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十几岁的青少年放学后喜欢闲逛商店,而洪玉峰和何立(均为音译)则不然。他们一直忙于绘制与癌有关的基因的图谱,从而成为全世界破译人类遗传密码的尝试中两名最年轻的华人中学生。 他们的老师、生物学家比尔·彭斯自  相似文献   

2.
楼外叫卖声     
楼内也有叫卖声。打开电视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广告就象避不开的"第三者"一样插足其间,将一个个完整的电视节目搞得支离破碎。尤其是黄金时间的广告,可能惜时如金,于是就喊,这个广告在喊,下个广告还在喊,都用大体相同分贝的音量、相同短促的节奏喊出,叫听的人汗毛直立,麻木里生出浓浓的讨厌,这倒让我留心倾听渐而喜欢起楼外的叫卖声来。  相似文献   

3.
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看书多了,也就萌生出自己试着写的念头。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已经开始教写作文。我特别喜欢上作文课,那些看书时弄不懂的问题,在作文课上,老师都会为我解惑,让我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4.
淋雨     
半年雨季,半年干旱。到了六月,南方的雨季终于接近尾声。我是一个喜欢雨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心里不免怅惘一番:要听雨,又得等上半年了。
  你也是一个喜欢雨的人吧?可是,曾想过,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淋过雨了?
  喜欢淋雨的季节是我们年少时的花季雨季,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拥有无限的心事。我们会悄悄地喜欢上一个人,又不能跟谁明说,就把心事偷偷地写进雨中。我们会寻一个下雨的日子,不撑伞,走入雨中,专找一个没人的小路,嗒嗒嗒地独行。你在听着雨声,雨也在听着你的心声,仿佛,你就这样觅到了知己。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非常非常喜欢孩子的人,先生常常开玩笑说我这辈子学错了专业,应该去学幼师的。所以,从走进婚姻的那一天起,我就在想像有一天能牵着自己孩子温软的小手,在清晨的阳光和落日的  相似文献   

6.
18号球衣     
Ver晴晴 《新青年》2013,(7):56-57
(一)大四的那一段时间里,当其他人都在为生计发愁,四处递简历的时候,我却着了魔一般,特别喜欢黏在论坛里,看别人拍的照片。随着那些光影、线条,风景或者人物,明暗变幻,我并不专业,但看着那些照片,似是体味得出摄影师的一点一滴一喜一悲。老妈看着我对着一张风景流泪,说我不学无术,我却不知悔改。到后来,看到现在工作的杂志社招聘,便跋山涉水地跑到天津。很喜欢这样的工作,每天可以看很多照片,然后把喜欢的挑出来,配上或明媚或哀伤的文字,  相似文献   

7.
转眼之间,新世纪翻过了一个十年。这十年,我主要从事辽宁省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时常走出国门,时常请外国文化使者来访,结交了许多中外朋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置身中外文明的大观园,耳濡目染,我对外国的一些文化,从新鲜到喜欢;对中国的优秀文化,从喜欢到热爱。走近外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不如跳舞吧     
他没有想到她会变得那么漂亮,记得上学时她皮肤黑黑的,头发少而黄,而且个子也不高,那时她惟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她的学习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她的成绩总是全学校第一名。他却是全校最帅的男生,不仅长得好,什么都好,是所有女生心中的偶像,他被许多女孩子喜欢着,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他没想到她也喜欢他。在即将毕业的一个下午,她在路上拦住了他,然后递给他一个纸条,然后逃也似的远远地跑开了。那个纸条上写着:我可以喜欢你吗?他后来一直记得那个下午的阳光,明晃晃的刺眼。他很随意地就把那个纸条扔掉了。因为他以为那个女…  相似文献   

9.
如今,海外流传一句话:做你喜欢的工作,财富自然会随之而来。在《你的财富之道》一书中,苏利·拔尼克曾经研究把1500人分成两组,跟踪采访记录20年。甲组占总人数的83%,他们努力工作赚钱为的是将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乙组是其余的17%,他们根据即时的喜好选择工作,不去担心金钱。研究结果有惊人发现。20年后,1500人中有101人成为百万富翁。这101个百万富翁,只有一个不是来自乙组,100个都是来自根据喜好选择工作的人群。  此外,当你能说“我喜欢我的工作”时,你就减少了患心脏病的危险。美国马萨诸塞州健康中心所做的关于心脏病…  相似文献   

