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联邦是由89个主体(21个共和国、1个自治州、10个自治专区、6个边疆区、49个州、2个直辖市)和130余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其中57个主体名称不含有任何民族成分,32个主体名称含有民族成分,它们中只有10个主体主要民族占明显优势。俄联邦的构成表明,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和联邦体制建设以及民族关系调整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越南民族成分复杂,究竟有多少民族,过去(六十至七十年代)说法不一,有人说有60多个民族,也有人说有70多个,还有人说有90多个。1980年越南部长会议作出决定,确认越南共有54个民族。其中越族(即京族)是主体民族,占总人口80%以上。面对如此复杂的民族成份,越南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注意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下面摘译的这些资料,就是介绍越南共产党和越南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一些情况,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越南的民族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学研究院公布了一份全国民族名单表,将54个民族划属以下3个语系:南亚语系、汉藏语系和南岛诏系。 南亚语系 这是一个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语系,约有51,184,000人,在全国总人数(1979年统计数据)中占97%。该语系有36个民族,分属4个语族。 1、越一芒语族:含4个民族(越族,芒族、土族和哲族)约46,778,000人,占全国各民族人口总数的88%强。其中,除人数最  相似文献   

4.
杜冰 《国际资料信息》2013,(2):18-23,47
巴基斯坦是在"两个民族"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国家。"两个民族"理论一方面将伊斯兰作为民族认同基础,奠定立国根基,从而引发印巴矛盾;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经典意义上的族群(民族)主义,造成地方分裂势力经久不断,严重影响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一巴基斯坦的民族基础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民族,而是基于伊斯兰教的一种宗教认同,这种认同来自于其特有的"两个民族"理论。该理论由穆斯林教育家赛义德·阿赫默德汗(al-Sayyid Ahmad Khan,1817—1898年)于1883年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5.
民族行为差异是民族心理差异的体现。不同民族在修辞行为方面表现出的特点与其民族心理具有对应性。俄汉两个民族受自身不同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在民族心理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这也体现在比喻喻体的使用上。  相似文献   

6.
一、老挝民族及语言文字的分布据老挝官方最新统计,老挝现有47个民族,其中老听、老松和老龙族构成其三大民族。根据各民族的语言特点,老挝语言可分为6大语族,即:  相似文献   

7.
中亚地区民族成分众多、关系复杂、矛盾突出。地区5国山水相依,血脉相连,使民族宗教因素具有强大的互动力,对各国及整个地区形势均有重大影响。一、主要民族及其历史缘源中亚地区约5000多万人,共130多个民族,但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主要民族只有6个,即乌兹别克族、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土库曼族、塔吉克族和俄罗斯族。  相似文献   

8.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说全国共50多个民族,一说50多个民族中包括100多个支系。缅族是主体民族,除缅族外的几个较大民族有掸、克钦、钦、克伦、克耶和若开等民族。如按语系分类可分为五大语系,即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孟高棉语族和马来语族。缅甸民族大多属蒙古人种。缅甸人的起源,据多数中缅学者的考究,如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教授和缅甸著名考古专家吴坡腊先生认为,缅族的祖先来自中国甘肃省洮河一带地区,大约从公元2世纪开始向南迁移,约公元7世纪,经掸邦高原逐步迁入缅甸叫栖一带地区定居下来,后来又逐步流散到缅甸中部平…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和苏联剧变是两个概念,剧变是因为党的问题,而解体是因为民族问题。苏联民族问题是苏共、苏军、苏联分裂的主要原因。苏联民族问题的根源是民族自决的思想和民族自治的制度。民族自治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民族联邦制。  相似文献   

