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指望"裸体官员"能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深圳"两个规定"的出台很有必要.因为从普遍意义上来讲,—个时刻准备叛逃的官员必定不是什么好官.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委员建议:希望政府官员就任、离任时都发表讲话和感言,给群众作个交待,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和规范.离任是观察为官者的一面镜子,其政绩的有与无、虚与实,都将在此时"水落石出".官员离任之时.组织部门给予有形的鉴定,老百姓给出无形的口碑,都是对离任官员的评价.相比较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官员离任感言,往往引发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政府内部监督成果不容乐观,对官员监督多从外部监督入手,专家及银行监管作为社会监督的一部分对政府内部监督亦有其参与其中的必要性.本文指出,权力制衡一直是政治学界研究限制官员权力的重要理论,以往研究中,多关注同级官员的权力分化与制衡,忽视上级、同级、下级三个层级间的联系对官员监督的重要意义.下级对上级的匿名评定打破官本位思想禁锢的同时,也为中国官员的考绩与黜迁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受贿与行贿是一对连体兄弟.有多少行贿,就对应着多少受贿.一个行贿者倒下,必然也会有一个受贿官员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行需要配套和完善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起源于230年前的瑞典,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许多国家已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也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阳光法案"目前已在90多个国家实施,其最终目标是让官员不想贪、不敢贪和不能贪.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也逐渐兴盛起来.网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反腐平台,对于揭露官员腐败有重要意义,但是网络反腐也增加了官员隐私权被侵犯的几率.官员因身份的特殊性,其隐私权也具有特殊性.本文通过对官员隐私权范围进行界定,实现反腐败与官员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有立法依据支撑,推行后不易走形 2009年12月11日,有消息说,重庆市将在部分司法机关领导干部中率先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实际上,此前关于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呼声一直很高,对于此制度的争论由来已久.重庆市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此前各地的试点如火如荼,但欠缺诚意,人们有理由认为,重庆市或将成为下一个"政绩工程"的试点.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政府官员形象是政府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政府本身一项重要的无形财富.本文认为建立良好的政府官员形象,应从价值观教育、反腐倡廉的加强、提高政府部门效率等几个方面推进政府官员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官员自杀事件引人关注.据不完伞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仅12月,就有6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数属于自杀.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生病了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查知病情,一个官员腐败了,也会有种种公开和隐秘的反常行为. 反腐专家的努力,就是想把一个政府机构人事调查过频、决策过于封闭和神秘等反常行为进行分类观察,综合分析,从而诊断一个官员的腐败可能.一个国家的腐败情况应该如何测量和诊断?进一步说,如果有腐败,是否可以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1.
2月5日凌晨5时,广东省茂名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先进跳楼身亡.据警方称,刘先进本人近期严重失眠,疑其因健康原因引发精神焦虑而自杀. 近年来,我国官员自杀事件引入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仅12月,就有6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数官员属于自杀.  相似文献   

12.
有些官员像个变色龙,当面一套、背后—套。归纳起来有四类典型的“两面官员”。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人看来,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巨贪肯定都是位高权重的大官.殊不知,近些年来,官位不及“七品芝麻官”大的科级、股级干部频现大盗之举.据《南方周末》资料显示:自2001年以后的10多年间,在媒体视野出现、涉案金额上千万元的贪污腐败案例中,科级和科级以下官员至少有17个.这17个腐败官员中,有13个作案在2008年以后,其中6个涉案金额近亿元或上乙元.由此可见,小官巨贪正呈现上升势头.可以肯定地说,上述统计数字既不是案发的全部,更不是作案的全部,“很多案件没公开”.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7):45-45
在古代官员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讨个小、刻个稿”。明朝更是官员纳妾成风,尤其是有一定品级一定地位的官员,如果没有一两个妾,就好像不正常似的。而严嵩却始终没有大小老婆左拥右抱.而是实行一夫一妻制。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全国平均40个人养一个官,而山西省是27个人养一个官。官员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如按全省的产值或国民收入水平与官员人数相比,恐怕山西的官员就显得更多。对此结论,喜欢官多的领导定会责怪:官多了有啥不好呢?官多了自然有官多的好处,因为官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官员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官多了,给老百姓服务的人就多,这些好处,我们人人皆知,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很多官员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财运寄托于上天和神灵的庇佑.奸佞、贪浊的官员,因其内心空虚无聊、忐忑不安,对前途毫无自信,故对鬼神之事尤其迷信. 古代官场禁忌多 出门之前翻历书选日子,乃是古代官场普遍现象,今人不会觉得奇怪。不可思议的是,古代官员接到任命,前去上任,要避开几个月份,过了这几个月,方能到任。  相似文献   

17.
在外国,官员只是一种职业,与普通劳动者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与普通劳动者一样,在工作时间就工作,在休息时间就休息. 外国官员的休闲方式 --美国总统的休闲.每年盛夏,美国总统都有度过几个星期暑假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官邸制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官邸制至今仍未有任何实质性的措施出台,学界对其的研究也日渐式微.本文将从汪玉凯教授《中国特色官邸制研究》课题切入,论证中国特色官邸制度只是遏制官员住房腐败这个浩大工程中的一部分,遏制官员以权谋房需要官员住房公开、房产信息联网、官员住房监察等制度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9.
杨念群 《政府法制》2014,(20):28-28
著名学者杨联陞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他的看法是,作息有根本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工作和游憩时间的比率,是他在社会中所取所予的一个指数.杨先生发现,中国古代王朝越到后期官员享受的假日越少,如唐代到元代十天就有一次休假,到明清却完全取消了.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公务员处理的事务越来越烦剧,繁文缛节不断增加,二是皇帝权力高度集中,自己都忙得够呛,还能轻易放过手下的这些官员吗?  相似文献   

20.
宋勿 《政府法制》2005,(12):40-41
官民比例“1:26“,一个最新的数字点出了中国官员系统的膨胀和低效,绵延了20多年的机构改革多次无功而返,构成了一个中国官员系统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界的著名难题曾经被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撼动,而关于中国官员系统的这个难题也只能通过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