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江西政报》2006,(4):F0002-F0002,I0001-I0002,49-50,F0003-F0004
东乡位于江西省东部,地处抚州“北大门”。这里物华天宝,人地灵,孕育了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又是当代书法家舒同的家乡;这里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毗邻鹰潭铁路枢纽、向塘机场及昌北机场,  相似文献   

2.
东乡县抓住机遇积极推进立体财源建设黄赛荣为了尽快实现小康,东乡县委、县政府超前谋划东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撤县建市目标,使东乡跨入县级市行列,实现历史性飞跃.这是一件意义深远、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如何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市"而上,努力培...  相似文献   

3.
宋燕 《前沿》2013,(14):150-151
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三年(1070)任参知政事,有进士与诸科。王安石在北宋科举历次变革的基础上,了宋代经学义理化进程,同时助推宋人疑经惑传之风。熙宁四年王安石居相位,宋初科举基本沿袭唐、五代旧制,文举主熙宁间再行新制,熙宁科举改革加强了经学的主导地位,大大推进  相似文献   

4.
东乡县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查徐明近年来,东乡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充分有效地利用有利条件,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在特种种植,特种养殖和特色加工上取得新突破,形成初具东乡4大特色的农业格局。一是特色种植。分别以甘蔗为龙头,发展了从生竹、...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16)
正提起中国改革的历史,王安石变法不可不提。王安石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主要包括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将兵法等。王安石变法涉及科举、农业、水利、军事、户籍、经济、交通等多个领域,因此可以说是带有系统改革性质的"顶层设计"。我们知道,王安石推行的全国性变法失败了,但是很少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宋神宗时为相,力主变法,后因保守派的反对和变法派内部的勾心斗角而失败。他第二次罢相(1076)后,在金陵闲居,回顾变法的成败.归结出一句话:变法是对的.但败在用人不当。王安石一向重视人才,认为“徒法不能以自行”,须有  相似文献   

7.
李正洪 《福建乡土》2013,(6):26-26,39
中国赵宋王朝熙宁三年(1070年),轰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地推行。同时,集聚朝堂的高官政要王安石、司马光以及苏轼等,关于政见及权势的斗争亦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此外,朝廷三年一科的科考取仕,一样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局敏感异常,思想与权谋剧烈碰撞,学识与见识紧密纠葛。在这肉眼看不见的血雨腥风当中,一位来自闽西北山区小县的学子,突然成为了站立在风口浪尖的人物,他就是叶祖洽。  相似文献   

8.
左志南 《求索》2010,(9):200-202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学术广取博收。对其诗文之解读及相关文献之考察后发现,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具有"藉教悟宗"之特点。本文立足于王安石的文学诗文,考察其学术理路进一步发现,其禅学思想大至包含娴读典籍以观照人生、自觉运用平等之思想以观照外物、无住生心以达禅悟境界之体认等三个过程。今天,我们研究王安石,对其禅学路径及其特点也应予以充分关注,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王安石思想的研究,也可反观北宋士大夫集团治学禅经之历史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省东乡族妇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实地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发现经济水平落后、变异的伊斯兰宗教文化与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以及教育水平低下成为制约当下东乡族妇女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状况,建议应通过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和女童教育,改变东乡族妇女思想,同时也应发展当地经济,提供职业培训,迎合时代开放就业观,促进妇女就业。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王安石曾说过“人言不足恤”,但其人却志大而量小,听不得谏诤之言,以致使他的变法受到许多本可避免的损害。在反对王安石变革的人中,除了司马光,苏轼也算得影响较大的一个。但苏轼也并非那种主张“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的保守派。他的本意也是主张改革...  相似文献   

11.
谭海斌 《现代领导》2009,(11):19-19
中共江西省东乡县委组织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工业新区、商贸生态名城、特色农业大县”目标.重点抓好“干部、党建、人才”三项建设工程,提升了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樊友新 《求索》2010,(4):224-226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与历史上其他政治家一样,王安石也试图通过构建天命观来达到其为政之目的。本文拟通过分析王安石所处的历史语境,并对其天命思想专论《推命论》和《命解》进行解读来诠释其天命观思想。研究认为,作为宰相的王安石构建其自身的天命观,并非为寻求真理而做的学理性探索和论述,而是旨在以儒学为基础,杂糅了佛、道、法、墨等各家学派,行以经世致用之目的,是中国儒家权变思想的集大成,对于揭示中国民俗思想及研究治国平天下方略具有很好的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华 《今日浙江》2013,(12):39-39
5月20日下午,阴天微雨。我就"旧村如何改造"问题,和几位同事一起到辉埠镇东乡村调研。这是第3次到东乡了。前2次,虽是蜻蜓点水,但感觉旧村改造做得不错,特别是农民建房管理有一套。这次去,就想看看、学学,找找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北宋中期发起的“王安石变法”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今后的历史,并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推行的青苗法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中为美国所仿效.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思茅地区镇源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者东乡哀牢山一带,与彝、汉、哈尼族杂居。解放前,哀牢山的拉祜族自称“戈搓”拉祜族,在清代的一些地方志中,拉祜族被称为“果葱”、“苦葱”、“苦宗”和“小古宗”。时至今日,镇源县者东乡的拉祜族仍然自称“戈搓”。由于长期与彝、汉、哈尼等民族杂居,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互交流,加之地理环境的因素,今天哀牢山的拉祜族在语言、服装、建筑、宗教等方面都极大地受到其它民族的影响,汉化、彝化程度较深,他们几乎丧失了本民族的语言、服饰以及传统的建筑。所…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十分丰富,其“任贤使能”、“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等人才思想对于我们培养、管理、选拔和使用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集中研讨“荆公新学”的实学性质,并从其核心部分《三经新义》及王安石特别注重的“道德之意”、“性命之理”,延伸至他的变法实践。认为王安石的学术活动与思想的创造几乎全部都贯之实践当中,这是他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的不同之处,也是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改革家相异的地方,应该说,这正是王安石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8.
自我解嘲     
高占祥 《今日浙江》2009,(21):59-59
我在读中国古诗词过程中,发现不少名家如韩愈、刘禹锡、王安石、陆游等,他们在自己的诗词中,都曾使用过带有“嘲”字的词,譬如嘲弄、嘲诙、嘲讽、嘲嗤等,其大意为嘲笑、讥笑、戏谑。  相似文献   

19.
在宁波市东钱湖镇下水村,有一忠应庙(又称王安石庙)至今未毁,此庙并非因王安石官大(北宋宰相)而建,而是因他在任鄞县(今宁波)知县三年期间,关心民瘼,心系苍生,干实事,取实效,深得黎民百姓爱戴所建。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27岁的王安石被朝廷任命为鄞县知县。上任就遇上大旱灾,他调查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变法之前,宋朝经略西北边疆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积极到消极被动、再渐趋主动的过程。其成绩总体上不如王安石变法时期,但曹玮、范仲淹等少数人还是做出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个中原因,与北宋的前四代帝王及其作为有很大关系,也与北宋国情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