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子女教育:社区教育新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区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教育的功能也得到了不断地拓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的子女随着父母来到新的生活环境,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新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张磊  刘天思  聂星  肖飞 《人权》2005,(3):21-26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民工自身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是,他们身后另外一个社会问题却越来越凸显出来。这便是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以目前11000万农民工的统计数字来看,即使简单地除以二,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也在5000万以上,实际数字可能还远高于此。这些农民工子女大都年幼,却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他们或者跟随父母在不同城市间辗转迁移,四处漂泊,或者孤单地留守乡村,无所依靠。教育歧视、师资欠缺、心理创伤、人身伤害都在困扰着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之路。深入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探讨困扰农民工子女接受…  相似文献   

3.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子女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等基本素质方面,与城市的孩子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势必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影响到城市未来公民的整体素质,甚至会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基本素质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环境、亲情陪护、教育体制、城市融入以及安全教育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关爱农民工子女可以让农民工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及温暖。志愿服务是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坚实臂膀,而品牌培育则是关爱的有力翅膀。本文在分析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对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去年“六一”儿童节当天,胡锦涛主席在看望在京外来工子女时曾说过,进城务工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受教育机会,使这些孩子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长期以来,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河南,农民工子女问题尤其突出,也是河南各级政协组织、历届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众多委员为此殚精竭虑搞调研,满腔热情建良言,为的是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办学管理体制下,适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主要由其户籍所在地政府负责。当他们发生流动时,由于流入地政府一般不负担外来人口义务教育的设施和经费等,从而使得农民工子女正常义务教育受到影响。要保障其平等受教育权,要从完善立法、发展经济、政府给予公民平等关切以及提供司法救济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青年探索》2006,(6):91-92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指定学校就读并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教育的政策,仅长沙市先后就有近3万农民工子女涌入城市,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然而,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没有因此告一段落。教育专家指出,农民工子女进城后,如何让他们在全新的环境里适应城乡差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壮大和新媒体的发展,农民工面对侵权行为不再听之任之,其利益表达的底层方式更加多元。以农民工"创意讨薪"为例,在合法与非法、无助与无奈之间,农民工既有以命相博的"跳楼、跳河、活埋、爬塔吊"等讨薪行动,又有悲情色彩浓郁的"子女替父母讨薪",还有吸引观众眼球带有行为艺术色彩之"裸体讨薪",更有颇具现代手段的"微博讨薪"和"召开新闻发布会式讨薪"。作为弱者的武器,农民工利益表达的底层方式背后有其一定的生成逻辑。正式制度虚置、公民意识觉醒和网络新媒介助推,构成了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表演化方式创意表达的隐藏文本。畅通农民工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有效地保障其制度范围内利益表达权的实现等路径,是解决农民工"创意讨薪"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9.
整体性治理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随迁子女实际上是城市第二代移民,他们能否融入城市社会是公共管理的重大议题,但当前政府应对这一问题的举措过于碎片化。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并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思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首先,必须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其次,帮助农民工子女克服升学和就业瓶颈;再次,要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合作治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和社会服务;第四,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应当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怀和吸纳;最后,以社区和学校为主要平台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既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测量社会公平指数与社会和谐发展指数的重要维度之一。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教育整体环境亟待优化、部分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合促能力较为欠缺、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有效社会融入障碍是现阶段影响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发展和谐化的主要问题。科学推进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坚持流入地负责、全面受教育的原则,推进学校与家庭的良性和谐互动,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北京市8位农民工子女的生命史研究,以他们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教育状况和特点,解释打工子弟学校教育为何在他们阶层流动的过程中充当复制的工具.同时,再从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的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最后得出对于他们每个个体而言,是如何在这些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下被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身处城市,却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他们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的基本宪法权利--平等权、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以及子女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既有立法层面的原因,也有适用法律层面的原因.在立法上应使每一农村全国人大代表代表的人口数和城市代表代表的人口数一样,赋予公民迁徙的自由;在法律适用上,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应当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宪法权利得以平等地享有,使"农民工"这一群体早日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陆烨 《青年论坛》2011,(2):29-33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群体访谈的方法,对上海市"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作了全景扫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出"转校频繁"、"英语学习困难"、"学习资源缺乏"等现况,但其同伴交往良好;2."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正逐步自我接纳为"新上海人",未来不想成为"无根的非市民;"3.为了生存与发展,"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具有强烈的升学意愿;4.对于未来的职业定位,"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几乎都不愿从事父辈一样的工作,教师、医生、警察(军人)等受人尊重、服务社会的职业是他们大多数人共同的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在城市里工作、生活究竟如何?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据劳动保障部公布的农民工劳动保障大型调查显示:农民工工作辛苦,收入却整体偏低。平均每天工作8.7个小时,人均月收入1020元。他们最关心的事情,除了工资、社保等老难题,还有子女上学、买房等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洪雁  方爱清 《前沿》2010,(10):180-182
我们以"教育期望"为视角,选择了武汉市一所公办学校为个案,进行了实地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对访谈资料的定性分析,透视了城市社区农民工子女在当前公办学校中的学习生活状况,分析了他们对自己现在和将来受教育的期望。我们认为,城市社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期望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依托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有效促进他们教育期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潜伏着的不和谐因素。立法缺陷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首要原因。完善相关立法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当前的法律语境下,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修改宪法相关条款、废除教育法律规范中的歧视性条款、制定《流动儿童少年教育法》。  相似文献   

17.
经过长期的斗争后,美国非法移民子女能够享受到与美国公民子女同等的公共教育权利,但是在高等教育、就业、社会交往、空间方面却遭到了极大的排斥.因此,美国对于非法移民子女的容纳政策是名不副实的.国家利益至上和种族歧视是美国非法移民子女在美国获得部分教育权利和社会生活面临重重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和利益表达意识逐渐增强。通过对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展开调查,分析他们是否会将利益表达意识转化为利益表达行动,以及影响他们利益表达行动和利益表达行为方式选择的因素。结果显示,除性别、受教育程度、月薪、社会地位、社交圈微信等变量外,行业类型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行动的重要因素,而利益实现状况对利益表达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玥 《人民论坛》2011,(11):162-163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的文化融合问题,附带利益的户籍制度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边缘生存困境的原因。要改革户籍制度,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新生代农民工做好教育、培训政策与就业政策扶持,保障他们的利益表达权,不断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一个城乡双向"拉扯"的社会环境中,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多个方面都存在"两栖"性,这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不仅阻碍了其自身发展,更引发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对此,城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文化建设,完善利益机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价值观的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