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立夫,号祖燕,1900年9月6日生于浙江吴兴(今湖州市).7岁时就被家人送入私塾读书.他记忆力强,聪颖好学,在私塾里是成绩优异的上等生.  相似文献   

2.
1922年9月,郭亮领导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进行卧轨斗争。遭到敌人的逮捕后,在押解武昌途中他口吟一首诗:“湘水激荡漫江仇,利剑断水水更流。善恶尽管多颠倒,自古英雄不低头。”郭亮是杰出的工运领袖,在大革命时期任中共第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代理书记、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1928年3月28日牺牲于长沙。“公道何在,公理何存”郭亮于1901年12月3日(农历10月23日)诞生在湖南省望城县铜官一个农民家庭。6岁启蒙,12岁进入西湖寺高等小学。他好学多思,并渐渐对人世间许多事提出了质疑。他在作文中…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的一代宗师,竺可桢一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两大成就:一是气象学、物候学等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二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奇迹般地把地方性的浙江大学办成了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誉为"东方之剑桥"。少年时代的"竺神童"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粮商之家。他自幼聪明好学,2岁开始认字,4岁时,父亲带他  相似文献   

4.
王蒨 《共产党人》2007,(13):25-26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今属陕西)人,东汉中期著名学者。因他从小好学,博览群经,被士人誉为"关西孔子"。他50岁开始做官,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太仆、太常、司徒、太尉等职。杨震居官20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接受私人请托馈赠,也不为子孙后代置产业。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孙们蔬食布衣,简朴好学,从杨震至重孙杨彪,一门竟有四人官至太尉,成为京都名族。杨震的事迹,感人至深,历代传诵。  相似文献   

5.
《党风与廉政》2000,(11):33-34
黄龙县监察局长陈修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13年来,尽职尽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被群众誉为"铁面监察官"。   陈修印常常告诉身边的人,"纪检监察工作是特殊的战线,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敢说敢干,敢于碰硬。"   陈修印出身于农民家庭,他教过书,当过乡镇干部。 1988年,黄龙县成立监察局时,他自愿走上了监察工作岗位,凭着他的文化涵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谦虚好学的进取精神,很快成为监察机关的精兵强将。 1989年被组织任命为监察局副局长; 1997年, 48岁的陈修印担任黄龙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他当监察官十多年,不…  相似文献   

6.
正张池明是从鄂豫皖走出的开国中将。他10岁参加革命,15岁加入红军,18岁任红15军团作战科代科长,31岁任军政委,38岁被授予中将军衔,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中将。战争年代,他转战南北,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和平时期,他转岗后勤,为军队后勤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少年驰名鄂豫皖张池明,1917年8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泗店乡傅山村一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他加入儿童团,经常随担任乡农协主席的堂叔张柱邦走村串乡,宣传革命。他外出时总背个包袱,里面装着纸笔,每到一地,都写几条标语张贴在农舍屋檐下。由于他聪明好学,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色绿村原党支部书记唐克学因为一次口角,居然操纵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等人对村民谭健拷打审讯,致使谭健死亡。残害无辜2002年以来,唐克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色绿村因为脱贫致富有成效,获得了省内以及全国多项荣誉,唐克学当上了"全国劳模"、"镇党委委员"、"县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唐克学开始忘乎所以、专横跋扈起来。  相似文献   

8.
冯连 《党的建设》2012,(6):60-61
1906年,潘文郁生于湖北襄阳东津湾。幼年时,他便好学善思,9岁时就提笔成文,700余字的文章一气呵成。1922年,16岁的潘文郁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那里,潘文郁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他的启蒙老师正是在第二师范学校任教的肖楚女。在萧楚女的引导下,潘文郁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9.
冯连 《党史纵横》2011,(10):42-43
1906年,潘文郁生于湖北襄阳东津湾。幼年时,他便好学善思,9岁时就提笔成文,700余字的文章一气呵成。1922年,16岁的潘文郁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那里,潘文郁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他的启蒙老师正是在第二师范学校任教的肖楚女。在肖楚女的引导下,潘文郁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  相似文献   

10.
成长 1962年,柏学勇出生在岳池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但特殊的历史环境,使他与大学失之交臂.1979年12月,刚满18岁的柏学勇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省委宣传部原部长陈越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近期,我们《红广角》杂志专访组采访了陈越平同志的大女儿陈芳芳,听她讲述陈老一生的革命事迹,特别是他40多年从事宣传文教工作的酸甜苦辣,以及他在拨乱反正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为宣传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的重要贡献。勤思好学,为从事宣传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陈越平1914年9月生于香港,是东莞市南城区篁村袁屋边人,曾用名陈成昌、陈至立。他从小聪明好学,在  相似文献   

