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沸沸扬扬的台湾“大选”尘埃落定,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于3月18日当选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这给人们带来深切的担忧──但愿不要成为灾难。人们的担忧来自陈水扁一贯的“台独”主张。陈水扁在竞选中仍然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互不隶属、互不统治、互不管辖的国家”,仍然高喊“台独万岁万万岁”。陈水扁的这种“台独”主张,将给未来的两岸关系和今后台湾的发展投下阴影,给人们带来危害。只要陈水扁一天不改变“台独”主张,台湾就一天得不到安宁。陈水扁为了安抚台湾民众,争取支持,在选战后期作了…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每当选举或危机来临,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梦呓就会发作。2007年和2008年是台湾选举的重要年份,各界对陈水扁当局的“台独”蠢动早有心理准备。果然,3月4日,陈水扁在出席海外“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会”成立25周年晚宴的过程中,抛出了“四要一没有”的主张,即所谓“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所谓左右的问题,只有统独的问题”。陈水扁的言论再次表明,他是一个毫无诚信的“台独”政客,  相似文献   

3.
刘红 《台声》2006,(2):22-23
陈水扁发表的以“拼政治、拼台独”为基调的元旦讲话,无疑是告诉人们,对于台湾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他没有政策:对于“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台湾民意,他熟视无睹。陈水扁当局逆势操作,违反民意,执政效果几乎全部走向民进党自己主张的反面,可以说在“三台一选举”中遭到重创的民进党日子不好过。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陈水扁相继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BBC、日本《读卖新闻》三家媒体访谈,再一次对外表明,他决意推动“2004年启动公投、2006年制定新宪、2008年实施新宪”,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的、完整的国家”。这是一个赤裸裸的“台独时间表”。陈还扬言,“即使有战争风险”,也要坚持下去。 台湾岛内外有许多人,都认为陈水扁不过是一个“政治骗子”,根本谈不上什么“政治人物”。他是以“善变”和“善玩花  相似文献   

5.
陈水扁上台以来,一直图谋通过“宪政改造”实现“法理台独”,先后提出了“公投制宪”、“催生新宪法”、“第二阶段宪改”等主张,其目的是彻底去除台湾法律体系中的“法理一中”架构。但是陈水扁为了掩人耳目,在“宪政改造”的具体内容中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新闻自由”、“18岁公民权”等;在政治手段上则强调自下而上,并与选举动员相结合。然而,没有国民党的支持,没有民意的支持,陈水扁推动的“新宪公投”不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新当选的领导人陈水扁先生已正式宣布就职了。由于他是主张“台独”的民进党的重要成员,又是国民党主政台湾50多年来第一次变更政权所出现的新领导人,因而备受各方瞩目是很自然的。这里,我们想结合他的“就职演说”,试谈一下他主政台湾以后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翌鹏 《福建通讯》2001,(10):43-44
去年5月20日,具有台独背景的民进党人陈水扁就任台湾新领导人:一年多来,台岛内政治社会乱象横生,经济持续低迷,两岸僵局未能突破,即使是在“外交”,台当局领域不仅毫无建树,反而遭遇与马其顿的“断交”风波。陈水扁上台之时宣称耍让“中华民国继续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此,台当局在延续“务实外交”的政策路线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所谓“外交”政策原则、主张和策略,这些政策主张实施情况如何,让我们来看看台湾新当局“务实外交”的发展变化及其困境。  相似文献   

8.
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的政治危机频繁发生,陈水扁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值得分析。陈水扁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政治意象会对其心理认知产生影响。陈水扁应对政治危机的心理认知模式包括“权力傲慢的心理认知”、“缺乏安全感的心理认知”、“机会主义的心理认知”等。他的主要行为模式是“静观其变—凝聚内部—煽动对立—获利妥协”。陈水扁应对政治危机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会对他的政治人格、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8,(2):19-19
台湾“立委”选举被认为是3月22日“大选”的前哨战。结果是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崩败。有国民党人认为,这是台湾民众对陈水扁投下不信任票。这个结果,对两个多月后的“大选”,虽然有一定指标作用,给国民党打强心针,但是选“总统”和选“立委”有很大不同,两党胜负的悬殊比例,未必会在“大选”中重现,因此现在就说马英九可以当选,言之尚早。  相似文献   

10.
香港一家刊物说:“今日台湾政治中的陈水扁现象,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荒诞一页。”(香港《广角镜》2006年6月号)笔者认为,陈水扁确是中国台湾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他在台湾已经走向两个任期的“尽头”。台湾“立法院”6月份的“罢免案”虽未过关,但陈水扁的创伤仍然是严  相似文献   

