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兄弟姐妹8人,她在家中排行老五,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一类人,再加上别人总说“小秋在这些孩子中长得最丑”,让她感到非常自卑。在她六七岁的时候,父亲带着她的两个妹妹去看杂技。她也闹着要去,父亲很不高兴地答应了。但她没有看出来,仍兴高采烈地跟在了后面。看完杂技,父亲买了两块西瓜发给两个妹妹。父亲是铁路职工,每月工资50多元,应该不差她的那一块西瓜钱。她很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能跟着去玩就满足了,也没表示不同意见。但回到家后,父亲竟然笑着对她说:“小秋,告诉你妈妈,西瓜甜不甜?”…  相似文献   

2.
笑笑 好吗     
年了,意外地收到一位大学女同学的贺卡:她说她在公司举行职业演讲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她又说,要感谢当初我给她一丝鼓励的微笑。这位大学同学曾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的女孩。有一次,我们班开团组织生活会,当时作为团支书的我发现她坐在最后一排,低着头,轮到她时,她居然急得脸都涨成了关公脸,还差点哭了,我便鼓励她:“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她终于上了讲台,虽然她讲得很短,很不自然,但我还是带动全班同学给予她一次长时间的掌声,并给了她一丝真诚的微笑:“你讲的不错。”后来,毕业了,我也把她和这件事忘了。没想到事隔多年,…  相似文献   

3.
盲人调律师     
陈燕是北京一位盲人钢琴调律师。30岁的她,看不出实际年龄,因为快乐,所以她把自己保养得极好,那是她最美的化妆品。最初家人是想让陈燕去学人体按摩,这是很多盲人的选择。后来有个机会,她紧抓不放,拜师学习钢琴调律。要知道,人体全身骨骼才206块,而钢琴内部大小零件多达8千多个,这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而言,犹如海底捞针。但陈燕学成了,而且非常优秀。她成了世界上第一位盲人女调律师。手艺有了,还得有用武之地。开头没有一家琴行敢用她。技术暂且不论,单单出行上门服务,就很让人担心,万一出车祸,还是“工伤”,谁赔得起?但…  相似文献   

4.
小小女儿心     
女儿季苏墨,因为她爸爸的家乡在江苏,我是黑龙江人,她自己也出生于黑土地,因此而得名。墨墨5岁,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去年才回到合肥同我一起生活。此前她曾经数次转战南北,未满两岁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小铁道游击队员,但她确信她的老家是东北。我说你根本不是东北人,气得她鼻子眼睛嘴巴揪在一起,做出一副要同我拼命的样子。外婆把她撂到合肥后不告而辞,她伤心地哭了半个月,眼睛红红的,楚楚可怜的样子不免让我为她担心。当她知道她将长久地生活在这个不是故乡的地方,便幽幽地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考大庆石油学院,那样每天都可以回…  相似文献   

5.
弹指30年     
他和她同年同月出生在同一个村子里。3岁的时候,他和她玩过家家,他当爸爸,她当妈妈。7岁的时候,他和她牵着手一块去上学,并且成了同桌。她从家里拿了一块锅巴,总要分一半给他;如果谁欺负了她,他也总会去为她报仇。9岁的时候,像班上的所有其他学生一样,他和她不再说话,但经常互相彼此望一眼,会心地一笑。11岁的时候,他常常挨老师批评,而她却总能考前3名。12岁的时候,他和她到5里地以外的公社读初中。他每天都在村子外头等她,然后用自行车带着她一起去上学。俩人说说笑笑一路,总是觉得路程很短。14岁的时候,她再看见他时,…  相似文献   

6.
一直暗恋他。暗恋的水晶总是在夜里闪光,女孩子一旦有了心事,说的和做的总是背道而驰。就像她,总是在他面前低下头去,甚至最笨拙的言语表达都没有。时光总是太匆匆,毕业歌已经唱过了,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舞会上,她把自己打扮得像穿上了水晶鞋的灰姑娘,就那么一直走到他面前。他惊讶地看着她,没想到身边的这个女孩子如此美丽,但却一直错过。而她这次却再也没有低下头,这是惟一的一次,就那样看着他,似乎是化蛹为蝶的片刻,那么挣扎,那么无畏。她走到他面前时是10点钟,但看他的时光却如3个光年。她颤抖着,脸涨得通红,以为时间…  相似文献   

