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晓艳  徐光 《传承》2007,(5):10-11
抗战时期中共边区的“三三制”政权思想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妥协倾向。它的产生除了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中共自身的民主要求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中日民族矛盾刺激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导的结果,是抗战期间边区民主政权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共广西省工委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韦显知在烽火连绵的抗日岁月里,中共广西省工作委员会(简称广西省工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对广西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既联合又斗争,促进广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和主张;按“三三制”原则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等,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4.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既赞 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具有鲜明的联盟性和民主性。本文通过对“三三制”抗日 民主政权诸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提示了“三三制”思想对中国抗战胜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
二、革命根据地预审制度发展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决定根据地工农革命政权改为抗日民主政权,将政治保卫局改为公安(或保安)机关。抗日根据地预审制度的变化与发展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中原抗日前哨的以李先念、陈少敏为首的鄂豫边区中共党组织,在日伪顽夹击、战斗频繁的复杂斗争环境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上,从边区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民主措施,成功地把党的民主政治的原则和政策深入到边区抗日民众的心中。在边区一级和39个县、800个乡建立了具有广泛民主性的抗日政权。这是党的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政权思想在鄂豫边区政权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值得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7.
杨圣清 《前进》2005,(8):32-35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历了参政(大革命时期)、局部执政(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掌握全国政权三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参政和执政经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等人民武装,经过浴血奋战,在北起大青山,南止海南岛,东迄黄海、东海之滨,西至陕甘宁边区的普及全国19个省内,建立了19块(按行政区划是17块)抗日根据地,人口达1亿以上。并在19块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这一时期是中共积累建政经验最丰富的一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实际上是建国后中共领导下的全国政权的一…  相似文献   

8.
"党外人士"这一称谓,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日、团结、进步的方针,加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1940年3月6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指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并首次使用"党外人士"的称谓,指出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谈邓小平同志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统一战线的理论贡献李凤瑛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建立起了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全民抗战的新局面。共产党和八路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领导各阶层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民主运...  相似文献   

10.
陈磊 《传承》2010,(3):26-27
统一战线是中共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抗战力量,率先提出并灵活运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联合国内外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抗日斗争。帮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历来不被正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面前,根据国内情况的变化,积极的推出了联合各帮会共同抗日的政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广泛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宣传抗日为己任,同时沿途继续弘扬苏维埃土地革命的宗旨,在党的工作重心由土地革命向领导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过程中,实现了土地革命和抗日救亡宣传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可能从更加广阔、更加全面的视角,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来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四个鲜明特点,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四个方面的重要贡献;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倡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高举爱国、民主旗帜,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各民主党派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4.
林子 《北京观察》2005,(8):40-42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对外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的战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动员全民族参与抗日战争的声浪中,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有责任积极投入抗战工作。医疗救护被认为是战争中最适合女性从事的事业之一,为解决战时救护人力不足的问题,国民政府和妇女团体纷纷动员与组织女学生、女职员以及家庭主妇等参加救护训练班,女护士、女医生等专业医疗人员更是国民政府征调至前线或伤兵医院的对象。文章试图分析动员女性从事医疗救护的话语建构,梳理妇女医疗救护的基本构想与实践,进而从个案探究性别与抗战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救国公粮的征收是山东抗日根据地解决财粮问题的主要办法。为了使群众的公粮负担公平合理,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救国公粮的征收不断调整和完善,终于形成一种既能解决财政需要又能为广大群众接受的粮食负担政策。这对于解决抗日军政人员食粮供应,减轻广大农民负担,削弱封建剥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侵略越南长达五年(1940年至1945年),实行法西斯统治,犯下了滔天罪行。此间,越南华侨华人与中越两国人民一道并肩战斗,抗御外侵,形成了广泛的抗日联合阵线,为捍卫中越两国的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反日本法西斯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产物,抗战文化即是抗日战争时代的产物。抗战文化在抗日救亡运动前期中心——上海得到实现、发展,并迅速走向繁荣、高涨,并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先后形成了以“孤岛”上海为中心的沦陷区抗战文化,出现了以重庆为代表的国统区抗战文化中心和以延安为代表的边区抗战文化中心,构成了抗战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抗战文化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抵御外敌侵略,形成了鲜明的抗日文化。特别是在我们党的倡导下,抗日文化不断成熟发展,完成了当时中国文化创造的转型,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民族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对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