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华志 《政策》2008,(8):35-36
近年来,鄂州市华容区按照主动融入、快速融入、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工作思路,抢抓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围绕武汉、依托武汉、支持武汉、服务武汉,奋力争当“两个率先”的“排头兵”,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住在武汉     
今年的全市区级经济工作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训秋同志提出:中心城市要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围绕“住购学游”四个重点产业,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住在武汉、购在武汉、学在武汉、游在武汉”的格局,把武汉建成适宜居住生活和投资创业的可爱城市。“住购学游”的提出,不仅明确了城区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重点,其最终指向,将是武汉的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中,武汉曾以“两通”率先发展闻名全国。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在有必要从流通、交通为枢纽的战略,跃进到以“两通”为基础,加快发展武汉经济、金融中心的新的发展战略,以推进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一)加快发展武汉经济、金融中心的现实意义加快发展武汉经济中心,促进武汉内陆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将有助于东、中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中西部经济的发展,除中央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大  相似文献   

4.
举世瞩目的“武汉·中国光谷”已在东湖开发区拉开了大建设的帷幕,发展速度迅猛,态势良好。关山村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腹地,在今后5到10年,随着全村土地全部或大部分被征用,关山村将成为都市中的村庄。“武汉·中国光谷”的建成,使关山村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今后关山村的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及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都要主动、自觉、高标准地纳入“武汉·中国光谷”建设之中,努力为“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出好力,服好务。 根据“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发展的形势,关山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  相似文献   

5.
曹阳 《学习与实践》2005,(10):52-53
当经济增长处在需求约束情况下时,实施适当平等的收入分配,有助于社会中间阶层的形成和壮大,提升社会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在建设“和谐武汉”的过程中,实现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不仅关系今后武汉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更关系到构建“和谐武汉”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政策》2008,(9):23-24
武汉新港是长江中游的第一深水良港.是我省宝贵的港口资源。将武汉新港建成“内河航运的国际大港口”,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促进湖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发挥武汉综合交通优势、建设武汉交通枢纽中心、增强武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散功能.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及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构筑武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基础框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湖北、武汉外向型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优化武汉港口结构、增强武汉港口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对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区位熵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各地区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雷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与“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应通过调整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措施,促进城市圈产业结构升级,保证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口岸是国家的门户,是连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交汇点,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桥梁、纽带;口岸功能是国际性城市的必备功能。回顾武汉 1862年开埠以来的历史,研究口岸兴衰与经济涨落的关系,思考在新世纪武汉口岸、武汉经济如何把握“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不无裨益。 (一)武汉口岸兴衰与城市经济涨落   开埠至今的 100多年,武汉口岸和城市经济历经曲折的发展道路。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视武汉为“世界竞争之聚点”,凭借攫取的治外法权,优选汉口为其产品倾销的市场、原料掠取的基地。从 1859年…  相似文献   

9.
《湖北宣传》2009,(3):31-32
两圈驱动: “两圈”指的是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其周边100公里范围以内的8个城市(黄石、鄂州、黄冈、孝感、成宁、仙桃、潜江、天门)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简称“1+8”)。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搞得很不错,有三个显著特点:(1)有远见,开放性。不是就本地区论本地区,就事论事,而是力图从世界经济、全国经济的发展,武汉市自己的应有功能来谋划武汉经济的发展。武汉的发展战略立足于二个铁三角(上海——武汉——广州(香港),北京——武汉——上海)有新意;我们在研究上海发展战略时,认为:在中国,国际化城市不止一个,武汉确定在“中部崛起”是  相似文献   

11.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武汉别称“江城”,依江而兴,历来与长江息息相关。武汉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武汉,面向世界,面向全国全省,面向长江,搞好对武汉改革开放和长江开放开发的探索、研究和宣传,做好“江”字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低碳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随后阐述了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基础。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区,但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钧”(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武汉与周边地区历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作出了“发挥武汉在全省经济中的‘龙头’作用”的战略决策,武汉市作出了“两通(流通、交通)突破”、“两个通开”(城城通开、城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版图上,闻名于世的长江和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北京——广州),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武汉不偏不倚,正处于十字的中心;这个“十”字覆盖了中国最富庶的经济区域,武汉也被经济学家称之为“中国经济的心脏”。武汉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然而,近年和沿海地区开放城市相比,这个老工业城市由于开放政策实施较晚而一度让人感到动作迟缓。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推进,又以开发长江流域为重点。这为武汉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藉助“背靠长江三峡,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视野下“两型社会”与武汉城市圈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的构建是以和谐理念为主导,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使人们能够和平相处、安居乐业的为目的的发展策略。构建“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需要有秩序、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离开了这些有力的保障,尤其是法律的保障,“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的构建就成为了一句空口号。经济法这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对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的有效的法制手段,因其自身的理念及作用,必然成为顺利实现构建“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的重要途径。经济法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在当前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因此,我们需要努力谋求经济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从而使其在构建“两型社会”和武汉城市圈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年初始,武汉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市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相继召开。其间,实施名牌战略,重振“武汉制造”,成为讨论的主题。陈训秋书记铁言铮铮:名牌就是“命牌”!  相似文献   

17.
“光谷”是武汉再造产业优势的世纪工程,也是武汉人抢抓机遇,蓄势待发,实现经济腾飞的“民心工程”。现在,“中国光谷”已落户武汉,武汉人乘上了进军光电子时代的首发列车,这是武汉人的光荣和骄傲。但是,谁都清楚,国内几大城  相似文献   

18.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平原腹地,有“三乡宝地”之誉(即全国有名的“文化之乡”、“棉花之乡”、“内陆侨乡”及“佛祖圣地”)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武汉城市圈,又称“1+8”,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成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中国首届百强县(市),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相似文献   

19.
东北、武汉等我国主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及整个中部地带,是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这给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汉以及武汉城市圈,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个历史机遇,需要武汉及武汉城市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明确自己在全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正确定位。——充分发挥“居中”的区位优势,努力把武汉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满足内  相似文献   

20.
<正> 武汉青年改革研究会六月初举行关于“武汉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简述如下: 一、关于武汉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的几种意见八四年,武汉响亮地提出“两通起飞”的改革战略,四年过去了,如何评价这一战略的历史作用?是青年理论工作者争论的热点。有的认为:提出“两通起飞,开放搞活”战略是有特定历史意义的。理由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武汉选择“两通”作为突破口,废弃地方保护政策、敞开三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