10.
老挝的民族、宗教及其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共有68个民族(含部族和支系).主要宗教有小乘佛教、原始宗教和基督教.老挝人民党和爱国阵线在夺取政权之前,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争取民族独立,将老挝的68个民族分为3大族系.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立后,组建了老挝社会科学院民族调研所,对老挝民族状况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目前,老挝政府虽没有制订出专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但从老挝的宪法,老挝党的方针、政策、决议及政府的措施和行为中可以找出其具体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11.
赵英兰 《东北亚论坛》2007,16(5):116-120
在清代,白山黑水之间形成了多个民族(满、汉、蒙、朝等)三种经济文化(渔猎、游牧、农耕)并存且互动的格局。这一民族格局并非是静态,各个民族在保持自身传统的民族地域、文化的同时,又不断碰撞、交融,大致经历了满化、汉化,最后形成了东北地区民族多元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是"同根异枝"的两个民族,他们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拥有着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在稻作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生产结构、饮食结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人生礼仪、语言方式、民族性格和深层心理等方面内容。随着民族的迁徙与分化,壮泰两个民族在稻作文化方面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文章主要从稻作文化的视角来比较壮族与泰族的稻作文化差异,分析稻作文化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壮民族和越南民族(主要是京族,也称越族)是历史上同一古越人后裔的两个民族。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中原文化的逐渐影响下,这两个民族都先后借源汉字,并仿效汉字的结构创制了自己本民族语化的古文字。壮民族古文字今称古壮字(或称“土俗字”,壮语称为Sawndip);越南民族古文字称作字喃(越南语称  相似文献   

14.
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据老挝民族研究院识别,全国共有40多个民族,包括许多支族或地方支系。这些民族几乎代表了中国南部和印度支那地区的各个语族,人数多的大约50万,少的大约千人,有的只有五、六百人。老挝民族包括老一泰、猛一吉蔑、苗一瑶、藏一缅四大语族。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境内生活着191个民族,在当前整个世界处于民族关系复杂、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因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氛围之下,民族关系相对紧张,民族矛盾较为突出。不管边疆地区还是首都地区,俄民族关系现状都不容乐观。俄罗斯需要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民族文化自治,满足民族平等需要,理解、培养尊重他民族的法律意识,进一步落实迁徙自由权并使其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6.
汪长明 《东南亚》2011,(3):33-39
在分而治之殖民政策作用下,英属印度教派矛盾加剧,导致穆斯林民族主义兴起,巴基斯坦立国运动正式形成。以阿赫默德汗的“穆斯林民族论”、伊克巴尔的“穆斯林国家论”和真纳的“两个民族、两个国家论”为思想基础和主要流派的“两个民族”理论是巴基斯坦立国运动的三大理论来源。作为英国落实“退出印度”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蒙巴顿方案》确立了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的政治原则。随着印巴分治和巴基斯坦建立,“两个民族”理论最终实现了从早期穆斯林思想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到建立穆斯林民族国家的现实转变。  相似文献   

17.
尼泊尔的族际关系经历了整体民族概念形成、以种姓等级为基础的整合、以印度教高种姓为中心典范的同化、多元平等的民族共同体四个阶段。在第四个时期,由于山地高种姓、本土民族、马德西人三类主要民族的差异,其内部的族群认同和政治结盟得以可能,进而对国内的政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尼泊尔的案例表明,为深入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小国政治,应从族群性的三方面,即政治文化、生计方式和地缘政治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8.
杨辉 《西亚非洲》2006,(9):19-25
巴勒斯坦民族构建问题是个长期而艰难的系统工程。巴勒斯坦民族主义产生及巴勒斯坦民族认同确立后,由于巴勒斯坦民族流亡于世界各地的特殊情况,本土与流亡民族主义之间长期相互隔绝,虽然经过了长期磨合,但至今仍存在严重分歧,给民族、国家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消除分歧,加强团结,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是各政治派别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最后形成的民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分布最广,而且历史悠久,支脉纵横的民族。他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主干民族是汉族,占总人口的94%。  相似文献   

20.
重塑民族身份认同是后苏联空间各国面临的首要转型目标之一.生活在比萨拉比亚的摩尔多瓦民族本与罗马尼亚民族有着共同的起源和语言,但在17~19世纪现代民族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摩尔多瓦民族与罗马尼亚民族渐行渐远.这并非两个民族的自主选择,而是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及哈布斯堡帝国地缘政治权力争夺的产物.苏联解体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