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薛永 《淮海论坛》2006,(4):31-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而农民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本调研小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运用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探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省、市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之后.经过紧张筹备,我县于去年4月5日召开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近期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黄启健 《当代广西》2008,(12):48-49
2006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利用两年时间开展广西新农村试点建设的重大决定。两年来,全区共投入了200多亿元财政资金开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为3289个,其中南宁市占73.9%,各市、县(市、区)26.8%;试点村屯总户数为45.6万户,受益人口为179.8万人。两年来,我区新农村试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闯出了一条适合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为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深层含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从根本上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良好的精神文明.二者缺一不可。通俗地说,就是让农民既生活得富裕.同时还要生活得美好。因此,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政策、措施。都必然包含着建设新农村文化这一深层主题。文化建设不仅是文化事业分内的事,更是一种经济社会文化统筹协调发展的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不仅要解决农民急需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三、怎样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建设?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6.
彭美云 《新重庆》2006,(9):26-27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领导力量.结合巫山县实际,我们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就必须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切实夯实农村基层组织这个重要基础.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5年的八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不仅需要党委谋划、政府实施,各级人大也应深入思考。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从总体情况看,乡镇人大作用的发挥.与乡镇民主法制建设,尤其是当前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内在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刘田喜 《政策》2008,(11):34-36
为了积极探索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积累经验,加强示范,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部署建立跨区域、大范围的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试验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把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和建设新农村的先行区为目标,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重点实施,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因地制宜,示范带动,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必将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境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基于这种认识,陵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从全县农村现实出发。紧紧把握其精神内涵,关注、协调、支持、监督、参与全县的新农村建设,扎扎实实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刘佩  张宽 《中国民政》2006,(8):52-52
江西省高安市民政局卢小宝认为.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好这篇文章.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做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要依托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农村致富能手、妇女骨干、离退休干部“五大骨干力量”.民主选举村民理事会成员.发挥他们在宣传农村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服务经济发展、调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1.
南易 《人民政坛》2006,(6):30-30
《人民政坛》编辑部:我是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最近一直关注新农村建设的话题。从一些新闻媒体和相关材料上.我了解到,各级党委、政府已经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一个乡人大代表,我希望自己也能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然而冷静地想一想,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很多。人大代表究竟该如何履职,我并不是很清楚。我想知道,像我这样的基层人大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该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武警部队作为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执行党赋予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要充分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积极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支援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军人工作.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打造“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新农村.按照江西赣州市委政府的要求.瑞金在新农村建设塑造新风貌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抓实、抓好.现结合安徽淮北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就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凯 《淮海论坛》2008,(1):12-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而发展生产的方向是建设现代农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6,(3):29-29
危朝安(农业部副部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握和处理好五个关系:1.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系。防止和及时纠正忽视发展农业生产的倾向。2.新农村建设与村庄建设的关系.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不讲条件、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更不能槁形象工程。3.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两者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两个重要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4.增加投入与创新体制机制的关系,特别要探索建设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建设资金的筹集和融资机制、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07,(6):25-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各地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思路和模式。2006年以来,河北省坚持从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出发,积极整合农村公共资源.分期分批开展村民中心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6,(1):11-11
2005年12月28日-29日在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全国广大农民的一项民心工程.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系重大。铜山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精神,求真务实,强化措施,在“培育新农民,打造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建设“民富、村美、风正”的新农村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这里,主要谈谈新农村建设实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王恒彬 《淮海论坛》2007,(1):30-31,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也需要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党的农村方针政策深入人心.落实到实处的有效途径.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入手论述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进而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