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了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可见,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阶段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远不能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增收困难.  相似文献   

3.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一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二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三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资金和科技投入;四是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真正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农民致富的抓手。  相似文献   

5.
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该问题解决得好坏及程度,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经济组织形式。我们认为,小农经济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既有悖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又弱化了农民的风险抵御能力、市场谈判能力,弱化了农业的自我积累与持续发展能力,延缓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只有通过农村合作经济,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才是最佳选择和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走向集约化:加快发展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炳炎 《学习论坛》2007,23(1):49-52
加快发展农村规范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建设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走以农民自愿为基础的、政府诱导型的农村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此,要教育、组织、保护农民,全面增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坚持原则,大胆尝试,鼓励创新,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吸引力;加强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组织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中的局限性和不足日益明显。一是农户经营主体分散,经济实力弱,无力抵御市场风险;二是单个农户难以掌握市场行情;三是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各种“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便应运而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一是广泛的群众性;二是相对独立性;三是共同利益的驱动性;四是“能人效应”。从实践来看,它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五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目前来看,它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发展缓慢;二是自我发展不足;三是外部环境不宽松。积极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保护和促进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发展。一是提高认识,加强引导,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当作深化改革,提高农民自我服务水平,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项工作来抓。二是积极扶持,规范运行,使其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三是打破界限,鼓励创新,广泛进行横向联合,建立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是我国农村管理体制的一次深刻变革。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建,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增强了农业和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应实行政府引导、典型示范、资金支持、加强管理等办法,保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推进福州市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市场营销增强组织功能以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整合现有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政府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农业大县,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湘潭县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大力构建乡镇板块型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春香 《学习论坛》2001,(10):46-48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分析(一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特点及内在缺陷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态多种多样 ,归纳起来 ,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龙头企业 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以下就这四种类型分别作一简单分析。1.龙头企业 农户。这种形式又称分包制 ,是一种比较初级的组织形式。严格来讲 ,它只是某种程度上的经济合作 ,与完全意义上的合作组织相差甚远。这种组织的运行特点是 :农户家庭分工生产农副产品 ,龙头企业专事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 ,双方通过签订购销合同建立联系。一般由企…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省各地蓬勃兴起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推动了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而且开辟了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加快了农民致富达小康的步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不规范、地区不平衡等等。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是要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二是要探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途径;三是要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四是要加强财政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 《奋斗》2006,(10):45-45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通过农业的集约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措施。客观地说,这项工作现在虽然有一定成效,但工作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经过深入调查我们感到,当前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五种倾向要防止,否则必将影响该项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这些重要论断,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仅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而且是推动农民有效进人市场的关键,同时也是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因此,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现行体制下,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问题的认识,深人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而使我们的思想认识自觉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把党中央的要求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准确把握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切实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刚 《新长征》2007,(10):42-43
王珉书记在刚刚结束的吉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实现吉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从而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吉林省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在组织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为了应对市场发展需要组成的引导和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社会组织。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加强政策引导,坚持以民为主、注重提高整体素质、因势利导促其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优化发展法律环境、加大培育力度、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加强组织监督等,是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姜卫东 《学习月刊》2009,(20):91-92
近年来。通城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强化举措.积极扶持.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激活了通城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截至目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王慧 《唯实》2000,(1):15-18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对于农民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保护自身利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一新事物,保护和促进它的发展。 一、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 90年代以来,农村改革进入自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推进农产品购销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推进股份合作制,解决乡村两级集体所有制企业产权不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