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慧敏 《今日浙江》2010,(17):38-39
在咖啡的氲香中与陈爱莲漫谈,我的心里逐渐有了一个肯定的答案:眼前的她已步入了企业家成长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2.
不知道是2000年.还是2001年的某一天,我一如既往穿梭在办公室时.一缕陌生而又熟悉的音乐放慢了我的脚步。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刘若英《为爱痴狂》的声音。就在当天下班后,我就去音像店,买了这张CD。 听完那张CD后,感觉刘若英的名字似乎在媒体逐渐熟悉起来。《人间四月天》中的张幼仪,《粉红女郎》中的结婚狂,《似水年华》中的英,《她从海上来》中的张爱玲.都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她的歌《为爱痴狂》,《一辈子的孤单》,至今听来.仍是我珍藏于心的动人旋律。 今天.在我们面前的刘若英.是一个沉静而沉着的女人,浑身散发着一种很怀旧很忧愁的美。  相似文献   

3.
拨通刘蓓手机的时候,她正在上海拍摄 20集电视连续剧《红色康乃馨》,并在剧中饰演一名律师。说到刘蓓,你一定不会陌生,就算你没有看过《一生叹息》,也不会错过《过把瘾》和《甲方乙方》吧,但你不知道的是:腕儿级的刘蓓在生活中可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生活中的我真是个胆小鬼。安全是我最头疼也是最在意的事,当然是事出有因。大家也许不知道我在 1993年拍《喋血嘉陵江》时,一个玻璃瓶破了,碎碴子打在我的脸上,这时候,这部戏才拍了一半,我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想想看,女孩子都很注重自己的外貌,更何…  相似文献   

4.
初秋的黄昏,在北京市郊区一座被蔬菜地包围着的白色墙院内,一位身着舞衣的女郎正伴着乐曲,踮起脚尖,在院内的排演厅里翩翩起舞,她将根据中国著名小说改编的舞剧《红楼梦》中妙龄少女林黛玉的幽幽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前一看,这位妙龄少女的扮演者竟是一位已年过50的女士。她就是在国内外颇有名气的舞蹈家陈爱莲。自幼献身舞蹈艺术陈爱莲祖籍广东省番禹市,1940年出生于上海。由于幼时失去父母,她的童年是在孤儿院里度过的。12岁时,聪慧、秀美的小爱莲被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班的考官挑中,踏上由上海到北京的列车,开始了她投身舞…  相似文献   

5.
那一天上午,我到郑州市北下街派出所办事,要找的民警到管城公安分局办事去了。另一个民警告诉我,她下班前会回来的,要不你等一会儿吧。等到 11时多,要找的民警还是没有回来,我就问:“她到底回不回来了?”这个民警说:“她说是还回来的,我给她打个传呼吧。”正这时那民警回来了,打传呼的民警放下电话,告诉她有人找,并向她说明了事由。事情几分钟就办好了。   这似乎是一件很平淡的事,在我坐在派出所户籍室等人的过程中,同样平淡的事一直平静地发生着,要户口证明的,拿着介绍信找一个人的住址的,入户口的,办完事说声谢谢,…  相似文献   

6.
2002年国庆节黄金周的第七天 ,央视和舞协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舞蹈大赛颁奖大会上 ,舞蹈家贾作光在致词之后 ,表演了一段即兴舞。这令我忆起第一次看贾作光在北京中山音乐堂表演蒙古舞 ,那是50多年前的事了 !如今 ,他那股子豪侠飘逸的帅气 ,使我重温了只有草原上的蒙古人才有的那种开阔雄浑的民族大气。当年贾作光只有20多岁 ,如今已是80岁的老人了 !主持人朱军脱口赞美道 :“宝刀不老 !”另外 ,在这个国庆黄金周期间 ,62岁的陈爱莲在北京保利剧场举行了她从艺50周年的舞展。首场演出结束之后 ,观众啧啧赞叹 :真是舞蹈艺术的常青…  相似文献   