7.
最好的朋友1999年去了美国,虽然我送给她的明信片上有我喜欢的梁实秋的一句话“你走的时候我不送你,但如果你回来,不管多大的风雨,我会去接你”,我仍然忍不住去送她。我们是从小到大的同学,算起来相识了有20年了。她走了以后,这个城市会平白地空旷许多。她的妈妈还是忍不住眼泪,母女俩终于在上火车之前抱头痛哭,我们都笑笑地劝,又不是不回来了。朋友终于一步三回头地走了。我们离开火车站时,她妈妈嘴里还在向我唠叨,去的这么远,轻易是回不来了。我笑着安慰她,你想她了就我叫她回来好了。心里想着要常去探望她,可是敷衍着琐碎…  相似文献   

8.
在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20多年来,我结识女作家数以百计,也评介了百余人,但为之评点出书并召开研讨会者,迄今唯尤今一人。因为我发现“尤今现象”,极具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为什么我这样看好尤今呢?因为她与众不同,一枝独秀,堪称完美,既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其文自然美。她不似三毛胜似三毛超越三毛;她代表文学新路向;她是回流潮中的一面旗帜;她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志在奉献;她的作品质量俱佳不写更累;她既爱新加坡也爱祖籍国是位双爱大赢家;她以苦为乐为荣,跑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了107本书;她坚持走…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大学生,现在,心中的烦恼如影随形地追随着我。看到您为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文章,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很相信缘分。在我踏进大学不久,偶然的机会让我遇见了一位女生,她善良可爱,活泼大方,学习成绩又好,各项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有她的份儿。那时我心中认定她就是我所寻觅的人。我开始向她走近。起先很谈得来,也很融洽。当她生病的时候,我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但3个月下来,她总是不怎么热情,还在我耳边唠叨我的学习。我是个差生,我不习惯别人总是唠叨学习。而她非常注重学业,自尊心、上进心都很强。我越…  相似文献   

10.
她曾执鞭三尺讲台,坚守乡村代课教师的岗位。也曾走下讲台,走出乡村,慷慨肩负家庭重担。1997年,她踏上一条艰难坎坷打工路,以街道为床,以桥洞和仓库为家。但她却满怀艺术梦想,从夜总会驻唱一路飙歌星光大道。在演唱了《雨花石》、《云上山歌》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后,她首开在黄河壶口瀑布开演唱会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新青年》2003,(3)
克林顿还没出生,他父亲就因车祸去世。当时,他母亲弗吉妮亚才23岁,身怀六甲。在克林顿出生的时候,他母亲已是一位注册护士了。为了儿子和自己的将来,她又去新奥尔良进修,成了麻醉护师。她一生坎坷,结过4次婚:第一位丈夫(即克林顿父亲)丧生后,她找了个虐待老婆孩子的酒鬼、赌棍;第三个丈夫是她的理发师,是个有绅士风度的人,但因股票诈骗而入狱;她的第四位先生是惟一可靠的人。弗吉妮亚经历了这么多的厄运挑战,但她一直保持着一种快乐自在的个性,她有一套对付糟糕事情发生的办法:在她的脑子里,“建构”了一个密封的盒子,…  相似文献   

12.
陈妙 《东南亚纵横》2001,(10):20-21
“嗨,想见法裔马来文专家苏尔梦吗?我请你与贵谊吃午餐,与苏尔梦会面。”廖裕芳博士突然来电相邀,于是我见到了久闻大名的苏尔梦博士。她多年来常常出席马来西亚、印尼各地举行的马来语言文化聚会,提呈论文,论述她研究印尼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裔马来文学的发现和心得,是这方面的权威之一。我常常在马来文化圈里听闻她的名字,但未曾见过她。 见面时,我用马来话向她问候,她却回答我华语,令我吃了一惊。原来,她在法国Sorbonne大学法律和经济学系毕业后,于1964年获得奖学金,与夫婿德尼斯·隆巴德(Denys omba…  相似文献   

13.
我和文琪的恋爱,和风细雨,挺顺利的。但我总觉得,还欠缺点什么。我们可以手拉手散步、看星星,甚至坐在沙发里互相抓痒痒,彼此打成一片,笑摔在地上……其实,每次闻到她的体香时,我就有一股强烈冲动,想紧紧地抱住她吻她,特别是她那鲜红欲滴的唇,可是几次我喘着粗气想“下嘴”时,都被她用尽吃奶的力气推开,而且还挺生气的,这令我有点怵。我很在乎她,我担心她因此不再理我,甚至把她给“吓”跑了。所以,我一直忍着,控制着满腔热情,不轻易让它爆发。这个夏天的晚上,天降暴雨。我们在郊外的一个亭子里避着,怕她着凉,我们靠得…  相似文献   

