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上海闵行交通执法大队“钓鱼”执法手段,引起了广泛争议。在媒体和公众对这种“执法”方法进行道德评价的同时,笔者从法律人的视角探讨发生这种行为涉及的法治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警察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大量应用,许多问题和矛盾也渐渐出现,本文通过对电子警察执法模式的探讨,分析道路交通上电子警察执法的现状,总结电子警察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电子警察执法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以改善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  相似文献   

3.
“电子警察”执法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缓解了我国警力缺乏的压力,规范了交通秩序,提高了交通通行率。但“电子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由于系统本身存在缺陷,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执法中出现了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应当建立完善的“电子警察”系统,制定具体的“电子警察”执法操作标准,以完善“电子警察”执法,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4.
高荣伟 《检察风云》2014,(23):60-61
在FBI的一系列调查案中,“钓鱼执法”是其打击腐败和欺诈的惯用招式。“钓鱼执法”,在美国也叫执法圈套(entrapment),意指在掌握一定证据的同时,为了抓获已知犯罪嫌疑人,采用“诱惑”的方式,以利引之,使其落网。据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2014年3月26日消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最大的城市夏洛特市的市长帕特里克·坎农(Patrick Cannon)因涉嫌腐败被联邦调查局特工“钓鱼执法”。  相似文献   

5.
焦津洪 《中国法学》2023,(3):182-202
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首单司法案件“康美药业案”也顺利结案。比较而言,境外证券集团诉讼本质上属于私人执法,尽管它具有一定公共性并在公共执法和私人执法的平衡调整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而我国则在制度构建理念上,注重统筹发挥公和私的力量、主要以公的力量推动私利实现,有机混合了公共执法与私人执法,同时注重借鉴境外证券集团诉讼实践优点并发挥我国资本市场独特优势,呈现出混合式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内涵及其特征。从“康美药业案”的执法实践来看,在执行定位、选案标准、案件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处理等过程中,都充分体现了公共性特征,通过公共执法的私人化充分保护了投资者合法权益,避免了境外证券集团诉讼滥诉、律师费用暴增等弊端,体现了中国方案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按照“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要求,加大了对看守所监管活动执法的监督力度,看守所检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监督薄弱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然而从目前看守所监管现状来看,牢头狱霸、超期羁押等问题仍然屡禁不止,成为国人抨击司法公正的话柄,特别是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在反映看守所监管工作不到位的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我国的看守所检察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监督法律依据不充分、监督信息获取难、监督手段和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下面笔者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刚 《行政与法》2002,(9):58-59
行政许可审批制度,由于缺乏相关法规的完善,加之审批收费所牵涉到的部门利益问题,其管理之混乱,一向都是社会公众投诉的“大户”,收缩行政许可范围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但笔者认为,管好审批机关“一把手”的“一支笔”,同样迫在眉梢。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暗中执法”的争论为时已久。2005年12月,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媒体所称“暗中执法”予以澄清,认为“暗中执法”概念主要指交通监控方式或者措施,对此“不能说这是暗中执法,这也是属于公安机关的执法程序所允许  相似文献   

9.
完善制约机制消除“以罚代刑”胡宗银当前,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执法的各自环节中,依照各自的职权,在某些案件的处理上,"以罚代刑"的问题比较严重,已引起了社会上的不同反响和有关方面的关注。笔者就"以罚代刑"产生的原因,从刑事诉讼法关于规定公、检、法三机关应...  相似文献   

10.
李福清 《法制与社会》2013,(32):104-105
选择性执法指的是在执法过程中,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时于被管理的客体,区别对待,选择性地进行管理或者处罚,即在时间、空间、客体上有选择的执法,其是客观存在的,有利有弊。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管理需求与执法资源不对称、法治意识淡薄、立法本身存在问题等。当前选择性执法遭遇的困境为容易产生权力寻租、产生“破窗现象”等。完善选择性执法之出路主要有减少自由裁量、运动执法、重典治乱等途径。  相似文献   

