促使实践理性转化为实践能力和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正处于急速的转型时期,法学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必须从创新性、实践性和全球性三方面更新法学观念,要倾听时代的呼声、反映时代的要求和回答时代的课题,树立主体意识、个性意识、超越意识、批判意识、平民意识、生态意识和全球意识,从而凸显法学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9.
生态安全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无论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做出怎样的考察,问题要在人类实践中才能获得根本的解决。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是人们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浅层生态实践活动,而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则是当前人类经济发展必要的实践转向。实践的生态学转向是当代生态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楠  高燕宁 《前沿》2010,(7):36-38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凸显马克思实践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确立出发,梳理了马克思扬弃传统实践观,建立科学实践范畴的理论发展过程,阐释了马克思实践哲学所具有的世俗性、批判性、历史性的理论特点。任何理论的价值都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现着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深刻把握,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能够更好地以理论的方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现有教科书对实践概念只是给出了抽象而笼统的诠释 ,模糊了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的原有之义。马克思哲学始终贯穿着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人的社会现实的生存状态紧密地联系起来 ,尤其是与现实社会的人所进行的认识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过程联系起来。马克思哲学科学的实践概念应当是认识性实践和改造性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要充分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同步小康现阶段贵州中国梦的迫切需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凝聚起4000万各族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秦永超 《前沿》2012,(3):151-153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能力的机会。两者对接在一起的实践教育,无疑是一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开展“阳光”支教、社会调研、普法宣传、新闻实践等与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需实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项目化和基地化。  相似文献   

14.
存在的超越:审美无限性时间意识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公亮 《理论月刊》2002,(11):33-35
时间意识是个体基于生命有限性而追求生命超越与不朽的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它构成中国哲学和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对时间有限性的深切体悟,人类生发出忧患意识和超越性意识,由此形成无限性时间意识,追求因时而变、依时而动的时间性的超越性存在,追求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形成审美的无限性境界。  相似文献   

15.
刘桂梅 《湖湘论坛》2006,19(1):84-86
要克服当代实践的负效应和反主体性,摆脱发展危机,走出人类生存困境,必须使实践活动合理化。而要使实践合理化,就必须积极探索实现实践合理化的种种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长虹 《长白学刊》2004,1(1):56-58
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观的革命:从理论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确立了实践批判的价值理想、基本维度和当代视野,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师旅团级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深入展开。各级党委必须把学习实践活动摆在本单位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贯彻落实总部统一部署要求,切实抓好活动的每个阶段和环节,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上下工夫,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姚雪瑞 《人民论坛》2012,(23):196-197
实践是人的本质体现。当今世界,生态失调、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人的本质的道德性也显得更为重要,即人类的实践不仅要追求物质的极大丰富,更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的具体化,因此,科学发展观必须突显以人为本的道德指向,为人类创造一个最适合生存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对象化活动和自我确证的主客维度,是科学探索和哲学思考的核心命题。生态危机是这一维度动态失衡的显现,生态伦理则是对治理生态危机的道德调节和行为规制。传统生态伦理观对生态危机缘起的认知缺乏整体视域,过于强调人类本位或自然本位,从而难以超越其内在的逻辑困境。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把生产和交往共同作为实践的子范畴,在现实性上厘清了生态伦理(生态危机)的逻辑主体、重估了人类对象化和自我确证的辩证维度,旨在把生态危机的治理实践统一于主体—客体—主体的框架模式,并通过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合作,为治理全球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镜,为当代生态伦理的育成提供一种全新的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问题是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全球性意识是人类对这些问题共同的基本认识,最实质和价值取向都一致的人类新意识形式,是人类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导.目前人类的认识存在很大分岐,离形成实质统一的人类意识有很大差距,还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