7.
那一天北京细雨霏霏,不消片刻便将难耐的浑浊和闷热洗作怡人的凉爽。那一天我依约去见冰心先生。她的《繁星》与《春水》曾经蜚声文坛,她的《寄小读者》曾经滋润过几代人的心灵。先生的无数读者,因她爱海而向往海,因她爱猫而喂养猫。一位读者写道:我们幻想如何像冰心一样站在甲板上,靠着船舷,用原来装照相底片的盒子装些诗句丢进海里,任它漂,任它被一个有缘人拣去。想想想,我把眠床想成方舟,把  相似文献   

8.
张晓志 《人民公安》2006,(17):61-61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只是她比同龄人显得有些傻气。就是这个看上去有些傻气的姑娘使我一直对她存有几许愧疚挥之不去……那是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乡镇派出所工作。那天,天灰蒙蒙地刮着小风,但是仍然十分闷热。办公室又停电,心中十分烦躁。于是便决定到附近的集市上走一走  相似文献   

9.
小小心愿     
有一首老歌名字叫《妈妈的吻》,其中有句歌词是“……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作为女儿,我也有一个小小心愿,那就是亲手给妈妈戴上一对金耳环。 大约是10年前的事了,家乡的小镇上,悄然兴起了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10.
毕淑敏曾是军医。在从事医学工作二十年之后,才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当今文坛上,她是一位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关注并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作家,她以她冷静的并且极富热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画面。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近期又出版了《毕淑敏文集》,共八卷。她说她的心灵里有:一间屋,她说那第三间屋里装的是她自己,她说那是她的精神家园,所有柔美的故事都产自那里。  相似文献   

11.
陈爱莲(中)在北京天桥剧场排练厅练功。舞台上笼罩着迷朦的夜色,一束暗淡的灯光投射在一位卧病的少女身上。忽然少女眼前出现了幻影,她与一位男青年翩翩起舞,互诉倾慕之情。在这对恋人隐去之后,她的意中人又化为四个身影,涌现在眼前。少女欢欣地奔过去,继续同他们翩翩起舞,陶醉在幸福之中。此时,四个人影又突然变成了她的父亲,气势汹汹地斥责她。少女经不起精神上的刺激和折磨,终于倒地而亡。这是广东省音乐舞蹈艺术院舞剧团今年五月间在北京演出的民族舞剧《牡丹亭》的一个场面。女主角杜丽娘是由中国歌剧舞剧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省汝南县,司法部门两次提请逮捕一个砸抢他人财物的县人大代表(当时为省人大代表)时,却接到了县人大常委会以种种理由不予批捕的决定,于是,犯罪嫌疑人陈爱莲一直逍遥法外,至今没有受到任何法律方面的制裁。 河南日报社、新华社河南分社主办的《河南内参》在3年多的时间内,先后4次以内参或公开的形式刊发文章对该事件进行跟踪报道,舆论监督非但没有起到效果,媒体和记者反被砸抢他人财物的县人大代表陈爱莲的一纸诉讼状推上了被告席……一 2000年1月25日,《中华新闻报》及河南电视台《中原焦点》节目组记者先后来到…  相似文献   

13.
《潔白的明星——王瑩》一書的問世是一個好消息,我應邀撰寫序言,感到欣慰與榮幸。我不需要重複叙述傳記中的事迹,它们已在傳記本身和王瑩那兩部栩栩如生的著作《寶姑》和《兩種美國人》裏詳述過了。我願意寫一些我個人對她的回億: 我最初知道王瑩是在四十年代,當時她正在美國以她天才的講話、寫作和戲劇演出,呼籲美國人民支持中國抵抗日軍的侵略。在那個時期,我對她的政治面貌毫無所知。後來,新中國建立,我们常常會面,但她和她忠誠的丈夫謝和赓却從沒有谈到他们過去英勇而又豐富的鬥爭經歷。在我和他们相處中,我把王瑩看  相似文献   