12.
“江南有丹橘,终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这是唐朝开元间诗人张九龄的诗句。张九龄,字子寿,公元637年生于韶州曲江,自幼聪敏好学,官至中书令。后受奸相李林甫排挤,于开元二十五年被贬为荆州长史。九龄为相,  相似文献   

13.
张科元又名张柯治,绰号“柯道士”。他从小聪明好学,由于没钱,父亲卖掉了一丘祖业良田,勉强供他读了三年私塾。   一天晚上,母亲给他讲了个道士行道布法、降妖救人的民间故事,他听入了迷,并暗下决心要去学道,好为乡亲驱邪斗妖。   张科元凭着自己聪颖的天资,学道两年,即成了洪城林寺有名的道士 (“柯道士”的绰号由此而来 )。   行道期间,对穷人他总是有求必应,虔诚布道,且收费甚微或分文不取。而对那些富豪大户,不仅要价高,而且敷衍其事。然而,十几年的行道结果总是事与愿违:穷人的灾祸年年降临,富人的财运岁岁亨…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任国家主席的生日,是在为他召开的平反大会上被人民知道的——刘少奇生于1898年11月24日,湖南省宁乡县。他比毛泽东小5岁,原来他俩是老乡。刘少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于苏联入党的,是最早的党员之一。刘少奇的一生是极其典型的曲折多难的一生。他的身体瘦弱单薄,得过肺病、胃病,不到40岁,白发上头,但他与命运的抗争一生未止。1921年春,  相似文献   

15.
1906年,潘文郁生于湖北襄阳东津湾。幼年时,他便好学善思,9岁时就提笔成文,700余字的文章一气呵成。1922年。16岁的潘文郁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那里,潘文郁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他的启蒙老师正是在第二师范学校任教的肖楚女。在肖楚女的引导下,潘文郁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相似文献   

16.
任众  梁宗仁 《世纪桥》2002,(2):29-31
张甲洲1907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的一个地主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天资聪颖,才华出众。1923年,张甲洲在家乡读完小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城齐齐哈尔甲种工业学校。一个16岁的农村孩子,初进城市,眼界大开,他雄心勃勃地要“学会物理化,走遍全天下”。可是,当他听老师讲过俄国十月革命后,  相似文献   

17.
日本教育学家腾村的研究证明: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但绝对是最用心的人。10年以前,腾村特意做了一项这样的试验,他选择了两组12岁的孩子在操场上做了一项简单的运动——跳绳,5分钟以后,其中一组被告知:你们做得很好,是因为你们都很聪明!另外  相似文献   

18.
傅连是最早的一位“红色医生”,也是中央红色医院、中央红色医务学校的创始人之一。1955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傅连1894年9月14日生于福建河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时考入中西中学。他聪明好学,酷爱足球,又有学医的强烈愿望,因而受到河州福音医院院长锡依布莱尔(英国人,中文名赖查理)的赏识,并主动提出每月资助他大洋四元,条件是为基督教会挤生奶。1911年,傅连考入教会办的“亚盛顿医馆”、毕业后,被赖查理聘为汀州八县旅行医生,傅连不仅擅长内科,而且还通晓其它各科。由于他医术高明,…  相似文献   

19.
志在高远田波扬,字佐储,1904年3月24日出生在今湖南浏阳市北盛区乌龙乡良陂村。在5个兄弟姊妹当中,他排行第三。父亲田茂昭是个不得志的乡间知识分子,科举不第,家道衰败,对腐败的社会现实疾恶如仇。在他的影响下,田波扬从小就发愤学习,立下了为国出力、为民除害的崇高志向。田波扬聪颖好学,大人读书写字时,他喜欢站在一旁观看;母亲讲故事时,他坐在小凳上用心倾听。父亲教他写字,他手写痛了,紧闭着小嘴唇不吭一声,不肯停笔。父亲见他如此好学,心下好生欢喜,在他5岁时,就送他进了琼瑞小学。田波扬入学期间,正值辛亥革命之…  相似文献   

20.
贾谊,汉代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自幼好学,聪颖过人。汉文帝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他20岁左右就当了博士。两年左右又特别提拔他当了太中大夫,参与朝政。他先后奏请文帝修改历法以利农事,对不同等级的官吏区别官服的式样与颜色,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等,文帝都一一采纳施行。可谓少年得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