10.
16年前一个永生难忘的冬夜,我输掉了我的一切,包括我的友情和爱情。1986年,我在西藏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业创作员,已是西藏很有名气的军旅诗人。我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叫阿京,关系极为密切,属于用刀也劈不开的那种铁哥们儿。阿京是一位军事素质过硬的排长,在最基层的岗位做着将军梦。我和阿京两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军官,偏偏喜欢上了同一个水晶般透明和晨雾般富有诗意的女孩儿,她叫欣欣,是一家医院的护士。我和阿京的爱情竞争从暗中较劲慢慢转为明里叫板,我不停地给欣欣写充满激情的忧郁的情诗,一首又一首,足够出一本诗集。阿京对…  相似文献   

11.
好像是有这样一些人,喜欢那些看上去和专业搭一点儿边的东西,比如看电影电视,一个家庭妇女,喜欢韩剧日剧不稀奇,但如果是纪录片迷,就有那么一点点另类。还比如,如果她只是看看尤里斯·伊文思、莱妮·瑞芬斯塔尔、雅克·贝汉也就罢了,如果她还知道《不可理喻之人(An Unreasortable Man)》、《闪亮过节(Deck the Halls)》、《可卡因牛仔(Cocaine Cowboys)》等等就有点儿"过分",又不是佐藤忠南,不必这样看电影,我想应该是迷恋惹的祸。  相似文献   

12.
姜米粒 《新青年》2005,(4):44-45
我不喜欢粗劣的刺青,比如在手腕处弄一个被箭穿透的心脏,或者一个歪歪扭扭的名字,图案带着不专业的自残自虐姿态,刺青的人个人卫生要是不好,会显得格外脏。但如若图案绚美,设计新巧,与携带图案的人相得益彰,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再如果那个人样貌美好,是主流社会中的人物,我还会觉得他有别样的风情。小时候看一本苏联的小说,一个小伙子喝醉了以后,他的伙伴开玩笑,在他的前胸文了两只鸽子,胸肌颤动的时候,两只鸽子会飞向对方接吻。我喜欢那样的文身,当时,如果主人公出现,我想我会把13岁的吻献给那对鸽子。我对文身(为什么不是“纹”?)的好感来…  相似文献   

13.
可以说,喜欢与收藏中国书画,自古以来,从未有当今这么热过,在这个热潮中,有一位叫吴霞的人,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看微润的纸上一摊墨香,觉得写一手好字的人,人也一定飘逸清隽。  相似文献   

15.
我从小和父亲学习中国象棋,虽然学艺不精,但也略知一二。到了波兰华沙大学学习国际关系专业,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我开始拜师学艺,学习国际象棋。我不由得和中国象棋进行比较,发现其中既有不同,又有相同点。我还是喜欢洞察国际象祺背后的文化哲学,与中国的文化哲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6.
买了一本时尚造型师的书,读到了这样一句话,她说,“你要去尝试不同的衣服,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眉心 《新青年》2014,(11):1
生活事业诸多不顺,内心苦闷!
  出门,路边一株不知名的蓝白色小花,风中摇曳着,开得半酣。我是喜欢植物的,将它移入家中早已枯掉多时的兰花花盆,置于阳台。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2002,(7)
从幼教音舞专业毕业后,她分配到了一家镇办的幼儿园。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她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也许是因为她热爱音乐之故,教孩子唱歌,别人看来,并不重要,但在她眼里,她比正规的音乐教育还要认真。她会仔细地纠正孩子唱错的每一个音符,跳错的每一个节奏,真的有些苛刻。  相似文献   

19.
动漫的英文叫cosplay,原意是模仿游戏角色或场景,发源于美国,后来被日本发扬光大。日本有个动漫文化产业链,迎合了市场需求。
  每个女孩子都有一个公主梦,我小时候就爱臭美,总想能当个电视剧或者卡通动画里的人物,看着看着就想入非非了。诸如《水冰月》、《白雪公主》之类的漫画书,还有电影《迪斯尼动画》之类的,很喜欢看。后来又迷上了网络游戏和武侠小说,看着看着就想“身临其境”,把自己想象成黄蓉啊,小龙女啊,感觉挺酷的。尤其是喜欢小龙女,也曾幻想能成为她那样的女子,冰清玉洁又冷冷的。  相似文献   

20.
藻灵 《新青年》2014,(11):14-15
颜宁是山东莱芜人,生于1977年。6岁前,颜宁是在老家莱芜度过的,那时的她是个十足的疯丫头,经常上树摘果、下河摸虾。那时她很喜欢一位邻居家的老奶奶,喜欢吃对方做的煎饼和灌肠。后来颜宁随父母搬到了北京,还时常想念老家那位慈祥的奶奶和她做的美食,有一年她随父母回乡探亲,竟意外获知老奶奶患癌去世的消息,老人的儿女哭着告诉颜宁及其家人,母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走的时候肺脏上已经布满了癌细胞,从那时起,颜宁恨透了肆虐的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