14.
在为数不多的残疾人刊物中,我钟爱《中国残疾人》。我不知道《中国残疾人》创刊的具体日期,但是,她和我相逢相伴已有十七个春秋了。 最早看到《中国残疾人》,是在1991年的春天。那是我出外矫治残腿时,在火车上看到的。我当时就被他丰富多彩的栏目、新颖实用的内容所吸引,仿佛是走进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蝴蝶     
宇文正 《台声》2014,(5):49-50
<正>一位监狱写作班的学生坤给我写信问起一事,张爱玲《流言》中的《炎樱语录》里,"我的朋友炎樱说:‘每一个蝴蝶都是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自己。'"而他读到另一个说法,泰戈尔的《飞鸟集》里也有"蝴蝶是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她自己"之语。他说泰戈尔在张爱玲出生(1920年)之前已获诺贝尔文学奖(1913年),"张爱玲怎会不知此句话的出处?"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部反映温州人创业精神、展现当代温州人风貌的电影《温州美人》很快就要公映了,而投资拍摄这部电影的人却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女子,她叫张嘉榕(又名张飞云)。在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拍摄电影的事真是不多见。那一个小女子为什么要投入巨资拍摄电影呢?  相似文献   

17.
有谁能说一个有着18年演艺生涯的人不是个老演员呢?然而9岁就走上荧屏并获得成功的虞梦,不论你是见到她本人还是听到她的声音,你都会感觉到她充满着青春活力。也许正是这种活力成就了她。看一眼她的简历,会把你吓一跳,30多部电影、电视剧里的角色一下站到你的面前。也许虞梦走上荧屏时年龄太小,没有引起追星族们太多的注意,但只要你数落几个角色,如《最后一个冬日》中的袁园、《青春作证》中的燕子,《西游记》中的狐狸精,《一手托两家》中的高雪、特别是《闲人马大姐》中的王艾嘉,人们会恍然大悟似地叫:哇!那就是虞梦,认识认识,太纯了,也靓。我弄不清这都是些什么量级的评价,但可以看出观众们很认可她塑造的角色。其实我觉得这已是演员的一  相似文献   

18.
我曾有梦     
《英国达人》是英国最火的一档选秀节目,2009年4月11日,满脸皱纹、头发蓬乱,水桶腰,穿着打扮一看就是来自社会底层的苏珊大妈大大咧咧地登台了。有着轻微智障的苏珊大妈带着略显呆滞的笑容告诉现场观众她的梦想是成为著名音乐剧歌唱家时,得到的只是嘲笑。苏珊不以为然,她“目中无人”地唱起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歌曲《我曾有梦》:“我梦到往日的一个梦,那时充满希望,生命有价值,我梦到爱永不凋零……”音乐响起,她那磁性的嗓音让嘲笑戛然而止,一曲唱罢,观众们纷纷起立热烈鼓掌,有些人忍不住擦去感动的眼泪。  相似文献   

19.
去年7月,我应友人之托,陪同台胞诗薇女士往庐山游览,相处数日,为她那特有的气质所感染。她端庄秀丽,外表谦和,说话轻言细语,感情深沉而细腻,庐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引发了她的特别情感,一支画笔走到哪里就涂到哪里。临别之际,她将诗集《情结》相赠,我才知道她不仅是个画家,而且是当今台湾诗坛颇有名气的女诗人——《葡萄园》诗社编委,两度参加了世界女诗人大会。  相似文献   

20.
阅览室里报刊杂志多不胜数,琳琅满目,可我对《中国行政管理》情有独钟。我远远地就能看到她那宝石蓝色的封面,红底白字,特别醒目,她庄重,大方,质量好,品味高。我是一名党校教师,从事行政管理教学工作。因工作关系,《中国行政管理》不但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教研部的同事争相传阅,爱不释手的期刊。这是因为,《中国行政管理》是国务院办公厅主管的国家一级核心学术期刊,这充分体现了她的权威性;从内容上看,她综合、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文章作者上有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下有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她的内容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