14.
苏果进来的时候,黄诗诗正在店里一个人望天。苏果说,请问,氧气泡泡在吗?黄诗诗一惊,没人知道她这个名字,这是她上网时用的。但她立刻跳了起来,她告诉过一个人的,那个人在网上叫稻草人,真的名字叫苏果,是她在一个旅游网上贴了帖子,约人和她一起去敦煌时认识的。啊,黄诗诗说,你是稻草人。两个人都装作不经意地打量了对方。苏果穿了苹果牌的牛仔裤,上面是红色的T恤,T恤上是奇怪的图案。黄诗诗想,怎么他也像美院毕业的学生呢?黄诗诗说,以为你不会来,我没想到你这么认真。苏果说,怎么会,我还以为你骗我,寻了地址来找你,…  相似文献   

15.
报酬     
《新青年》2003,(2)
比尔在一家汽车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机器故障导致他的右眼被击伤,抢救后还是没有保住,医生摘除了他的右眼。比尔原本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害怕上街,因为总是有那么多人看他的眼睛。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长,妻子苔丝负担起了家庭的所有开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个职,她很在乎这个家,她爱着自己的丈夫,想让全家过得和以前一样。苔丝认为丈夫心中的阴影总会消除的,那只是时间问题。但糟糕的是,比尔的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受到了影响。比尔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问她谁在院子里踢球时,苔丝惊讶地看…  相似文献   

16.
小米稀饭赞     
各种各样的谷类食物摆放在我的面前,如果有小米稀饭,我一定会很高兴地首先选择它。因为我和它有一段不解之缘。在品尝它的时候,我心里也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她就是李玉兰。玉兰是某部队的一名技术人员,高高的个子,略显胖,眼睛虽不大,但闪着善意,直鼻梁下长着一张总带着微笑的嘴。眼、鼻、嘴的搭配,使她这张黑里透红的脸膛显得慈善、憨厚。我第一次见她时,我竟脱口而出———你不像你姐姐。但细看,她和她姐姐都有一个共同的神情挂在脸上———热情。我与玉兰一无亲,二无故,只是我与她姐姐同住一个院,是邻居。经她姐姐的介绍见过…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对60年代结婚的夫妻,这个漂亮浪漫的女人,如果不是因为家境贫寒,是不会嫁给这个老实本分、其貌不扬,但工资高出她一倍的男人的。男人非常爱她,任劳任怨地包揽着家里的一切活计,可女人总感觉生活里还是缺少了什么,于是她不断地红杏出墙。男人居然一次也没发现,女人为自己能聪明地游刃其中而暗自得意。只是她渐渐地发现,男人除了一心爱她、爱他们的儿女,他的话越来越少。女人嘴里没说,心里却在暗暗骂男人是“土包子”,不过这样也好,如果在一个精明的男人面前做这些乌七八糟的烂事,早就穿帮了。因此,她心里还有一种鱼与熊…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她四处观看地方戏曲。而在家里,父亲也经常播放诸如京剧、粤剧和潮剧唱片,耳濡目染,渐渐地,她爱上了地方戏曲,尤甚于西洋画。年龄稍长,她甚至粉墨登场,积极参与广东戏的表演。但你可别误会她是广州人。她─—卢眉桦可是地地道道的潮州人。因而她父亲的朋友们知道了,都不解不悦地问道:“要唱嘛,应该是潮州戏,为什么反而是广府戏?”刚在不久前荣获1997年度文化奖(戏剧)的卢眉桦说:“1971年,以胡桂馨、黄仁英为首的一群粤剧爱好者在冈州会馆排练广州戏。我家距冈州会馆不远,因为对地方戏曲的爱好,便毅然…  相似文献   

19.
她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人。她作为“白衣天使”,带着少女的幻梦,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延安,度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但“中国情结”陪伴着她度过几十年的岁月,直到1991年她72岁高龄时在北京去世。她就是美国公谊服务会援华医疗队第19队护士玛格丽特·斯坦丽。  相似文献   

20.
细雨:你好!我是一名高中生的家长,我的女儿常看你们的《新青年》,我也是你们的忠实读者。我想把我女儿的问题跟你谈谈,即使解决不了,能够通过你们的杂志把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想法登出来,让孩子们看看也好。我的女儿今年上高二,虽然人很聪明,但她从上小学起学习成绩就一直一般,可她的虚荣心却非常强。她平时不是跟同学比玩就是比穿,再不就是比谁的网友多。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特别震惊———她竟然为了买一只名牌休闲背包,到我这儿要钱没给她,她就到她奶奶那里“骗”了400元钱,说是学校要收半年的补课费。要知道,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