11.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中央政法委及时部署了在全国政法系统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专项整改活动。作为担负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要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就必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履行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同时应该把“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作为检验检察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标准。因此,笔者认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就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执法原则。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机动车保有量和交通事故发生率等综合分析,“电子眼”的使用对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功不可没,然而,由于暗中执法等不规范执法因素的存在,导致“电子眼”获取的资料在作为证据使用时遇到了法律的挑战,同时也引发了其行政处罚实体和程序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审查之争,这就需要公安交管部门正视“电子眼”的法律问题,在规范执法、人性化执法上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3.
蔡煜 《中国司法》2002,2(3):46-48
自1984年10月司法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革公证工作的意见》以来,新时期的公证改革工作已经经历了17年的风风雨雨。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学习和研究问题,鼓励敞开思想,各抒己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开展讨论。”有鉴于此,笔者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想法写成书面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福州市交巡警部门将交通设施管理纳入重点建设项目,共投入1700万元建设资金,使福州市交通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去年福州市新建成43个路口、路段“全球眼”监控点,900座交通小标志、喷划了7.5万平方米交通热熔标线、5000米振荡标线。交通监控率、灯控率、交通标线设置率进一步提高,去年全市交通违法非现场执法率达到64.7%,较2006年提高近一倍。  相似文献   

15.
“暗中执法”或许有不甚妥当的地方,但尚谈及不到违法的问题,因而无法得出其有悖法治基本精神的结论。“暗中执法”能够实现维护道路交通管理秩序的原初目的,因而其目的是妥当的。基于目的妥当性的逻辑前提,交通警察部门进而采取的执法行为是符合比例原则的,因而是合理的。“暗中执法”在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交警部门对此应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交警在拍照、摄像取证后,依据所取得的视听资料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非现场处罚已经占总处罚量的四成左右。交警在日常执法过程中的取证环节仍然存在一些倾向性、普遍性、瓶颈性的问题。如何规范交警的非现场执法,尤其是非现场执法程序中的取证行为,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位基层交警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王淑华 《法制与社会》2011,(21):155-156
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是针对我国目前公安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民警人性化执法协调和改进警民关系。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是指在执法过程中,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转变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以人为本,实现执法公正的一项专门活动。民警在人性化执法过程中要防止走入“放弃严格执法”、“软弱执法”和“人情化执法”的误区。本文拟从完善公安法律制度、提高公安民警综合素质、树立三种新执法观念、强化执法监督、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水平五个方面入手,对实现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做出构想。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24日,河北省公安交管局在石家庄市召开了“百城交警规范执勤执法示范活动”现场调度会,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交警战线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石家庄市公安交管局局长苗社祥在会上发言指出,这次调度会是对石家庄市开展交警规范执勤执法示范活动的有力支持、指导和鞭策,也为石家庄市汲取其他城市先进经验和做法提供了平台,必将强力推动石家庄市交警执勤执法规范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结出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刑法中的"没收"及其缺憾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望原  肖怡 《法学论坛》2006,21(4):5-12
中国刑法规定的“没收”分为刑罚性质的没收和非刑罚性质的没收。没收刑制度在中国刑法中虽然予以了保留,但其存在也必然深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其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完善中国刑法中的“没收”制度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废止没收财产刑;二是将没收作为一种独立处分,以“对财产的强制处理方法”的名义单列;三是设立追征制度;四是对没收财产刑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侵犯他人合法财产权益的情况规定没收补偿制度和没收替代制度;五是开展刑事没收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我们初步建立起了较完善的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然而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问题依然存在,焦点又在于执法不严,严格执法已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劲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如何加强和实现严格执法,法学理论界,法律实践部门提出了各种有益的观点,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本文针对严格执法概念的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法律实践中存在的含义上的模糊不清,阐释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