11.
晓沙  安东 《台声》2008,(12):21-25
2008年11月12日,陈水扁被羁押禁见,送进台北看守所。作为绿营来说,这是预料中的事,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而应讯前夕,陈水扁也不讳言被押的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显然也对身系囹圄早有心理准备。因此,从步出特侦组时刻意高举双手、亮出手铐,陈水扁一路作“悲剧英雄状”以博取支持者的同情。台湾《中国时报》讽刺地说,“这是台湾历史上从未见过的现象。如果没有了陈水扁,台湾将会是多么无聊的地方啊。陈水扁自己当然是不会从镁光灯中缺席,自从与他有关的人员一个一个被收押后,由陈水扁一手主导的‘台湾之子入监记’传奇大戏就不断推出全新剧码,内容一再出人意表,情节不断:散步赴讯、扬起手铐,政治迫害、控警殴打、到院验伤……只要有人看,相信陈水扁的舞台就不会打烊。”那么,陈水扁在看守所里还会有什么花招?  相似文献   

12.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06,(12):10-11
虽然陈水扁因涉嫌弊案陷入内外交困的环境中,但是他试图通过挑起统“独”和省籍对立转移社会舆论焦点,尤其是谋求通过“宪改”推动“台湾法理独立”。2006年10月15日,陈水扁出席独派大老辜宽敏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吹风     
在岛内外各方面的强烈压力下,陈水扁推动的“3.20公投”陷入空前的困境。但是,陈水扁却不思悔改,一意孤行。在1月15日他的新书“相信台湾”发表会上表达了顽固到底的决心。他说:大选的两大任务是“公投”和连任,如果两者不能兼得,他会优先选择“公投”。“如果由于推动‘公投’、‘催生新宪’而影响我的  相似文献   

14.
刘红 《台声》2007,(Z1)
陈水扁的任期还有17个月,剩下的时间不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不少。台湾社会舆论指出,在陈水扁一家弊案缠身、执政没有政绩、泛绿内部矛盾增加的情况下,“法理台独”已经成为他的政治突破口。“法理台独”对台湾的稳定和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威胁没有解除。“法理台独”是指陈水扁当局  相似文献   

15.
刘红 《台声》2007,(1):58-60
陈水扁的任期还有17个月.剩下的时间不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不少。台湾社会舆论指出,在陈水扁一家弊案缠身,执政没有政绩,泛绿内部矛盾增加的情况下,“法理台独”已经成为他的政治突破口。“法理台独”对台湾的稳定和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威胁没有解除。  相似文献   

16.
一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不仅全盘接受了李登辉本土化的政治遗产,而且进一步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继续走“台独”路线,他完全违背“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大搞“宪改”,向“法理台独”迈出危险的一步。“住民自决”、“公民投票”是陈水扁和民进党一贯奉行的政治理念,既是其谋求“台湾独立”的重要手段,又是对抗“泛蓝”阵营与反制中国的工具,工具性和目的性兼而有之。而台湾部分人的非理性政治心态,恰是陈水扁和民进党推行“公投”的社会基础。陈水扁和民进党为了实现其政治理念,利用执政优势精心设计议题来挑动选民最敏感神经,借机煽动民…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元旦以来,陈水扁接连抛出“新宪公投”“、废统”“、终统”等“废统论”主张,发起新一轮“台独”活动,引起海内外各方强烈关注,台海局势再度紧张。一“、废统论”的内容与实质1“.废统论”事态的演变。2006年1月1日,陈水扁发表题为“民主台湾,声声不息”的元旦讲话,提  相似文献   

18.
李立 《台声》2006,(4):10-11
2月27日,陈水扁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社会的一片谴责声中,强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只不过,陈水扁玩了一把文字游戏,将“废统”换成“终统”二字。但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是不会被政治诚信和道德人格彻底破产的陈水扁所骗。因为,陈水扁“谋独”之心,路人皆知。他想通过“废统”来进行新的分裂活动,特别是要为通过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铺平道路。那么,陈水扁为何不顾一切要终止“国统”呢?一是想摆脱他目前在岛内面临的困境。去年年底以来,岛内的政治局势使陈水扁不得不向“台…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4,(2):106-108
台湾“立法院”2月2日收到目前遭台官方通缉的前东帝士公司负责人陈由豪的3封传真信函。陈由豪在公开信中指出,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和“总统”时,他通过陈水扁亲信或亲赴阿扁住所,以现金方式奉上大笔政治献  相似文献   

20.
晓沙 《台声》2008,(2):21-23
2008年1月12日,攸关台湾地区政党版图重划和未来政局走向的第七届“立委”选举揭晓。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岛内唯一“超级大党”,民进党遭受创党以来最严重的挫败。民进党败选后,党内也展开检讨,有责怪“小选区制”不利选情,有责怪“行政院新三宝”应负责。但怪来怪去,就是鲜少有人责怪陈水扁及其家人的贪腐。 据台湾媒体分析,技术性问题只是民进党败选的部分原因。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表示,这次选举结果表达了台湾社会对民进党的不满,首先是对民进党在统“独”议题上走冒进路线的不满;其次是对民进党执政8年无法给台湾带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不满。2008“立委”大选一役,说国民党打败了民进党,不错,但还不够准确。真正打败民进党的是其自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